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在小尺度范围内计算森林群落碳储量的可行性,确定影响林分碳储量的群落结构参数。【方法】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蓄积量,然后分别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估算2种林分的碳储量。【结果】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的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林的蓄积量分别为148.78和169.98m3/hm2、106.82和120.30m3/hm2,以这2种蓄积量结果为基础,采用3种碳计量方法求得针叶林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71.58和80.50t/hm2,阔叶林为49.74和55.19t/hm2;在针叶林的碳储量估算结果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生物量清单法显著高于材积源生物量法,三者间的变异系数达14.81%(材积表法)~16.68%(形数法);在阔叶林的碳储量估算结果中,3种方法间虽没有显著差异,但变异系数也达到5.65%(材积表法)~6.40%(形数法)。【结论】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可用于小尺度范围内森林群落碳储量的估算,其估算结果不受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影响,树高、胸径和基盖度是影响林分碳储量估算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分进行每木调查,应用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幂指数模型对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分别以树高、胸径、1/2树高处直径和胸径平方乘树高为自变量,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模型中,树干、树枝和树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树叶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中等,树皮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差;任一自变量与单株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方程适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林分碳贮量测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构建了林分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模型.首次提出了木材气干密度与全干密度的不同及对碳密度求算的影响,并给出了修正系数.由木材的化学物质构成比例和分子量导出了由林分生物量估算林分碳贮量的实用模型,从而实现了在林分尺度上由二类调查的小班每公顷蓄积量到小班碳贮量的转换.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地区的有林地平均碳密度1994年为85.06 t/hm2,2002年为88.13 t/hm2,将其间因抚育采伐损失的碳贮量158 785 t计入其中,则碳密度的增长量为1.10 t/ (hm2#8226;a).利用GIS对1994年和2002年的碳密度的分布进行了表示和叠加,结果显示碳密度增加的面积略大于减少的面积,森林抚育采伐和非法采伐是碳密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样地清查资料,构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模型,结合辽宁省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估算全省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表明,干碳量比、根碳量比和根冠碳量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叶碳量比、枝碳量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方差结果显示不同林龄落叶松单木碳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0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中进行了生物量碳密度的测定,结果说明,3种林分类型属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95.24 t·hm-2,超过红松人工纯林13.10%,与桦树红松林持平,同时也做了不同林龄生物量碳密度的比较,属42年生生物量最多,超过20年生的170.13%~276.71%,充分说明,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林龄的林分,是影响生物量碳密度的主要因子。在各组分的生物量(组织器官)碳密度差异显著,属树干生物量碳密度最多,约占碳密度总量的48.76%~62.34%,其次为根生物量碳密度也比较多,以各组分生物量碳密度大小排序为树干、根、叶、枝、果。  相似文献   

6.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青海云杉胸径—材积的一元模型、青海云杉林蓄积—生物量模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以及影响青海云杉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223.445 4 m~3/hm~2、136.075 5 t/hm~2和96.186 4 t/hm~2;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达到2.59×107 t和1.52×107 t,其中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占总量的42.581 8%和41.134 8%,而幼龄林仅占1.080 9%;影响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子为环境水热状况,温度是影响祁连山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关键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的北京市部分,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通过建立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间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北京市不同时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对碳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在5 a内由796万t增加到852万t,呈现增长的趋势,各森林类型碳储量的变化与相应森林类型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在全市森林总碳储量中,栎类Quercus spp.,阔叶类,杨树Populus spp.在碳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树种年龄组成上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的森林碳汇能力,幼龄林与中龄林面积大但是碳储量较低,成熟林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龄组的森林碳密度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其他林分要素在碳汇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表4参20  相似文献   

8.
