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按国际通用醇溶蛋白块的命名方法分析了5+10亚基龙麦19小麦品种中来源于5+10亚基供体Marquis的3条醇溶蛋白谱带.结果表明:这3条醇溶蛋白谱带是由Gli-1位点Gli-Alm 基因编码的醇溶蛋白块.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电泳技术在葱蒜类蔬菜品种纯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大葱韭菜不同品种的种子醇溶蛋白,结果表明:(1)大葱与韭菜蛋白质谱带具有明显差异;(2)具体眠特性的韭菜品种(汉中冬韭)和不具休眠特性品种(嘉兴雪韭,791)主要区别在Rf0.31和Rf0.35这两条谱带上,利用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可以在2天内葱蒜类蔬菜品种纯度质量检测工作,试验初步建立了供试品种标准蛋白谱图档案和葱蒜类蔬菜品种纯度快速检验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形成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小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和谱带分析技术;依据国际种子检验协会1986年公布的标准小麦醇溶蛋白A-PAGE方法,结合国内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适合中国试剂和仪器的小麦醇溶蛋白A-PAGE的改良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标准方法中的胶韧性差、剥胶困难、分辨率不高、谱带识别繁琐、实验效率较低的限制.该方法适合中国小麦品种纯度的快速鉴定、血缘关系分析、遗传育种种质材料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4.
小麦F1F2代籽粒醇溶蛋白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征4个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并分析其F1,F2代20个醇溶蛋白组分(带)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在20个组分中,16个组分由1个显性基因支配,2个组分则受控于2个独立基因,其余2个微小组分,由于在电泳谱上难以准确辨认,其遗传模式未能确定。有5对醇溶蛋白组分是共同遗传,表明每组组分由紧密连锁基因控制。另外,7对醇溶蛋白组分或组分群分别由等位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支配。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醇溶蛋白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与所建指纹库材料的遗传差别。[方法]对采集于川西北高原、新疆、西藏、青海的55份垂穗披碱草材料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建立醇溶蛋白指纹库,将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指纹与指纹库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川西北高原材料中分离出41条带纹,多态率为87.80%,少于所建指纹库材料(45条带纹,多态率93.33%)。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遗传相似系数也小于所建指纹库材料,表明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川西北高原材料的特有带纹条数(2条)占指纹库共有带纹条数(5条)的40%,说明川西北高原垂穗披碱草具有自己特有的遗传特征。[结论]川西北高原材料可聚为一类,其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所在的海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蛋白质电泳鉴定品种的研究:——醇溶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玉米种子醇溶蛋白和盐溶蛋白分别用于区分不同品种的效果作了比较。种子醇溶蛋白采用了70%乙醇和55%异丙醇两种溶剂分别提取。结果表明,两种溶剂提取的醇溶蛋白SDS-PAGE带谱均较简单,品种间差异小,难以把各供试品种互相区分开来。而种子盐溶蛋白则显示出丰富的带谱,品种间在谱带数目,带的分布与强弱等特点均可见较明显的差异,据此可将各供试品种互相区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了解河北省40年来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河北省40年来的118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这些品种具有11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101条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绝大多数品种在α、β、γ、ω 4个区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α区有15条带,87种带型;β区有24条带,110种带型;1区有21条带,90种带型;(1)区有41条带,111种带型,其中(1)区的多态性最大。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043-43.86之间,平均值为0.35。用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法对GS值进行聚类,供试品种在GS值为0.354的水平下可明显聚为6类;【结论】用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法对Gs值进行聚类,供试品种在GS值为0.354的水平下可明显聚为6类。讨论了种子醇溶蛋白在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麦区部分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收集的东北春麦区不同年代育成的73份小麦品种资源,以小麦醇溶蛋白为生化指纹,采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所推荐的小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73份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代育成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分布频率和多态性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年代的推近,小麦醇溶蛋白多态性比率增加;小麦醇溶蛋白生化指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将供试的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所包含的品种数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 Host.)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意大利、土耳其等24个国家的70份密穗小麦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70份供试材料出现了69种醇溶蛋白带型.共电泳分离出54条谱带,其中每份材料可分离出14~29条带,平均22条.谱带在α、β、γ、ω四个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分别有36、27、37和63种变异类型,表明密穗小麦醇溶蛋白位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发现,多数材料的遗传聚类关系与其来源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醇溶蛋白电泳在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0,自引:7,他引:90  
 用酸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我国评选出的18个优质小麦品种种子醇溶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醇溶蛋白带谱严格受基因型控制,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姊妹系之间也有明显差异;(2)在18个优质品种中,共有17种不同带谱,6个品种在血缘上可能密切相关,但各有自己的特征带,有两个品种即PH82-2-2和小偃6号,带谱完全相同。另外,对38份本室收集的有明确收集地点的节节麦分析表明:(1)节节麦醇溶蛋白的多态性与收集地密切相关,中东国家材料的多态性明显高于前苏联材料,而后者的多态性又明显高于新疆及中原收集的材料;(2)河南和陕西不同地区(县)收集的7份Ae.tauschii实际为同一材料,它们的带谱完全相同;(3)在前苏联的材料中找到了与我国中原材料带谱相似的材料,而在中东收集的材料中找到了前苏联材料的带谱。这些结果与物种起源中心学说是完全相符的。因此,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作为资源鉴定的 有效手段,有可能用于解决收集资源材料的重复问题,提高小麦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效率;同时,可以用它来研究一些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多效唑的施用时期和次数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晋薯16号作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次数多效唑,研究其对地上部鲜重、大中小薯重、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其品质,其中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各喷施一次多效唑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高达32 816.4 kg/hm2,较对照提高了31.64%,淀粉、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41%、40.05%、59.23%,还原糖含量比对照降低25.19%.