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诱导三眠种与普通种的饲养对比试验浙江省蚕种公司金爱娟,张庆芳,叶秀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陆雪芳用生理活性物质—金鹿三眠素诱导原蚕三眠化制造三眠蚕种,可增强原蚕体质,减少不产卵、少产卵蛾、不受精卵和残存卵,提高公斤茧和担“桑制种量,提高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遗传三眠蚕诱导三眠蚕及四眠蚕饲料效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农  张士英 《蚕桑通报》1992,23(4):16-19
自陆雪芳等发现高效、水溶性三眠蚕诱导素以来,三眠素在蚕茧生产上的应用日趋扩大,三眠蚕诱导素用于丝茧育,可生产三眠蚕茧、缫超细纤度生丝,开发新的丝、绸产品,提高竞争能力。吴玉澄等(1990)将三眠素应用于种茧育证明,可以缩短龄期,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3.
丁农  张秀梅 《蚕桑通报》1992,23(1):12-17
三眠蚕诱导剂应用于蚕种生产已初见报道。笔者等于1989和1990年春应用三眠蚕诱导剂添食原种扩大中试,进一步考察其对当代和子代成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蚕三眠化后发育经过缩短、用桑量减少,50kg桑制种量有所提高,制成的三眠蚕杂交种在实验室和农村饲养与四眠蚕杂交种相比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眠蚕诱导效果与蚕品种的食性有关.一般多化种高于二化种,中国种高于日本种.三眠种的每蛾产卵数减少10%,但是不产卵蛾区和少产卵蛾区很少,因此产卵效率高.由于原蚕三眠化可以提高生命率,对于难饲养的蚕品种的保存有利.蚕种生产上应用三眠蚕诱导剂可以节省制种劳力,节约用桑,减少原蚕发病,提高单位用桑量的产卵数.三眠种下代在农村饲养,各种经济性状与四眠种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坚  闫西平 《北方蚕业》2007,28(2):21-22
用金鹿三眠素在4龄起蚕诱导三眠蚕,通过优化诱导工艺条件,以每头蚕0.1mg,用水稀释2500倍进行添食,效果最好,三眠率100%,全龄经过18d6h,比对照短4d23h,100kg桑产茧量为9.48kg,高于对照2.15kg,茧丝纤度为1.1836~1.2000D。  相似文献   

6.
三眠蚕因纤度细、丝质优可缫高品位生丝,利用三眠蚕茧丝纤度细的特点服务于生产多元化生丝受到我国蚕业工作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陆雪芳等用金鹿三眠素人工诱导手段来获得三眠蚕,90年代何斯美最先利用遗传三眠蚕选育三眠蚕品种SG,随后相继育成三眠蚕原种853白和543B以及三眠蚕四元杂交种三.龙×汇.源。这些表明选育应用三眠蚕品种在我国已有一定经验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眠素对限性品种具有较高的诱导率,三眠化当代原蚕可以缩短龄期2~3天,提高虫蛹统一生命率6.5%,节约用桑30%,提高产卵效率40% ,同时又能节省人力及用具等优点,这使限性品种进一步为良种繁育省力化开创新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三眠素诱导的三眠原蚕,制成三眠蚕杂交种与四眠蚕杂交种进行饲育比较试验,其成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添食和体喷三眠索诱导的蓖麻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3~4天。三龄饷食开始添食三眠素诱导的三眠蚕率达95.73%~100%,四龄饷食开始添食三眠素三眠蚕率为零。三龄喷体三眼素诱导的三眠蚕率为8.83%~48.00%,且多数三眠蚕为雄蚕;雄蚕三眠蚕率可达88:10%,雌蚕最高只有6.58%。诱导的三眠蚕子代能恢复四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试验诱导三眠素对四眠蚕的诱导效果,同时比较不同蚕品种添食诱导素后的三眠转化率、饲养成绩和经济效益,2002年春季游仙区蚕研所在柏林镇一村八社进行了小规模农村饲育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三眠蚕诱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三眠蚕茧丝的特点,列举了应用范围较广的几个主要化学诱导素,说明了其作用机理。并举例说明了三眠蚕诱导素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SD—Ⅲ三眠素诱导家蚕三眠化的效果及对茧丝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D—Ⅲ三眠素具有极强的抗保幼激素和抗蜕皮激素生理活性。应用SD—Ⅲ300ppm浓度的药液喷体,适宜时期在三龄饷食后1天,三眠诱导率可在95%以上,蚕儿发育齐整,虫蛹生命力,50公斤桑产茧、茧层较四眠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茧丝纤度细、综合均方差小,原料茧性状好,宜缫制高品位细纤度生丝。  相似文献   

