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黑龙江省畜力集材发展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畜力集材作业方式的变化发展历程做了简要分析。利用SPSS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公顷集材量、集材距离、集材成本、单株材积、集材道坡度和公顷蓄积量6个指标,定量计算分析畜力集材发展的驱动源。结果表明,公顷集材量、集材距离、集材成本和单株材积是促进畜力集材作业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也是畜力集材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同时,预测指出畜力集材在黑龙江省林业今后几年的集材作业方式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分析欧洲云杉无性系对比试验测定林各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早期选择,为发展我国欧洲云杉无性系林业提供优质遗传材料。以在甘肃小陇山建立的欧洲云杉无性系试验测定林的117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评价其8年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并根据单株材积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新梢长、冠幅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重复力均>0.69。按照单株材积总平均值加1倍标准差选择出17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为19.16×10-4 m3,预期遗传增益27.70%~76.06%。按单株材积总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为24.24×10-4 m3,预期遗传增益>50%。欧洲云杉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丰富,选出的17个优良无性系是后续育种工作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利用福建省现有的毛红椿人工林,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和10株邻近木综合标准差比较法,研究毛红椿候选优树的生长量标准和形质标准。结果表明,毛红椿人工林的优树选择应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优树的生长量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6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89 5倍,且形质得分应达4.72分以上,该选择标准准确、适用,可作为今后毛红椿人工林优树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小班的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平均年龄、单位面积蓄积等是森林小班最基本的特征数据,是森林资源小班调查的主要因子。以复位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建立林分生长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模型、株数模型和进界模型等,并将该模型系统用于浙江省林业重点县仙居县的小班数据更新,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皮材积、通直度、尖削度、不同高度直径间显著正相关;单株材积与树皮材积(r=0.992)、湿心材材积(r=0.596)呈线性相关。利用综合评定法评价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0%,初步选出624、609、616、629和623等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地径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30.49%、11.12%和15.60%。  相似文献   

6.
保留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丹凤县流岭林场的标准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测树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保留密度和不同坡向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密度的变化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对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在阳坡,当保留密度为2 800~6 300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36~0.28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1 24~0.000 62 m3;在阴坡,当保留密度为1 125~5 306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4~0.33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3 6~0.000 98 m3,呈现出随保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杉木第三代亲本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三代家系及四代优树选择,为大岗山地区提供优良造林家系及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材料。【方法】在对2~7年生22个杉木第三代亲本全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遗传分析基础上,利用BLUP方法,通过构建亲缘关系矩阵,对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育种值进行估测。【结果】全同胞家系间生长表型变异丰富,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家系选择的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16~0.274、0.217~0.253和0.203~0.290。以7年生时家系单株材积育种值为选择指标,选择速生型优良家系6个,入选率约27%,入选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现实增益分别达2.92%、16.36%和54.92%。6年生时选择准确度趋于稳定,可作为杉木优良家系早期选择的参考林龄。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择出39个优株,单株入选率为5.53%,入选单株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28.38%、59.86%和218.53%。【结论】杉木第三代全同胞优良家系仍具有较高材积增益,入选优良单株可用于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沐川县森林经营所柳杉、杉木人工林的材积生长率调查资料为例,分别用7个龄阶的材积生长率数据,建立材积生长率计算的GM(1,1)模型,用以模拟并预测材积生长率,获得了满意的预测效果,不仅预测的精度高,而且符合林木生长规律。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人工林材积生长率有其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芳婷 《乡村科技》2023,(5):101-103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杉木人工林,分别按照15%、25%、35%的间伐强度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和相对增长率。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强度为35%时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大于间伐强度为15%、25%时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相对增长率来看,间伐强度为35%能够显著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因此,在杉木营林的过程中,为提高林分蓄积量,可综合考虑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需要,采用高强度的间伐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立木材积精确的确定,在林业生产上显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林业生产中确定立木材积比较精确的方法是查二元材积表。而二元材积表的编制则是藉助于建立材积与树高及干径之间的回归方程,应该说目前一些主要树种通用的二元材积表,达到了一定精度,在生产中被采用。然而我国地域辽阔,树种众多,同一树种在不同区域内其材积规律也不尽同,  相似文献   

11.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立木材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测定疏林立木材积的新方法,即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测量立木材积并建立材积表.采用该方法在标准地内按径阶对立木进行三维扫描,可以获取基本测树因子(包括立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三维立木模型,由Cyclone扫描软件可以计算立木材积.由扫描获取的立木胸径和树高能够回归建立二元立木材积方程.为检验扫描获取的基本测树因子的精度以及材积方程的适用程度,将扫描后的立木伐倒,并采用区分求积法实测材积.对比扫描数据和实测数据,扫描获取的基本测树因子和扫描材积均满足精度要求,说明这种新方法能够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建立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2.
