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宁夏红寺堡开发区的环境特点,总结了宁夏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酿酒葡萄的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与修建、病虫害防治及埋土防寒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中水肥管理精准程度不高、水肥一体化技术潜力发挥不足、产质矛盾突出等问题,本文通过生产跟踪调查的方法,分别在红寺堡、青铜峡、玉泉营等不同酿酒葡萄产业集群区,调查酿酒葡萄灌水方式和灌水量、施肥方式和施肥量、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等,旨在摸清宁夏酿酒葡萄产区水肥管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实现宁夏酿酒葡萄水肥精准化管理和酿酒葡萄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宁夏红寺堡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贫瘠、肥力不足等问题,寻求最佳施肥量,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滴灌专用肥施用量对酿酒葡萄生长、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滴灌专用肥可以促进酿酒葡萄树新稍的伸长以及增加发生数,并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糖、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酿酒葡萄会出现品质变差,产量减少等现象。综合而言,酿酒葡萄滴灌专用肥的合理施用量为750 kg/hm2。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寺堡灌区干旱缺水、生态条件脆弱、灌溉水能耗高、成本大及分配给开发区的水量逐年压减、水资源紧缺、大水漫灌、农民水费支出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等现状,提出了红寺堡开发区节水灌溉新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夏区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核心区,是自治区规划的酿酒葡萄重点发展地区。通过对西夏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红寺堡中圈塘村荒漠化酿酒葡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寺堡镇中圈塘村,是2002年由原新庄集乡搬迁而来,现有804户人家,3059人,640hm2耕地。2006年9月,开发区工委将中圈塘村列为红寺堡区第一个酿酒葡萄种植区,当年秋季开沟,翌年春季完成栽植。种植第3年,667m2平均产量400kg,葡萄含糖量达到22%~23%,是当年全区幼龄酿酒葡萄质量最好、酒厂在发酵过程中唯一不加糖的产区,并且原酒酒精度达到13度以上。现将中圈塘村酿酒葡萄建园及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合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介绍了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普遍共同标准和国际认同感的产品,葡萄酒产业是一种能体现区域特色的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本文回顾了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综述了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现状、酿酒葡萄种植产区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及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生产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未来中国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红寺堡开发区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红寺堡开发区畜牧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在石河子地区引种的适应性,从而为新疆产区筛选冬季免埋土酿酒葡萄品种,以北玫和北红两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冬季不埋土越冬后的萌芽率、果枝率、果实生长状况以及一年生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和伤害率。结果表明:北玫和北红在石河子地区依靠降雪覆盖可实现不埋土越冬,北红抗寒性优于北玫。  相似文献   

11.
葡萄酒产业是我国诸多地区重点扶植和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主要原料酿酒葡萄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原料品质,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文章介绍了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建议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建立酿酒葡萄生长影响因素评估体系,为提升酿酒葡萄品质,服务种植园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宁夏15套农田小气候站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生育期主要气象条件差异,并进行气候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全生育期≥10 ℃的有效积温为1 560.0~1 984.0 ℃·d,平均气温为17.3~19.2 ℃,降水量为47.4~186.4 mm,日照时数为1 281.0~1 706.0 h;2)2019—2020年冬季未发生越冬冻害,各产区酿酒葡萄均能安全越冬,但萌芽至开花期,全区霜冻过程频繁,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多数地区酿酒葡萄受冻减产,并且浆果膨大期阴雨天多,日照偏少,花期出现大风天气,对酿酒葡萄开花坐果产生不利影响;3)气候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从产区来看,石嘴山产区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评价等级均为良,贺兰产区为良→特优,银川产区为良→优,永宁产区为良→特优,青铜峡产区为良→特优,红寺堡产区为一般→优,从品种来看,赤霞珠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良→特优,且以优→特优等级为主,美乐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一般→特优,且以良→特优为主,霞多丽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一般→特优,且以良→优为主。  相似文献   

13.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资源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寺堡产区酿酒葡萄规范化建园主要通过应用葡萄园规划、整地标准、苗木准备、定植技术、栽后当年管理以及一次性"厂"字形三年成形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最终达到架形美观科学、架面三带分明、投入成本低、葡萄品质优良,三年生葡萄园单产达到3 000 kg/hm~2以上,四年生葡萄园单产在6 000 kg/hm~2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酿酒葡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甘孜州部分地区具有酿酒葡萄种植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全州酿酒葡萄种植已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已基本形成,农户种植效益已逐步显现,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根据甘孜州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分析甘孜州主要酿酒葡萄种植区丹巴县、得荣县、巴塘县和乡城县土壤肥力状况并提出施肥建议,为甘孜州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根据红寺堡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近几年种桑养蚕的示范结果,我们认为,蚕桑是红寺堡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最适合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管理》2015,(6):69-72
文章分析了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意义和现状,阐述了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产业规划、提升质量和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投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四川酿酒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征对酿酒葡萄具有影响,酿酒葡萄在北京地区划分为三个栽培区:良好酿酒葡萄产区、适宜酿酒葡萄产区和一般酿酒葡萄产区,常栽品种有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和雷司令.如今,北京地区的酿酒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以房山、延庆和密云三地为主的主要产区,酿酒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李风琴  王佳  赵军 《北京农业》2014,(33):18-19
为了解决酿酒葡萄遭受冻害的问题,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冻害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抗寒栽培技术,以及冻灾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为加强综合管理和发芽处理,以期为葡萄酿酒产业用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随着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玛纳斯县园艺场逐年对葡萄园品种进行了更新.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一套酿酒葡萄不减收、实用规范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