13.
三眠蚕的发生造成蚕食桑量减少,茧形变小,产茧量降低,如果是种茧育还会严重影响制种系数,降低产值。三眠蚕的发生与品种有一定的关系,品种不同,发生的比例略有不同。但任何品种,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如果催青处理不当、饲养条件恶劣均可发生三眠蚕。据调查,如饲育处理不当及环境不适宜,三眠蚕发生比例在5~8%,多者达20%以上。发生的三眠蚕中雄蚕占70%,雌蚕占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用“金鹿三眠素”一类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添食早龄家蚕幼虫,可人为地诱导成三眠蚕,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化学物质有抑制家蚕幼虫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及加速蚕幼虫脑发育、提前分泌脑激素(促前胸腺激素),促进前胸腺合成释放蜕皮激素所致。本研究观察到药物诱导而成的三眼熟蚕的脑和前胸腺体积均比对照组相同经过时间的正常四龄三日蚕大,与后者相比较,前者前胸腺的内质网较为发达,游离核糖体也较为丰富,而与正常五龄熟蚕的情况很相似,表明药物诱导三眠熟蚕前胸腺细胞内的合成和分泌活动很旺盛。本观察研究结果与上述推测“金鹿三眠素”一类化学药物的作用机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诱导三眠蚕技术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金鹿三眠素诱导三眠蚕技术,对象蚕2个中系杂交组合、3个日系杂交组合,采用连续、隔代添食诱导,常规育种的方法,经连续四代的诱导、选择、培育,于F4代进行早代配合力鉴定,于子五代恢复四眠(不添药)。结果表明:连续诱导区、隔代诱导区的子五代数量性状和形态性状与对照区相仿,其基因型、早代配合力均不受添食诱导的影响;诱导三眠蚕的全龄经过,比对照区四眠蚕短3天左右;全茧量、茧层量分别降低30%、35%;茧丝长、净度相仿,解舒率却高于四眠蚕;体质春季与四眠蚕相仿,夏秋季均强于四眠蚕,有利于节约桑叶与人力,缩短育成年限,提高选育效率;三眠蚕诱导率不受连续添食代数和品种的影响,各代、各品种均表现出很高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6.
春蚕生产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叶质好,气候适宜,病原微生物数量少,致病力弱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作用,是取得高产丰收的一季蚕,也是蚕农实现全年蚕桑经济指标关键的一季蚕。但是今年我县春蚕在茧价较往年有所上涨的情况下,张种收入,公顷桑效益相比去年同期反而减少了25.5%与40.1%。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蚕期蚕儿不活泼,生长发育不齐,体质虚弱,大蚕期食桑不旺,蚕体瘦小,有一定数量的三眠蚕,  相似文献   

17.
章竹根 《蚕桑通报》1994,25(2):56-56
原蚕饲育减少三眠蚕生种发生之浅见德清蚕种场章竹根蚕种生产中,有的蚕品种会出现大量的三眠蚕,生种,严重时三眠蚕几达10%,生种几达30%左右,使蚕种生产损失不小。它们的发生与蚕品种内在的遗传因子有关外,同生产技术措施关系也极大。一、叶质:从表1、表2中...  相似文献   

18.
家蚕强显性三眠蚕基因(M^3)对四眠蚕基因(M^4)在遗传学上是一种显性遗传关系,即基因型为M^3/M^4的个体表现为三眠蚕。相关研究表明,催青温度、饲育温度和桑叶叶质都会影响三眠蚕的眠性,通过对三眠蚕同质基因型和异质基因型用老嫩桑叶进行分别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3龄饲喂偏老桑叶,对强显性三眠蚕基因同质型(M^3/M^3)的眠性无显著影响,对强显性三眠蚕基因异质型(M^3/M^4)的眠性有显著影响,容易诱发四眠蚕;三眠蚕与四眠蚕杂交,在叶质偏老的情况下,以三眠蚕为母本比三眠蚕为父本的杂交方式更容易发生四眠蚕。  相似文献   

19.
SM-1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茧丝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应用SM—1对15对蚕品种的第3龄或第4龄幼虫添食,均能100%诱导三眠蚕.生产出1—2D不同规格的超细纤度茧丝,诱导出的三眠蚕发育快,终龄期体重及丝腺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能正常化蛹、化蛾、产卵.从饲料效率比较,食下每克干物的茧层量以四眠蚕对照为100,诱导三眠蚕为82.3—85.5%;张种用桑量为对照的40—65%,对单位用桑量的产茧量两者相仿.尤其是夏秋蚕,减少发病,表现稳产.茧丝质调查,以对照区的茧层率为100,诱导三眠蚕为68—85%;第3龄添食区的茧丝长与对照区相近,为900—1275m;第4龄添食区为668—900m;解舒率高达80—95%,均显著高于对照.用诱导三眠蚕超细纤度蚕茧缫制的细纤度生丝(9/11D或13/15D),品位可达4—5A级.并表现纤度偏差小(0.56—0.63D),洁净优(95—99分)、伸度好(20%以上)、抱合力强(94—100次)等优点.农村夏秋两期诱导饲养三眠蚕15张.二年来室内外共诱导三眠蚕茧350多公斤,已缫制的细纤度生丝40多公斤,并试织了真丝绡、绝缘纺、电力纺及细旦真丝袜等薄型织物,为开发利用超细纤度茧丝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路光 《广西蚕业》1994,31(2):71-71
三眠蚕丝纤度细、纤度偏差小、清洁、净度优、强伸力好。蚕农饲差三眠蚕的经济效益比差四眠乔提高20%,丝厂可增收15%,出口创汇可增收20%,江苏省丹阳市珥陵乡是三眠蚕丝原料生产基地,1992年发蚕种11251张,生产三眠蚕茧274.85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