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根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检测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利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施入)可以推迟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在种植30 d时防病效果达到55.4%;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AWCD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impson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点在PRIN轴上的分布与发病动态基本一致,且根际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有显著影响;经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的活性较高,其利用的碳源中聚合物类和胺类相对较多,类型有别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工矿复垦区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施肥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西省古交屯兰工矿复垦区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肥处理,即对照处理(CK)、无机肥处理(F)、有机肥处理(O)、有机无机配施处理(OF),将传统与现代微生物技术相结合,分析比较了工矿复垦区苗期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施肥制度的响应。结果显示,传统微生物培养法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大豆苗期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差异显著(P0.05),细菌、放线菌数量由大到小顺序均为OFOFCK,真菌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为OFOFCK;Biolog-ECO分析发现香农-维纳指数由大到小顺序为OFOFCK,均一度指数顺序为OOFFCK,OF处理下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CK处理差异显著,香农维纳指数由大到小顺序为OFOCKF,OF处理下大豆根际微生物活性高,代谢功能强;16S rDNA分析表明,OF处理下大豆根际微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且与O处理大豆根际微生物具有相似亲缘性属,而CK处理下大豆根际微生物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最高,与F处理下大豆根际微生物具有相似亲缘性属。总体来看,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施肥的响应变化明显,OF处理与CK对照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5年生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对根际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寒富苹果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覆膜施肥>覆膜不施肥,不覆膜施肥>不覆膜不施肥.覆膜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时期均显著提高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且对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覆膜处理和施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也有所增加,但作用效果随施肥时期和取样时期不同有所差异.不同的施肥时期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10月1日施肥的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并且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最高;根际放线菌数量则是9月20日施肥的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4种不同肥料类型处理(45%矿渣肥、39%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对照)下不同年龄毛竹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施肥后毛竹根际土壤p H、有机质和氮素组分(包括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探讨施肥对毛竹根际土壤氮素成分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增加毛竹根际土壤有机质和不同形态氮含量,降低根际土壤p H。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土壤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除碱解氮外),肥料种类对毛竹根际土壤氮形态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各形态氮对土壤氮组成的贡献无显著影响。不同肥料处理,不同形态氮与p H和有机质的相关性有所差别。对照处理中,p H与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呈负显著相关;而在45%矿渣肥处理和39%矿渣肥处理中,p H分别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引起土壤酸化由不同形态氮导致。施肥改变了毛竹根际土壤不同形态氮的相关性,毛竹专用肥处理存在显著相关的成对指标个数最少,可能由毛竹专用肥养分配比最适合毛竹的生长需求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不同施肥处理下灰枣根际微生物数量,了解节约化栽培管理对灰枣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角度探讨灰枣生长.[方法]采用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平板稀释计数法和Duncan方差差异显著性分析法.[结果]处理13中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居优势(18.14×105 CFU/g)放线菌次之(26.44×104 CFU/g)真菌最少(2.47×104 CFU/g),对应的处理13,枣树的产量也是最高的;施用80;的NPK+ (30 g)PGPR菌肥的时候,在枣树的不同生育期,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结论]“3414”14个肥力处理中,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枣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各生物类群数量差异显著(P<0.05),PGPR菌肥在相应的化肥投入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根腐型病害大蒜与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明确新疆大蒜根腐型病害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为大蒜的根腐型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进行分类培养后计数,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Biolog-ECO法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样品中的患病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两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有不同的利用强度,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聚合物类碳源利用能力较高,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胺类和酚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健康大蒜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结论]根际土壤微生物与大蒜根腐型病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病大蒜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放线菌也呈增加趋势,但数量较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直流电场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场作用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与利用电场强化植物修复效率密切相关.利用改进的PCR-DGGE方法研究了不同电场条件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的变化,分析了直流电场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场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与电场条件有关,合适的电场条件有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电场形式、强度和施加方式不当则会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受到明显影响.电场作用下土壤性质的变化、电场对土壤微生物的迁移作用和致死效应,以及微生物对环境压力的生理响应等是电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机制.为了避免电场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不利影响,利用电场强化植物修复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电场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以低磷胁迫和平衡施肥处理的番茄根系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分析系统、稀释平板法、PCR-DGGE等分析技术,研究低磷胁迫对番茄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以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番茄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少;导致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细菌的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芦笋根际土壤pH、全钾、速效钾均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非根际,根际真菌的丰度高于非根际,而根际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非根际。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LSfSe分析发现在根际土壤中共鉴定14个细菌类群和20个真菌类群与非根际土壤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重要的因素。【结论】扩展了芦笋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为探讨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福州平潭巨菌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明确巨菌草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巨菌草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州平潭基地采集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样品,采用Biolog-ECO 技术研究巨菌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特性,揭示不同碳源利用的不同及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与对照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样品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略高,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主成分一和主成分二贡献大的碳源种类分别为22 种和6种,糖类是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结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源利用及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菌的28S rDNA的特异性引物对千山油松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植被根区土壤中提取的真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并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针叶树(油松、红松)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植被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高.乔木层阔叶树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灌木层相似,草本层与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东北山樱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CR- DGGE技术研究了野生与栽培两种生境下东北山樱的表层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野生东北山樱根际与其周围优势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区别.用细菌的16S rDNA特异引物,对东北山樱和相邻其他优势植物根区土壤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上海不同地区六个果园在根瘤病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不同树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为根瘤病的防治确定理论依据。样品包括梨树和桃树共计五个品种两种树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园区之间果树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在DGGE图谱75%相似性上划分,相同园区样品全部聚在同一簇。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在同一园区中,发病程度不同的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而树种对于根际细菌微生态的影响较大,树龄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鲢、鳙肠道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PCR-DGGE指纹图谱显示:鲢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6,个体间差异较小;鳙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4,个体间差异较大.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的UPGMA聚类分析和相似性分析显示:鲢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69,属于中等相似水平;鳙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23,也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测序结果表明:鲢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鳙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  相似文献   

