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高产中的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织金县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 ,马铃薯产量为14 91t/hm2 ,超过当地平均产量 1 5倍 ,钾肥配施可增产马铃薯 1 0~ 2 5t/hm2 ,增幅 8 0 6 %~2 0 6 3% ,施钾产投比可达 2 0~ 3 5。施钾肥后马铃薯薯块重量增加 19 2 % ,增产以增加薯块为主 ,马铃薯品质有较大改善 ,试验认为 ,高产高效施肥的N∶K2 O比为 10 0∶95~ 14 0为宜 ,即施氮 (N)10 5kg/hm2 ,施钾 (K2 O) 10 0~ 15 0kg/hm2 为宜。施磷量应根据土壤中缺肥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鉴定了抗瘟粉用型甘薯新品种泉薯76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机理,旨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泉薯76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平均鲜薯产量在33.683~40.817t/hm2,为对照种金山57鲜薯产量的93%~130%;平均薯干产量在9.320~11.429t/hm2,为对照种的97.5%~139.1%;平均淀粉产量在5.594~7.143t/hm2.比对照增产1.7%~42.2%。特性研究表明,泉薯76全生长期平均叶面系数为3.739,比对照种金山57高26.8%;平均净同化率为2.724g/(m2·d),比对照高15.2%;叶面系数和净同化率均较高是其高产的最显著的生理特性。此外,泉薯76抗薯瘟病和蔓割病;薯块干物率约28.0%,比金山57高1.1~1.7个百分点;出粉率为16.6%~17.2%,比金山57高1.0~2.8个百分点;鲜薯蒸熟食用,质地细腻,味道香甜,综合食味评分优于金山57;薯块具有良好的耐贮性能和萌芽性能。因此,泉薯76可作为优质食用型和淀粉加工型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Ⅱ优183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不育系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83配组育成的中籼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罗源县种子管理站引种试种,通过2a试种该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罗源县作中晚稻种植,其大田生产一般产量在7.2~8.0t/hm2,最高单产可达9.15t/hm2.同时该组合还具有易制种且产量高,2004年在罗源县半山区西里乡档厝村Ⅱ优183制种12hm2,平均产量3.77t/hm2,最高产量4.24 t/hm2,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流市种子公司 1998年秋制培杂山青 160hm2 ,平均产量 2 .83t/hm2 ,高产田块达 3 .9t/hm2 。总结了两系杂交水稻培杂山青秋制高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1历史与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我国马铃薯生产十分重视,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粮食作物增产指标为17.6%,薯类的增长指标为30.5%,五年中,粮食作物的栽培面积扩充3%,薯类的栽培面积扩充13%、它反映了国家对发展薯类高产作物的具体要求。建国以来,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8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这30年中,我国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由155.9万hm2,上升到373.5万hm2;总产量由869.9万t上升到3790.5万t;单产由1950年的5.58t/hm2上升到1980年的9.1t/hm2,这一…  相似文献   

6.
临澧县种子公司 1999年早夏制Ⅱ优 198共 5 .3hm2 ,平均产量 4.13t/hm2 ,高产丘块 4.88t/hm2 。介绍了Ⅱ优 198试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简介了3优18的主要特征特性,提出在9.75~10.50 t/hm2的产量水平上较易兼顾优质高产.其保优、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采取稀落谷培育多蘖壮秧;适当增加栽插密度;总施纯氮270~330 kg/hm2,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采取"前促、中控、后略补"的原则;科学防治稻曲病、螟虫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优201(徐9320A×徐恢201)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2 a区试平均比对照9优138增产6.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3.94%。大面积种植产量在9.50 t/hm2左右。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该组合还表现株型优良,长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病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10.
豫花8号是具有高产、优质、中早熟、高蛋白特点的花生新品种。1988~1994年7年4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2918.1kg/hm2,比当地当家品种豫花1号增产15.5%。大田生产一般荚果产量4500kg/hm2。蛋白质含量为31.05%。生育期120d左右。百果重205.4g,百仁重85.6g,出仁率75%~78%。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晚粳组合8优16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优 1 6 1 (82 0 4A×R1 6 1 )是一个高产优质兼顾的杂交晚粳组合。 1 991~ 1 993年参加上海市杂交晚粳区试和生产试验 ,3a平均比对照寒优 1 0 2 7增产 8.5 6 % ,大面积试种产量在 9.0 0t/hm2 以上 ,1 996年最高产量达 1 1 .5 0t/hm2 。其米质优良 ,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突出优点为出米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灌浆速度快。82 0 4A不育性稳定 ,配合力强。R1 6 1恢复力强 ,米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氮磷钾肥料适宜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当前冬小麦生产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施川鲢,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在6500kg/hm。水平条件下,氮、磷、钾肥料施用的合适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120kg/hm^2、75kg/hm^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益分别为7.Ikg、10.1kg和11.6kg。冬小麦当季氮、磷、钾肥料施川的利朋率分别为37.3%、8.3%和17.5%。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新品种川优2189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优2189是用川香29A与高配合力恢复系福恢2189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经4 a在福建沙县、海南三亚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平均产量达3 900 kg/hm2,最高产量可达5 250 kg/hm2。文章介绍了川优2189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超级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及播种期、移栽密度、氮肥施用量等系列试验,探索研究广西沿海地区双季超级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途径。试验研究结果和示范推广实践表明,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超级稻主栽品种、科学安排双季超级稻栽培茬口、合理确定移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科学灌溉和综合防控病虫害,是广西沿海地区双季超级稻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当地双季超级稻的主栽品种可选用特优航1号、Y两优1号等;播种期早造以2月18日至2月25日、晚造在6月23日至6月30日播种为宜;移栽密度早造以24万~27万穴/hm2,晚造以27万~30万穴/hm2为宜;目标产量为7.5~9.0 t/hm2的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总施纯氮量以210~2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冷浸田双季稻品种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于冷浸田栽培的双季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早晚两季在湖南宁乡县、永兴县和桃源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种间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优华占最高(5.61 t/hm2);(2)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均以垄厢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5.52 t/hm2和5.81 t/hm2;以传统栽培方式最低,平均产量分别为4.75 t/hm2和5.25 t/hm2。由此可见,选用适宜于冷浸田的双季稻品种,采用垄厢栽培方式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673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川香29A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制种,平均产量为4.17t/hm2,最高产量可达4.53t/hm2。介绍了川优673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在福建省沙县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97~ 1998年 ,杂交早稻金优 40 2和Ⅰ优 40 2在恭城县秋制 48.85hm2 ,平均单产达 3 .5 6t/hm2 。总结了其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开展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杂交稻天优998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12.5~262.5 kg/hm2范围内,减少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对有效穗数没有显著影响;采用高效施肥技术可在减少施氮量的条件下获得较高制种产量.根据2a制种试验结果,制定了天优998制种产量为3.0~4.5t/hm2的高效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杂交籼稻新组合内5优8015的耐肥抗倒性,提出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法,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内5优8015在齐穗期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5优8015纯氮总施用量为187.5和225.0 kg/hm2处理的产量结构较优,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施氮量187.5 kg/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适宜、叶片功能期和光合生产能力较优,植株抗倒性强.内5优8015在生产中以施氮量187.5 kg/hm2为最佳,既可降低氮素用量,又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博Ⅲ优86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3):33-36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施氮点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Ⅲ优869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博Ⅲ869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8.5万/hm2,产量达8.10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