A major challenge in forest management is the ability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predict bole volume of standing trees.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model that uses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icting tree diameters values. The model requires three diameter measures at the base of the tree, and recursively predicts other diameter measures. The predicted diameters allow for calculating tree volume using the Smalian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satisfactory when compared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tree scaling and volume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3.
森林因子采集是林业观测的重中之重,智能手机为林业调查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为了更高效、精确的观测森林,以智能手机为载体,摄影测量学、测树学原理为理论基础,Java为开发语言,设计了一套单片摄影测树系统。系统仅利用智能手机的定焦镜头正直拍摄一张图像,即可进行单木的胸径、树高、材积的自动解算,同时,还可进行林分平均胸径、蓄积量和林分密度的自动解算。通过对200株立木进行胸径、树高、材积测量试验,对15块样地进行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和林分蓄积量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木因子测量的相对偏差为4.95%~5.86%,相对均方根误差为6.09%~7.46%,林分因子测量的相对偏差为0.51%~1.46%,相对均方根误差为7.47%~8.6%。以上指标均高于传统林业测量的精度要求,该技术可以在林业调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立木直径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棱镜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的立木树干直径精 准量测方法,并以南方全站仪NTS-3401 为例,对该方法的理论精度进行了论证,结合量测数据对实际精度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免棱镜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的立木树干直径精准量测方法的理论精度中误差在0.4 mm 以内;使 用胸径尺量测立木直径3 次取平均值作为真值,用来检验全站仪量测立木树干直径的精度,数据表明真误差控制 在1 mm 以内,而林业测量中要求测量结果精确至1 mm。本文提出的全站仪精准量测立木直径的方法达到了林业 测量中量测立木直径毫米级的精度要求,可以解决非接触式量测立木上部(2 m 以上)直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3个影响因素与保留木损伤率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对保留木损伤率有显著影响,它们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解释能力)大小依次为:择伐强度(贡献率为34.7%)>林分密度(贡献率为33.4%)>采伐木单株材积(贡献率为31.9%).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大小,可以明晰作业、环境与树木之间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采伐作业对保留树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准确提取单木树冠边界是获取森林数量参数的重要基础,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林业应用的技术难题。基于DOM航空影像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2个树种的林分进行了单木树冠边界提取研究。首先利用桉树和杉木的空间分布矢量数据对DOM航空影像进行掩膜处理,在掩膜区域内进行多层次多尺度图像分割得到初步树冠分割结果,并剔除非树冠信息;再以树冠信息种子对象为基础,使用区域增长算法对树冠信息种子对象增长得到单木树冠范围;最后使用形态学滤波的方法优化单木树冠边界,完成林区内桉树和杉木两类树种的单木树冠边界提取。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树种的树冠存在尺度和形态差异,进行单木树冠分割时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才能到达较好的分割效果。本研究中桉树和杉木的单木树冠提取总体精度分别为86.75%与89.21%,可满足林业部门获取森林单木树冠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7.
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对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测定胸径、树高、上部直径或上部直径的高度来计算干形指数,然后计算材积。因不同的方法所用上部直径不同。所以本文用5个树种的解析木,分别对较常见的5种测定方法的测定精度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高径比大的树种,3/4形点法精度较高;高径比中等的树种,√0.5形点法、胸高形率法精度较高;高径比小的树种,绝对形率法、望高法精度较高。或者说:高径比越大,上部直径测定点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角规测树较为粗放的现状,为了满足精准林业的需要,实现单木和林分精准测量,该文以电子经纬仪和掌上电脑为硬件,经PDA编程开发,形成电子角规测树系统,充分发挥了电子经纬仪精密的测角功能和PDA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贮功能.利用电子角规可获得树木树干的胸径、树高、任意处直径和材积,树冠部分的表面积和体积,林分的胸高断面积、林分平均高、平均株数、蓄积量和生长量等数据.经过分析,电子角规测树精度为1/7 000,而比特利希角规测树精度总误差达1/32,电子角规的测树精度比普通角规高出200倍以上,其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立木枝干直径自动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立木枝干直径是智能型立木整枝机器人工作的重要工作参数.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的立木枝干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已知大小的标定尺简化无线性畸变CCD摄像机标定过程.首先,将标定尺与被测立木紧贴在一起并通过CCD摄像机获取它们的图像;其次,从图像中通过二次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标定尺并统计标定尺像素数;然后,计算出图像每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尺寸;第四,通过立木枝杈点检测分离出树干和树枝;最后,将统计立木枝干直径的像素数与每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尺寸相乘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立木枝干直径.该文测量了12组立木枝干的直径,平均绝对误差为0.67 cm,平均相对误差为1.9%.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视觉的立木枝干直径自动测量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解决智能型立木整枝机器人中的立木枝干自动测量问题,但是该方法在进行复杂背景立木枝干直径测量时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