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田条件下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0a前相比较,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但是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4.5。对山核桃叶片养分动态分析显示,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直至成熟,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变幅在10.6~15.4,0.9~2.2和5.2—11.8g·kg^-1。叶片养分水平与果实之间养分供应源库关系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目前山核桃林地氮、磷、钾肥料施用过多,应根据山核桃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控制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从而实现稳产高产并提高品质。表3参18  相似文献   

2.
于2007-2008年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主产区临安市岛石镇开展了山核桃林地周年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养分状况的动态监测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和施肥,易于变化的土壤肥力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动态波动。其中:从早春3月到山核桃果实成熟期(9月)土壤pH值下降明显;不同山核桃林地之间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水平差异巨大。它们的变幅为:土壤pH 4.6~8.2,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分别为50.8~236.2 mg.kg-1,0.5~40.6 mg.kg-1,24.8~391.0 mg.kg-1。由于农户之间施肥管理水平不一,导致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很大的差异,部分山核桃林地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养分不平衡现象普遍。建议根据土壤养分的实际情况,平衡施肥,保障山核桃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临安市不同山核桃产区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基本肥力特征及土壤肥料管理对策,于2013年3-4月,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野外定位并采集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主产区7个乡镇共189个土壤样品,对临安市山核桃主产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变幅为pH 4.2~7.5,平均值为pH 5.2,小于pH 5.5的区域占75%;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1.6 g·kg-1,普遍较高,但也有12%的林地土壤有机质低于20.0 g·kg-1;大多数林地土壤有效氮较高,超过80.0 mg·kg-1的占91%,处于高水平(>200.0 mg·kg-1)的占15%;研究区山核桃林地土壤有效磷平均为14.0 mg·kg-1,但变幅大,分别有63%和40%的林地土壤有效磷低于10.0 mg·kg-1和5.0 mg·kg-1,土壤有效磷有待提高;土壤速效钾平均为85.9 mg·kg-1,51%的林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不足80.0 mg·kg-1。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数量和结构及开展土壤酸性改良,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施肥规划。表7参23  相似文献   

4.
临安山核桃林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淋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目山地区临安市岛石镇下塔村和湍口镇湍口村发育于石灰岩的山核桃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地表层(0~20 cm)土壤样品,用于评估长期施肥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淋失风险。土壤分析表明:土壤Olsen\|P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含量低的近于0 mg·kg-1,而最高的含量达 893 mg·kg-1。土壤CaCl2\|P与Olsen\|P相关分析显示,岛石镇和湍口镇土壤Olsen\|P的临界值分别为193和293 mg·kg-1。据此,岛石和湍口两地土壤发生磷淋失的林地分别占调查林地的30%和45%。表明研究区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山核桃林地因土壤磷素积累而存在淋失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北京低山区发育在花岗岩类和石灰岩类两类不同母岩上的土壤基本性质的研究,论述了此区母质因素对土壤性质及发生特点的重要影响,指出了在土壤地理发生学及其分类体系中过分强调生物气候对土壤发生的主导作用和以地带性规律代替土壤分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富阳山核桃主产区与临安昌化山核桃基地的主要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因子,如土壤母岩类型、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并结合两地山核桃单果粒重、果仁油脂组成等品质指标差异,发现土壤肥力是同一气候区内决定山核桃生长长势、产量高低及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评价富阳市山核桃产地的土壤环境现状,为富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适生区域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 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 3(P<0.01),与可溶性糖的相关系数-0.956 5(P<0.01)。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市不同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表层土壤的硒含量相对较高。总硒含量的变幅为0.02~2.87 mg·kg-1,GM为0.314 mg·kg-1,有效硒的变幅为1.01~115.01μg·kg-1,GM为19.879μg·kg-1。广州地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大差异,富硒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沙区、番禺区南部及增城区东部。广州地区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酸性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砂质粘土和花岗岩硒含量较高。p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湖北五峰高山野葱的土壤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五峰县高山野葱(A llium chrysanthum Regel)适生区域的土壤理化性状、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对野葱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山野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山野葱适生区域的土壤pH值范围为5—6,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3.60-73.70g·k-1,5.10-6.38g·kg-1,1.86—2.51g·kg-1和21.11-26.61g·kg-1;表层土壤有效氮、磷和钾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62.69~632.25mg·kg-1,5.46—7.89mg.kg-1和111.54~237.76mg.kg-1;高山野葱适宜在肥沃疏松的高山酸性土壤中生长,适生区域的表层土壤全硒、水溶性硒、有效铜和锌的含量分别为1.084-1.654mg·kg-1,0.065—0.079mg·kg-1,1.074—2.821mg·kg-1和10.275-12.707mg·kg-1,能够满足其生长需求。高山野葱体内的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及有害菌群数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和56.05mg,一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3(P〈0.01),与可溶性糖的相关系数-0.9565(P〈0.01)。  相似文献   

