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年末是理财的好时机,各类机构为揽储将争相抬高产品收益。不过,年末理财也存在一些陷阱或误区。专家建议,理财产品除了关注年收益率、投资期限外,更要关注理财产品的"出身",关注自己的资金安全,学会以下三招,做好自己的年末理财规划。挑选"假日理财"产品日前,央行的连续"双降",不管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互联网金  相似文献   

2.
李菲 《当代农业》2014,(24):60-60
一、不要认为银行卖的都是银行的产品在银行里购买的理财产品并非都是银行的,由银行负责。实际上,现在很多都是银行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这些并非是银行的产品。二、固定收益或浮动收益要分清理财产品要分清属于固定收益型还是浮动收益型。理财师建议,一般来说,前者的风险较低,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把握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投资者对"净值理财产品"这一名词还不熟悉,净值型理财产品也是由银行发行的,但它与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不同吗?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交易形式以封闭型为主,产品收益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告知并付给投资者。而净值型管理计划的交易形式为开放式,收益以产品净值的形式定期公布。也就是说,这一银  相似文献   

4.
年末是理财的好时机,各类机构为揽储将争相抬高产品收益。不过,年末理财也存在一些陷阱或误区,因此在选择理财平台时,应注意分辨是“馅饼”还是“陷阱”。理财产品除了需要关注年收益率、投资期限外,更要关注理财产品的“出身”,关注自己的资金安全,学会以下4招,做好自己的年末理财规划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面对品种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也有不少学问。从获得收益的不同方式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投资者可以对照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案例】倾向于保守理财、但又想追求高于储蓄存款收益的张强,去年投资50万元购买了一款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当时,该款理财产品宣传的预期年收益率为15%。但一年下来,张强并没有得到15%的回报,该款理财产品的年  相似文献   

7.
茂林 《当代农业》2014,(21):60-60
央行今年以来连续三次调低正回购利率,引导资金利率下行,未来货币政策或继续适度宽松,市场降息预期较大。另外,受银行业存款偏离度考核影响,短期理财产品收益下降较为明显,而中长期理财产品高收益频现。在此背景下,大家该如何理财?除了长期理财产品,还有哪些产品值得关注?接下来理财师为各位答疑解惑。长期限产品收益较高近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6.5%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频频出现,这与以往收益率季末走高、季初大幅回落的情形有所不同。从投资期限来看,高收益理财产品也大多数为投资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中长期产品。银率网统计也显示,国庆之后市场上投资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明显减少,而6个月至1年及以上的长期限理财产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不妨尝试一下混搭路线,让风险低一点,再低一点。最简单:银行储蓄+短期理财产品银行储蓄是最为传统的理财方式,它的好处就在于能帮助大家养成爱储蓄的好习惯。除了储蓄之外,投资者可以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周期短,收益也较高,稳定性也高。因此,银行储蓄与短  相似文献   

9.
正近些年,老年人理财的兴致高涨,同时骗子也随之增多,老人钱财被骗的事件屡屡发生。老年人究竟该如何避免理财被骗,理财师表示老年人理财防骗应放首位,时刻需要谨慎。另外,老年人理财有四种投资方式最好别碰:炒股、基金(股票型和指数型)、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信托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些人的眼中,钱放在银行里,比放在家中的保险柜里还安全,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也应该是"稳赚不赔"。事实却并非如此,任何理财产品均存在风险,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风险的盲区,其实风险潜藏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一、通货膨胀风险就是人们常说的收益跑不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理财产品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下降,这将给理财  相似文献   

11.
殷明月  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5,(6):339-340,347
商业银行理财是百姓重要的一种理财工具,但是在2014年一年期以上平均预期收益率从8%左右下跌到5%左右.股市回暖,银行理财产品又将再次遭到分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反映了银行理财产品在定价机制、风险防范、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些银行也开始力推类似"余额宝"这样的闲钱理财产品,但如果达不到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10万元的认购起点,但又有闲钱的朋友该如何理财呢?专家认为,小额闲钱如何理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投资者认为资金少就没有理财的必要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理财产品花样繁多,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辨识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情况:一要看理财产品与银行的关系。投资者通过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主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但切不可认为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一概都是银行负责的。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看合同上是否有银行公章。银行发行或代销的产品,在客户所签署的产品协议书里肯定  相似文献   

14.
1、银行委托理财产品不要轻信各个金融机构推出的投资产品,预期收益并不代表实际投资收益。银行的理财产品频出,早已让人挑花了眼,而广告里对个人理财产品风险的刻意回避,很容易混淆客户对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判断。很多理财产品,到期后收益非常小,甚至为零。  相似文献   

15.
国华 《当代农业》2014,(1):60-60
目前,有些银行也开始力推类似"余额宝"这样的闲钱理财产品,但如果达不到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10万元的认购起点,但又有闲钱的朋友该如何理财呢?专家认为,小额闲钱如何理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投资者认为资金少就没有理财的必要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范延飞 《当代农业》2011,(23):61-61
导读:进入全民理财时代,老年人如何理财才能避免较大的风险.获取稳定的收益?采访中发现老年人理财陷入误区的比年轻人更多。  相似文献   

17.
理财产品:选择多但投资有风险中国银行一名理财经理向广大储户建议说,如果闲钱金额超过5万元,可以考虑购买理财产品,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一般在5万元以上。记者了解到:春节过后,又有一批银行理财产品扎堆发行,起息日多  相似文献   

18.
销售环节夸大收益银行在代销理财产品过程中,部分客户经理会故意夸大收益而忽略产品的本身风险,值得投资者注意。目前,有些银行客户经理存在私下接"飞单",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夸大收益率,让不少客户买到了名不副实的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百姓理财意识的逐渐增强,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多,但老百姓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度并未提高,尤其对银行理财的一些专业术语一知半解,对于一些理财新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大家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了解得更清楚,本文整理了理财新手们必须懂的银行理财专业术语,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20.
有专家称,与银行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优势将会越发凸显。显然,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能提升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但由于其临时、过渡的特征,投资者往往会忽视其在同类产品中如何进行挑选对比的问题。事实上,由于不同的产品特点,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流动性、安全性、收益和交易的便捷性等重要指标,才能为闲置资金找到理想的"避风港"。据了解,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多投资到货币和债券市场,即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