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验的4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持效性。收获后,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辛硫磷30%微囊悬浮剂、毒·辛30%乳油和甲·克25%悬浮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效均在82%以上。4种杀虫剂均可作为防治花生蛴螬的优良药剂。  相似文献   

2.
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对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54%~83.71%。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饱果率,增加花生产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950g/hm^2,增产幅度可达12.45%。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花生田蛴螬防效高,持效期长。适宜的使用剂量为120mL/667m^2,花生收获时对蛴螬的防效在94%以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在95%以上,均高于同等剂量20%毒死蜱乳油,同时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利用播种期拌种和撒毒土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为61.95%~86.39%,以毒·辛30%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86.39%)最好,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79.74%)次之,毒死蜱5%颗粒剂防治效果(61.59%)最低。从不同剂型防治蛴螬的效果来看,微囊悬浮剂显著好于颗粒剂。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花生均有增产效果,分别较对照增产11.60%~21.65%,其中毒·辛30%微囊悬浮剂处理的产量最高(3 539.823kg/hm2),毒·辛8%颗粒剂、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毒死蜱15%颗粒剂增产效果相当,毒死蜱5%颗粒剂增产最低。在花生蛴螬的防治中,应该逐年提升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5.
8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科学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为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吡虫啉十辛硫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毒·辛颗粒剂、5%二嗪磷颗粒剂、苏云金杆菌(Bt)制剂8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种期施用的吡虫啉十辛硫磷颗粒剂(沟施)、3%辛硫磷颗粒剂(拌种)、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机械包衣对花生出苗率没有影响,以上5种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与保果效果分别为62.5%~85.4%和45.4%~60.7%,显著高于开花下针期施用的6%毒·辛颗粒剂和5%二嗪磷颗粒剂;首次使用苏云金杆菌工程菌株3A-SU4灌根防治暗黑齿爪鳃金龟幼虫,防虫效果和保果效果分别为53.9%和31.2%,与6%毒·辛颗粒剂和5%二嗪磷颗粒剂药效相当.各处理对花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为2.4%~21%,其中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增产效果最高.收获后采用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土壤和花生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药剂在花生荚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日本肯定列表和中国限量要求,可以在花生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包衣花生种子后氟虫腈和毒死蜱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的剂量动态及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包衣种子播种后微囊化可以显著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在相同剂量下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处理中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氟虫腈和毒死蜱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微囊化制剂。在药种比1∶100或1∶50条件下,用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18%悬浮剂对花生种子包衣即可在整个花生生育期对蛴螬有效控制,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对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54%~83.71%。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饱果率,增加花生产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950g/hm2,增产幅度可达12.45%。  相似文献   

8.
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对花生安全,对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54%~83.71%。施用30%辛·毒微囊悬浮剂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饱果率,增加花生产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 950 g/hm2,增产幅度可达12.45%。  相似文献   

