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以克新13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作模式下测定出苗后60~90d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的含量,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糖类在块茎各部位间的含量有差异:不同部位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髓部最高;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髓部的蔗糖含量最高,皮层区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均为皮层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髓部淀粉含量与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块茎髓部对淀粉积累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晋薯16号马铃薯的最适贮藏温度,研究了5个不同贮藏温度(0~1 ℃、2~3 ℃、4~5 ℃、10~12 ℃和15~18 ℃)下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腐烂率、失重率、发芽率以及茎肉色泽等生理、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3 ℃条件下贮藏可明显抑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以及还原糖营养物质消耗,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的上升,并较好地维持了块茎新鲜色泽,获得理想的贮藏效果。与之相比,0~1 ℃贮藏温度引起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和腐烂率上升,并加快了块茎内部的淀粉向还原糖的转化速率;当环境温度高于4 ℃时,随贮藏温度的升高,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明显上升,茎肉色泽变暗,新鲜程度明显下降。通过对马铃薯生理、品质指标以及贮藏效果综合比较分析,2~3 ℃是适用于晋薯16号马铃薯长期贮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3.
以青薯9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10、15、20℃)对150 d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发芽率、失重率、腐烂率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贮藏温度不同对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不同,20℃下马铃薯块茎的贮藏品质及生理劣变最快,其次是15℃和10℃,4℃条件下贮藏能够较好地保持马铃薯块茎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发芽对于马铃薯栽培、贮藏保鲜和加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5℃室温条件下贮藏90d后的转正义和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马铃薯Favorita的块茎为材料,对贮藏块茎的PPase活性和及Pi、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PPase基因对马铃薯相关休眠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正义PPase基因的两个株系F-2-1和F-2-4块茎中的PPase活性、Pi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F-2-4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转反义PPase基因的两个株系F-1-1和F-1-2块茎中PPase活性、Pi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甘肃省民乐县山体库贮藏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对9个马铃薯品种不同贮藏时期淀粉、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大多数品种的淀粉含量表现为升→降→升→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升→降,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升→降→升→降;2月份是一个临界贮藏时期,淀粉含量降低到最低(12.68%~22.47%),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点(0.43%~2.41%),淀粉酶活性降低到最低点(0.43~0.87 mg/(g? min))。山体库有利于马铃薯的贮藏;‘青薯6号’和‘同薯23号’适合做菜用型品种,‘大西洋’、‘夏波蒂’和‘LK-99’适合做生产加工型品种,为了保证品质,最佳的加工时间在次年2月之前完成;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与还原糖之间存在正相关,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研究了6个甘薯品种在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干率、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高到低再到高的趋势曲线,且与其干率密切相关;淀粉含量在贮藏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甘薯块根干率与淀粉含量、呼吸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率、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著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著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马铃薯花芽分化进程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形成机理,采用显微照相法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plus,研究2个施肥处理下马铃薯花芽分化过程,叶片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与花芽分化时间有关,分化越早,块茎发生越早;马铃薯花芽分化的过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分别为花原基分化、花萼分化、花瓣分化、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变化趋势与叶片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基本一致,花芽分化期达最大值;通过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形成与花芽分化时间及期间叶片内营养水平、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藁城、黄骅、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产地冬枣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藁城、黄骅、沾化冬枣的冰点分别为-3.5℃、-4.2℃、-3.9℃;在0℃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产地冬枣硬度均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下降,VC含量逐渐减少,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沾化冬枣酸含量最高,藁城冬枣还原糖含量最小,在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大.贮藏结束后各地冬枣硬度差异极显著(P<0.01),VC含量差异显著(0.01<P<0.05),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还原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黄骅地区土壤中平衡的氮、磷、钾配比,适宜的气候条件,导致黄骅冬枣耐贮性优于藁城、沾化冬枣.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品种的营养品质,筛选马铃薯主食化加工的区域适宜品种,分别采用减压干燥法、旋光仪法、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双缩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检测方法,对定西市引进试种的10个品种马铃薯样品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VC等一般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0个马铃薯品种中,AGRICO-5淀粉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9个品种,蛋白质、VC及钾、镁、钙和铁等矿质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品种大西洋接近,而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9个品种及对照,作为主食化品种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符合营养要求,适宜在该地进行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1.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了解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次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北方区试中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干率和淀粉率均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和大中薯率与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中薯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淀粉产量和薯干产量贡献最高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茎粗和黑斑病抗病指数,贡献率分别为29.67%和30.13%;而对鲜薯产量影响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和根腐病病情指数,贡献率为30.71%。通过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甜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而品质性状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甘薯品质贡献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蒸煮后的甜度,贡献率为59.12%;第二主成分为粗蛋白含量和蒸煮后粘度性状,贡献率为23.75%。总之,农艺性状对影响不同产量目标形成的侧重点不同,甜、糯性状是影响甘薯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2.