11.
王霞  池巧凤    茹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6-47,49
[目的]探讨锌硒专用肥在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春小麦品种永良四号和巴优一号为试材,通过施用锌硒专用肥,分析比较施锌硒肥对不同春小麦品种麸皮和面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品种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小麦面粉、麸皮、子粒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同一地区、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对面粉中粗蛋白积累和K、Mg、Mn、Cu、Zn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对面粉中Cu含量的影响最大,对Mg和zn含量的影响次之。永良四号麸皮中粗蛋白及P、K、Ca、Mg、Fe、Mn、Cu、Zn、Se等9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巴优一号;而除Se以外,其他元素在面粉中的含量则均低于巴优一号。不同品种对小麦子粒中Zn和Se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科学合理地施用zn、Se肥可以实现小麦子粒和面粉中zn、Se的富集,不同施用方式的效果表现为:种肥+喷施处理〉喷施处理〉种肥处理〉对照。[结论]该研究可为富zn、Se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平菇为载体,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无机硒溶液进行富硒栽培,获得了富硒平菇。选用硝酸和高氯酸(5:1)混合消化液对样品进行湿法消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平菇、富硒平菇中铁、锰、锌、铜的含量,再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这二种平菇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平菇含有较高的硒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的差异,于2008年7月采集和分析了板岩、花岗岩、千枚岩和砂页岩等4种母岩发育的土壤和山核桃植株叶片。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土壤酸碱度最低(pH 4.72),有机质(43.11 g·kg-1)和有效硫(38.73 mg·kg-1)质量分数最高,交换性钙(5.22 mg·kg-1)和有效锌(1.65 mg·kg-1)质量分数最低;而有效磷(7.29 mg·kg-1),有效铁(31.24 mg·kg-1)和有效锰(67.49 mg·kg-1)质量分数则以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为最高;山核桃叶片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表现为氮>钙>钾>镁>磷>锰>铁>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的山核桃叶片氮、钙、镁、锌质量分数最高,磷、铁质量分数最低;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与多个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氮、钾、钙、镁、铁与土壤多种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5参22  相似文献   

14.
对5个地域(石家庄、衡水、济南、沧州、郑州)分别种植的7个谷子品种(冀谷19、206058、200131、K492、济0515、沧344、安04-4783)共计35份谷子样品进行了4种矿物质元素(Fe、Zn、Mg、Se)含量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各个品种和各个地域的谷子中Fe、Zn、Mg和Se含量均有一定波动,尤其是Zn和Se含量变幅较大,说明品种和地域因素对谷子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具有一定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e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差异显著(P=0.046 6),受地域因素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Zn含量受品种与地域因素影响均不显著(P=0.990 1,P=0.531 4);Mg含量受品种品系影响差异显著(P=0.017 6),受地域因素影响差异不显著(P=0.655 8);Se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差异不显著(P=0.545 7),受地域因素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通过改善育种手段,可以实现富Fe和Mg谷子品种的选育;通过栽培管理中补充相应肥料等措施,可以提高谷子中Fe和Se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洛旱7号和洛麦22为材料,在小麦拔节中期、抽穗前(拔节末期)叶面喷施微肥,研究喷施微肥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锌、铁、硒3种微肥对小麦产量均有所提高;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喷施3种微肥后小麦千粒重、穗粒数、穗数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喷施锌肥和硒肥较显著提高了籽粒中锌和硒含量,施锌后籽粒锌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48%和12.2%,喷施硒后小麦籽粒硒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59.9% ~ 717.7%,施铁后小麦籽粒铁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4%、5.9%.[结论]在施氮、磷、钾的基础上配施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小麦籽粒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何念武 《江西农业学报》2014,(7):108-110,114
以硝酸-双氧水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商洛绿茶中6种微量元素(Se、Fe、Mn、Zn、Mg、Cu)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30%~102.40%,RSD为0.73%~2.81%。测定得到的绿茶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Se:2.63~5.23μg/mL;Fe:96.86~112.21μg/mL;Mn:193.44~231.18μg/mL;Zn:56.34~73.15μg/mL;Mg:164.53~183.92μg/mL;Cu:11.62~17.11μg/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晓艳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2-713,722
[目的]测定凯里地区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氢化物原子发生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天胡荽中Zn、Cu、Fe、Mn、Se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凯里下司地区的不同颜色的天胡荽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Zn、Cu、Fe、Mn、Se,且含量依次是Fe>Mn>Zn>Cu>Se;其中绿色天胡荽中Zn、Cu、Fe、Mn的含量几乎是红色天胡荽含量的2倍,而Se含量差异不大,所测Se含量均大于0.110μg/g,属于高硒植物。所测元素回收率在98.1%~104.2%之间,RSD在0.01%~2.22%之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天胡荽药用价值的科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菇头、异形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国际通用的非生物评价法,评价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与杏鲍菇商品菇相比,杏鲍菇副产物灰分、粗脂肪、粗多糖、Ca、Fe、Zn、Se等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粗蛋白还高出20.69%;杏鲍菇副产物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16.38g·hg-1,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16g·hg-1;从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和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分析,杏鲍菇副产物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但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高,可与谷物类食物互补搭配;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略低于杏鲍菇商品菇;营养指数(NI)与香菇相当,略高于商品菇;杏鲍菇副产物营养丰富,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