15.
PCR-DGGE法解析牛粪厌氧发酵稳定期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牛粪两相厌氧溢流发酵系统装置稳定产气阶段的生物菌群的生长状态及特性,使用了PCR-DGGE技术对牛粪厌氧发酵中的微生物稳定期细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发酵稳定期不同时间进行了取样,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发酵系统细菌种群丰富,优势种群明显,群落结构较稳定。菌群具有交替生长特性,有利于系统的持续稳定产气。  相似文献   

16.
不同蔬菜连作对土壤细菌DNA分子水平多态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从土壤中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并用细菌16S 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和测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蔬菜连作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的土壤样品,其DGGE图谱的相似性很高;同时蔬菜连作对土壤中细菌的群落组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同蔬菜作物种类和连作年限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所取土样中的细菌大多数为Proteobacteria 类细菌,另外Acidobacteria、Sphing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 类细菌只占少量比例。  相似文献   

17.
草鱼养殖池塘蓝藻暴发时水体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蓝藻暴发池塘中细菌群落特征,采集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样,并检测其理化因子及生物指标,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依据PCR-DGGE指纹谱带的丰度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蓝藻暴发池塘水体的PO_4-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O_4-P与代表蓝藻暴发程度的叶绿素a存在正相关关系(R~2=0.869,P0.01);而且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RDA分析表明,PO_4-P与蓝藻暴发池塘细菌群落关系密切。蓝藻暴发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蓝藻暴发池塘特定的细菌为Flexibacter,其可能对蓝藻有裂解作用;而Synechococcsus在蓝藻暴发池塘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池塘,可能是Microcystis的大量暴发抑制了Synechococcsus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转cry1Ah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分析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同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BIOLOG方法,对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根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根部可培养的微生物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消长,但同一时间内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二者根...  相似文献   

19.
有机种植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田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计数、微平板法(BIOLOG-ECO)、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联用技术(PCR-DGGE)探究有机种植方式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在各土层中细菌数量最多,约为1.1×107 CFU/g。BIOLOG-ECO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种植表层土样中微生物活性最高,其252h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达0.68,有机种植较之常规种植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P0.05)。在麦田中施用有机肥初期可以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PCR-DGGE结果表明,有机种植的条带数明显多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麦田中细菌种群更为丰富,有机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且不同土层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对DGGE条带进行了测序分析,常规种植主要优势菌群归属为马赛菌属(Massiliasp.),有机种植中则是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sp.)和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sp.)。综上,有机种植可丰富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上海不同地区六个果园在根瘤病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不同树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为根瘤病的防治确定理论依据。样品包括梨树和桃树共计五个品种两种树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园区之间果树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在DGGE图谱75%相似性上划分,相同园区样品全部聚在同一簇。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在同一园区中,发病程度不同的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而树种对于根际细菌微生态的影响较大,树龄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