王晓洁  辛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130-132
利用国标方法,对北沙参栽培后期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沙参栽培后期,淀粉含量差异显著,而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时期的产量差异亦极显著。综合分析实验的各项指标,10月中旬为北沙参的最佳采收期;另外,根据采收后去皮和不去皮两种处理的结果分析,还原糖下降很大,仅为0.8286 g/100g.,下降了91.714%,蛋白质下降了12.58%,因此,北沙参最好带皮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天津地区饲用小黑麦最佳收获模式,在小黑麦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小黑麦年总干物质产量、干物质含量以及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中粗蛋白、总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刈割时期的延长,小黑麦干物质含量、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总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年总干物质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乳熟中期最高)后减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对小黑麦的综合利用方式进行评价,优选乳熟中期10.0 cm刈割制作青贮,其次为拔节期10.0 cm刈割制作优质小黑麦干草或青饲。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γ-irradiation doses, 0.04, 0.08, 0.12 and 1 kGy, applied at two different postharvest times (5 and 30 days after harvest), were studied on the textural behaviour (puncture force, shear force, work done to puncture and shear, cohesiveness and gumminess), microstructure, reducing sugar, total sugar and tuber losses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cv. ‘Kufri Sindhuri’, during storage at 22 °C (RH: 85–90%). The lowest dose (0.04 kGy) was sufficient to inhibit sprouting in potatoes exposed on day 5 but not in the tubers exposed on day 30. The irradiated, non-sprouted potatoes maintained their appearance during storage. Potatoes irradiated early appeared more sensitive to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resulting in excessive loss of tubers at 1 kGy but low doses (up to 0.12 kGy) did not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tubers to rott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ducing sugar and total sugar contents of the control and low dose irradiated tubers were observed after 120 d. High dose (1 kGy) induced blackening of the bud tissue, increased rotting percentage and poor textural quality. Increasing low doses (up to 0.12 kGy) progressively reduced the textural deterioration in the tubers during storag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potatoes irradiated with 0.08–0.12 kGy showed intact cells with rigid cell walls, accounting for the higher textural values registered by the samples. Among the two treatment timings, ‘K. Sindhuri’ irradiated early after harvest (i.e., on day 5) with 0.08–0.12 kGy doses retained higher textural parameters compared to those irradiated after a delay (day 30). The study showed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γ-irradiation for enhancing the storage life of potatoes in non-refrigerated storage.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沂蒙丘陵生态区蜜甜焦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2020年山东潍坊、临沂、日照产烟区176份典型代表性烤烟样品(包括下部烟X2L、X3L、X2F、X3F,中部烟C2F、C3F、C2L、C3L,上部烟B2F、B3F、B2L、B3L),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燃烧性与总烟碱和两糖差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灰分与还原糖和氯、两糖差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刺激性与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总烟碱与浓度、劲头呈正相关,氮碱比与浓度、劲头呈负相关,氯与刺激性、余味呈负相关。综上,总烟碱、氮含量、氯含量是影响沂蒙丘陵生态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孙健  岳瑞雪  钮福祥  徐飞  朱红 《作物学报》2012,38(3):479-486
以15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C与干物率、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甘薯的糊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RVA谱特征值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甘薯品种的乙醇发酵特性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乙醇含量与发酵强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AC与RVA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干物率、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PT)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 P<0.01; r=0.670, P<0.01);AC与乙醇含量、发酵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 P<0.01; r=0.698, P<0.01),但与发酵效率、发酵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发酵黏度与崩解值(BDV)呈显著负相关(r= –0.563, P<0.05),与消减值(SBV)显著正相关(r=0.639, P<0.05),而乙醇含量、发酵效率和发酵强度与淀粉RVA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分为3大类,第I类品种AC和BDV均较高,第II类品种的AC最高、BDV最低,而第III类品种AC最低、BDV最高。甘薯的AC和BDV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同时较高AC和BDV值应是燃料乙醇专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47℃,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2)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3)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湿球温度,可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