休宁县主要树种生物量及碳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休宁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休宁县的主要树种生物量、碳储量和碳汇价值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休宁县林分主要树种为杉木、栎类、马尾松、槠类和枫香,其中杉木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56.0%,占优势地位。中幼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71.0%,成过熟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9.0%。主要树种生物量为476.92万t,碳储量为238.46万t,碳汇价值为1.5亿元人民币。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为45.30 t.hm-2,平均碳密度为22.65 t.hm-2。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密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休宁县具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外业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经验公式对天井山样地林分进行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估算,并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对该样地进行碳储量价值估算评价。结果表明:(1)天井山样地林分的生物量密度为248.93mg/hm2,用生物量与碳转换系数为0.5的生物量—碳储量公式转换为林分碳密度为112.02Mg/hm2。(2)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平均值估算出该样地的碳储量价值为145277.5元。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地区天然沼泽林生产力与植被碳密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并估算碳密度。定量评价了该地区天然沼泽林群落的生产力现状及碳密度水平,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天然沼泽林均以中、小径级林木占优势;蓄积量和生物量均呈现出落叶松—藓类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白桦沼泽毛赤杨沼泽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产力呈现出落叶松—藓类沼泽与落叶松—苔草沼泽相差不大,均高于毛赤杨沼泽,其次为白桦沼泽,而以落叶松—泥炭藓沼泽为最低;除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外,其他各沼泽林的碳密度均高于黑龙江省天然林碳密度及全国森林植被碳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岳锋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33-3435
通过调查未经防治、经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正常思茅松林分,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4种思茅松林的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林木碳储量、土壤碳储量、林分总碳储量分别为1.51×107、7.83×105、1.42×106、2.28×106t,表现出巨大的碳汇;4种林分思茅松的BEF在0.94~1.00;思茅松不同组分生物量、碳储量的分配为干〉根〉枝〉叶;林分有机碳的分配为土壤层〉林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松毛虫危害后,每株总生物量、每株碳储量、林分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降低15.80 kg、8.10 kg、47.04 t/hm2、32.66 t/hm2,通过化学/物理机械防治后分别提高9.70 kg/6.90 kg、5.00 kg/3.62 kg、25.93 t/hm2/19.50 t/hm2、17.93 t/hm2/13.09 t/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常绿阔叶林关键区域土壤碳循环规律,在2010—2011年间,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剖面分布;分析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qMB)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较高,春季、冬季较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在G1(0~10cm)表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G2(10~20cm)和G3(20~30cm),差异显著;而G2、G3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自上向下显著递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在12个县市选取浙江省2009年CFI体系的95个杉木林样地,根据样地平均木,在样地外围相似地段确定解析木共计95株,联立树高曲线方程和生物量模型,同时使用已公开发表的20个杉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由单株累加获得CFI系统样地的生物量,计算样地生物量与蓄积之比即BEF,建立BEF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根据2009年浙江省CFI体系数据,推算全省杉木林BEF为0.7453 t/m3,杉木林总生物量为3721.54万t,不确定性为5.739%;使用IPCC(1996)的碳密度缺省值(0.50)计,生长1 m3杉木吸收CO2 1.3663 t。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市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统计年报》资料,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呼伦贝尔市Ⅲ期(1984年)、Ⅴ期(1995年)、Ⅶ期(2008年)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面积由961.39万hm~2下降至341.72万hm~2,蓄积量由78 053.37万m~3下降到24 392.02万m~3;人工林面积由10.47万hm~2增加到26.47万hm~2,蓄积量由221.87万m~3增加到1 308.55万m~3。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由2 277.91 TgC减少到637.47 TgC;人工林碳储量呈现上升趋势,由58.01 TgC增长到404.54 TgC。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趋势与森林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幼龄林的面积和碳储量最大,森林的年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随着时间推移,成熟林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碳储量和碳密度随之增加。各林型和不同龄级碳密度值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3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回归模型计算其碳储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碳密度以及不同器官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锐齿栎最高(118.724t/hm2),油松次之(106.062t/hm2),华山松最低(94.227t/hm2);3种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均随着林分径级的增大呈现出上升、下降和再上升的趋势,而大径级碳储量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大径级单株林木的出现,具有明显的随机性;碳储量在不同树种各器官的分布表现为:干>枝>根>皮>叶(锐齿栎),干>枝>根>叶>皮(华山松),干>枝>叶>根>皮(油松),且不同树种同一器官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碳储量所占比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松林储碳量基本估计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依据油松林面积分布、林分生物量、地表枯落物、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计中国油松林总储碳量约为2.8478×108t,土壤有机碳占总储碳量的65%。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地区油松天然次生林(贺兰山、罗山)和人工林(六盘山)为研究对象,对其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土壤特性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区油松林细根生物量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大小关系表现为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死细根生物量呈相反规律。除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含水量外,3个地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大小关系均表现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全C、全N和全P含量大小关系表现为:罗山> 贺兰山>六盘山。相关分析表明,该区油松天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相关性更大,人工林则与土壤养分如全N、全P等指标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8.
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取样方法,调查收集了182块林分样地的生物现存量与碳密度,研究了木兰围场6种主要林分的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山杨天然次生林、白桦天然次生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6种林分类型的森林碳密度为142.083~218.6947t/hm2,排序为山杨林>灌木林>白桦林>落叶...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生物生产力以及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总生物量为328.200 t.hm-2,鼎湖山为318.755 t.hm-2,哀牢山为471.608.thm-2,长白山为263.090.thm-2,根生物量约占总生物量的18%-22%;热带亚热带森林的生物量高于温带森林而根冠比(R/S)比小于温带森林,4种森林不同层次间的R/S是草本>灌木>乔木;热带亚热带森林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温带森林,均匀度指数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