[结论]该研究可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源蛋白定位马铃薯淀粉粒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马铃薯品系:郑1011。受体菌:大肠杆菌BL21。载体质粒pCambia1305—1购自TaKaRa公司;反转录试剂、TaqDNA聚合酶、T4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购自TaKaRa公司;DNA回收试剂盒Wizard PCR preps DNA Purification System购自Promega公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不同采收时间齿瓣石斛鲜条内的多糖含量以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循环水浴加热法提取齿瓣石斛中的多糖、醇溶性浸出物,并进一步运用化学试剂反应显色以及形成络合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石斛样品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用差量法对石斛样品中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齿瓣石斛受海拔、采收时间的影响较大,不同海拔、不同采收时间所测齿瓣石斛所含多糖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变化较大。在适宜种植齿瓣石斛的滇西地区,海拔越高,齿瓣石斛所含多糖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越高;采收时间越长,齿瓣石斛所含多糖含量呈减少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相反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却逐渐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齿瓣石斛种植和采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病毒疫情调查及马铃薯S病毒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市马铃薯病毒病害发生情况并对马铃薯S病毒(PVS)进行鉴定。[方法]对采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46份马铃薯样品进行生物学测定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46份样品中有35份为马铃薯Y病毒(PVY)侵染,其中有6份是PVY与PVS混合侵染,其余29份为PVY单独侵染。用特异性引物扩增PVS外壳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获得685bp的目的产物,该序列与已报道的PVS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0%以上,编码227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PVS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证明该样品中确实携带PVS。[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该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控制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氮水平下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氮水平影响下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播种后63~91 d,不同处理的块茎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之后施氮120 kg/hm2处理下降较快;马铃薯收获时,各处理马铃薯块茎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19.2~669.1 g/kg。[结论]过量的氮肥不利于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过高的氮肥水平并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后期块茎中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优质小麦杂交后代的种子贮藏蛋白组成变化。[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2个亲本小麦株系一粒葡8-5-2和P5及其杂交F3株系的高分子量(HMW)谷蛋白组成,并对谷蛋白亚基评分;采用A-PAGE方法分析醇溶蛋白谱带。[结果]杂交后代株系中共出现4种HMW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多,其中Glu-A1位点1亚基出现频率为77.8%、Glu-D1位点5+10亚基出现频率高达89.9%,杂交后代平均品质评分高达8分。A-PAGE方法分析表明,在醇溶蛋白谱带中,供试F3株系在ω区域出现3种变异,在γ、β、α3个区域变化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增加杂种后代选择的准确性和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新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饲料资源及紫红薯藤的开发利用途径。[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紫红薯藤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相比,采用紫红薯藤饲喂黄粉虫有利于黄粉虫半干物质中粗灰分、钙含量的增加,但不利于老熟幼虫体重及粗脂肪的积累,且随着紫红薯藤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当紫红薯藤的添加量为40%时有利于粗蛋白的积累,且达到显著水平;当紫红薯藤的添加量超过20%时磷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适量添加紫红薯藤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钙、磷的积累,但不利于黄粉虫幼虫体重的增加,并直接影响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张霁  王丰俊  王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47-6248
[目的]为甘薯根颈多糖的生产及甘薯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豫薯10号"为试材,采用鲜样品漂烫处理、鲜样品保鲜贮藏、鲜样品自然风干、鲜样品烘干,研究甘薯根颈采集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提取得到的甘薯根颈粗提物为非淀粉多糖,不含蛋白、肽。甘薯根颈4种预处理方式提取的多糖含量顺序是:鲜样品烘干>鲜样品漂烫处理>鲜样品保鲜贮藏>鲜样品自然风干。鲜样品烘干多糖的提取得率最高,为4.59%,鲜样品自然风干提取得率最低,为3.82%。鲜样品烘干的多糖提取得率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甘薯根颈进行鲜样品烘干预处理,多糖提取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马金华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83-7084,7087
[目的]研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马铃薯深加工工艺蛋白废液的最佳条件。[方法]以3%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研究不同温度、pH、絮凝剂用量、处理时间等对马铃薯深加工的废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每100 ml马铃薯深加工工艺蛋白废液,在3%聚丙烯酰胺用量为8 ml、pH为5.5、处理时间为36 h、温度为30℃条件下进行絮凝,有机污染物(CODCr)的沉降率可达53.69%。[结论]有机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能有效絮凝沉淀马铃薯深加工工艺蛋白废液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达到用微生物净化去污需要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和播期对川西南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西南地区进行马铃薯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马铃薯干物质、蛋白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Vc)含量随海拔、播期的变化特征。[结果]马铃薯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含量随海拔的变化呈现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特征,分别为185.56~239.78、52.0~59.6、122.18~169.72g/kg,海拔2000~2200m出现最低值;还原糖含量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与前者相反海拔2000~2200m出现最大值;Vc在海拔1800m以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在1900m以上几乎没有变化。3月25日和4月8日播种的马铃薯干物质、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高于3月18日、4月1日和4月15日播种的,其还原糖、维生素含量则低于该3个播期的。[结论]高海拔马铃薯主产区生产的马铃薯可用于淀粉加工;在川西南山地,春马铃薯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