9.
4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25%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0%二嗪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4种常用防治蛴螬杀虫剂在播种期和开花下针期使用对花生的保果效果和防虫效果。结果表明:25%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播种期使用的保果效果与防虫效果均优于开花下针期;而10%二嗪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开花下针期使用的保果效果和防虫效果均优于播种期。花生收获后对果仁的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各农药处理后花生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均在0.01 mg/kg以下,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对各类农药残留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氟虫腈、毒死蜱、吡虫啉和辛硫磷在花生中残留的分析方法,4种杀虫剂的仪器效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33~0.87μg/kg,定量限(LOQ)为1.12~2.91μg/kg。田间采用农药登记的推荐剂量处理花生种子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收获后测定花生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的毒死蜱残留量为0.002 1mg/kg,辛硫磷30%微囊悬浮剂(CS)处理收获时花生中辛硫磷残留量为0.003 1mg/kg,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ZF)种子处理的收获时花生中吡虫啉残留量为0.001 4mg/kg,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检测到氟虫腈和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0.001 8和0.001 1mg/kg。采用4种药剂种子处理,这4种杀虫剂在花生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其最大残留限量值,说明所收获的花生食品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表明在花生播种期施用这4种药剂种子处理防治花生蛴螬是一种安全的农药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200g/L可溶性液剂、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氟虫腈5%微囊悬浮剂3种种子处理剂对北方春播花生地下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花生生长安全,其中吡虫啉200g/L0可溶性液剂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拌种防治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安全有效的药剂和剂型,通过田间试验及对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和品质检测,对参试药剂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达到全生长季控制花生田金针虫的危害,防虫、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98.53%、97.30%和33.33%,显著高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防虫、保果效果分别为72.18%、79.96%,优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保果防虫效果优于10%微囊悬浮剂;复配剂42%氟虫腈·吡虫啉悬浮剂和16%阿维·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虫、保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与氟虫腈和毒死蜱相当,无显著差异。所有参试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花生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产量增加明显,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因此,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是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理想药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也可作为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山东花生蛴螬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东花生主产区调查了花生田周边不同作物、土质、花生种植方式对花生蛴螬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围种植玉米、杨树和桃树的花生田,蛴螬发生量明显大于周边无此3种植物的花生田;壤土田蛴螬的发生量明显大于砂土质和黏土质田块;春花生覆膜种植较非地膜露地种植可明显减轻蛴螬发生量50%左右。在花生生产上推广春花生地膜覆盖种植,选择砂土质地,远离周边有杨树、果园、玉米田种植,均可减轻蛴螬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八号菌(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在单中型种蛴螬发生田(刘荆等,1988),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1672头;在中型种和小型种蛴螬混合发生田,其中型种蛴螬占三分之一左右的田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可定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6498头。根据蛴螬自然孵化率和花生收获时的生存率,可制定蛴螬卵期和孵化期的药剂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郓城县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时用毒土盖种一次施药,对蛴螬的防治效果较差,在花生生长期追施一次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也不理想。用48%乐斯本乳油和0.26%苦参碱水剂2次施药,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2%和70.1%,用90%敌百虫晶体、3%辛硫磷颗粒剂、5%神农丹颗粒剂2次施药的效果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新制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和乳粉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设计随机区组小区试验,采用绿僵菌微粒剂在花生播种期防治上一年的3龄蛴螬老熟幼虫;采用绿僵菌乳粉剂在花生幼果期防治当年的1~2龄蛴螬.同期调查绿僵菌新制剂的施用对蛴螬主要天敌臀钩土蜂的影响.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最适剂量375 kg/hm2)施药后30~40 d,平均校正防效为75.58%~80.03%;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最适剂量7.5 kg/hm2)施药后15~20 d,平均校正防效为77.59%~86.46%.花生果荚收获期平均保果率达85.76%~87.13%,花生果荚鲜重平均增产量达832.5~916.4kg/hm2,控害保产效果显著.且绿僵菌新制剂的施用对臀钩土蜂的存活未见有明显不良影响.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新制剂能够时田间花生蛴螬进行持续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抚宁县花生田蛴螬种类、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汪志和杨占起陈国民高素娥李俊华祁丽彤(河北省抚宁县农业局066300)李庆龙(保定农校)花生是抚宁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左右。自80年代以来,花生蛴螬连年严重发生,对花生的品...  相似文献   

18.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砜吡草唑在花生田应用的可行性, 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及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除草活性, 评价药剂对花生的安全性, 并利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6种供试杂草均表现出极高活性, GR 50为0.76~2.90 g/hm 2, 在13.32 g/hm 2剂量下, 对供试杂草防效均达100%。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3种禾本科杂草、3种阔叶杂草的毒力分别是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5.60~9.30倍和22.16~25.24倍。在盆钵底部渗灌、喷淋浇水2种灌溉条件下, 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花生的GR 10分别为212.03、87.68 g/hm 2, 剂量越高, 对花生生长的抑制愈明显, 对花生安全性欠佳。在盆钵底部渗灌条件下, 砜吡草唑在花生和供试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为29.45~142.30, 具有较高选择性。田间试验表明, 40%砜吡草唑悬浮剂施用剂量120~240 g/hm 2时, 对杂草的总体防效在92.6%以上, 花生增产率21.09%~22.71%, 杂草防效及花生产量均显著高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720 g/hm 2处理, 所有药剂处理未见药害症状。综上, 40%砜吡草唑悬浮剂可作为花生田低量、高效化学除草的备选药剂, 但需关注砜吡草唑过量施用及降雨积水等因素导致的花生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10种除草剂防除花生田杂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氧氟·乙草胺40%乳油等10种除草剂,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及对花生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观察了其对花生田主要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氟·乙草胺40%乳油等6种除草剂对花生田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等多种一年生杂草均有好的防除效果,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好于特丁净50%悬浮剂、扑草净50%可湿性粉刺处理的防效,显著提高了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