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X1)和N(X2)、P(X3)、K(X4)肥施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300m左右地区产量在9 000.0kg/hm2产量以上的适宜栽培方案为:密度53 307~54 639株/hm2;N肥(纯N)用量221.2~268.8kg/hm2;P肥(P2O5)用量46.6~90.5kg/hm2;K肥(K2O)用量109.8~146.5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籽粒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N、P、K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400m左右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籽粒产量在9 953.1kg/hm2以上的种植密度53 934~55 365株/hm2,施纯N 298.4~357.0kg/hm2,施P2O5144.25~169.3kg/hm2,施K2O18.5~42.3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矗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kg/667m^2;P,0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5.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9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9号在贵阳地区获得25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553.55~8153.5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576~13.416kg/667m^2;P2O5施用量为6.086-7.046kg/667m^2;K2O施用量为16.296~18.696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2.5。  相似文献   

6.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毕单4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毕单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及N、P、K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和模拟寻优,提出了毕单4号获得10t/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密度64714~70285株/hm2,N261.65~335.36kg/hm2,P2O5225.00kg/hm2,k2O108.45~191.55kg/hm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在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增加粒重,对毕单4号实现高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地区芸豆高产栽培氮磷钾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芸豆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芸豆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技术,提出相应的优化栽培措施,挖掘单产潜力,提高芸豆综合生产能力,以氮、磷、钾三因素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高产芸豆品种‘京小黑’产量要获3400 kg/hm2以上时,栽培措施为:纯N 93.57~117.64 kg/hm2、P2O5 192.33~257.67 kg/hm2、K2O 101.90~148.10 kg/hm2;三因素对‘京小黑’芸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 > K肥 > P肥,少量的氮肥施用量会引起产量的较大幅度变化,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9.
玉米千亩连片超高产栽培,采用优良品种、营养球地膜覆盖育苗、培育壮苗、适时播种和移植、种植密度标准化、测土配方施肥、追肥标准化等组装配套的技术措施,获得核心区14.57hm2,平均单产770.28kg/667m2,项目区72.43hm2,平均单产669.5kg/667m2的产量。从7个品种中筛选出安单2030、贵农9518、奥玉3202三个高产品种。从测土配方施肥试验中得出超高产最大施肥量N=16.75kg、P2O5=9.36kg、K2O=14.91kg,N:P:K=1.8:1:1.6的最优配方。超高产栽培的种植密度,中等穗型品种(500~599粒/穗),4000株/667m2以上,大穗型品种(>600粒/穗),3300株/667m2以上是合理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为使‘毕单17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高产,通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毕单17号’产量及其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所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析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毕单17号’产量≥ 9850.00 kg/hm2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65805~70620 株/hm2,施纯N量449.85~485.1 kg/hm2,施P2O5量273.75~326.25 kg/hm2,施K2O量224.64~323.85 kg/hm2,且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 > 氮肥(纯N) > 磷肥(P2O5) > 钾肥(K2O),且氮、钾肥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最优设计,对两系稻两优多系1号进行密度、秧龄、施N、K肥用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的技术措施是:每公顷插14.8~28.1万丛,秧龄32~33d,施纯N96.9~167.7kg,K2O 147.5~169.8kg。  相似文献   

12.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此试验通过研究N、P、K、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N:150 kg/hm2、P2O5:90 kg/hm2、K2O:45 kg/hm2);A2(N:300 kg/hm2、P2O5:180 kg/hm2、K2O:90 kg/hm2);A3(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A4(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有机肥7200kg/hm2)。设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即B1:108000株/hm2、B2:96000株/hm2、B3:84000株/hm2、B4:72000株/hm2、B5:60000株/hm2、B6:48000株/hm2。共2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4处理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基本上都是随着密度的增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是逐渐增加,在密度为96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A4B2组合产量最高(12513.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航1号进行秧苗4叶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移栽期、插植密度、施N量、施K量5项农艺措施进行研究。对Ⅱ优航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和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每穗粒数、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建立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多效唑浓度、移栽期、密度、施N量。并经微机模拟,其高产栽培[措施是:多效唑浓度为718.7~783.1mg/kg,移栽期为7月10—12日,每公顷插25.52~26.78万丛,施纯N 166.8~176.5kg、K2O 122.4~134.1kg。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玉米高产品种的大量种植,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化肥用量也在增加,搞好玉米的生产与施肥是直接关系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此研究以‘辽单527’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组合,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施N 135.0~180.0 kg、P2O5 75.0~120.0 kg、K2O 90.0~120.0 kg,‘辽单527’的产量较高。不同肥料效应试验中,‘辽单527’处理间产量和处理间秃尖长度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辽单527’的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和钾肥效应试验中,‘辽单527’处理间百粒重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辽单527’的产量,其中,N4P4K2处理,‘辽单527’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叶绿素、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因素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种植密度因素。N、P2O5、K2O、B的施用量分别为180、90、157.5、0.9 kg/hm2、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2696.2 kg/hm2,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越冬期和盛花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油菜在越冬期和盛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的变化不明显。试验中所设处理中,N、P2O5、K2O、B施用量分别为180、90、157.5、0.9 kg/hm2、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的处理为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了探讨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选用4个主导品种,采取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相结合,对项目组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及农户高产田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划分为3个产量水平,进行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水平从10500~12000 kg/hm2提高至12000~13500 kg/hm2,收获穗数增加7736.25穗/hm2,增加了10.69%;产量增加1343.4 kg/hm2,增加了11.97%。产量水平由12000~13500 kg/hm2提高至13500 kg/hm2以上,收获穗数增加6333.75穗/hm2,增加了7.91%;产量增加1482.6 kg/hm2,增加了11.80%。直接通径系数,穗数(X1)为0.8146,穗粒数(X2)为0.1233,千粒重(X3)为0.1275,表明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产量。‘中单909’、‘登海605’、‘登海618’、‘郑单958’等品种,豫东平原夏玉米实现13500 kg/hm2以上的产量,种植密度为87000~91500株/hm2,收获穗数为84000~88500穗/hm2、穗粒数480~485粒、千粒重330~340 g。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栽培;通径分析;技术路线;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