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粮,经,肥型复种方式“豌豆-稻-稻”5项关键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豌豆-稻-稻”复种方式有着显著的增产,增收,培肥地力的优势,但“豌豆-稻-稻”连作对冬种豌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影响,冬种豌豆氮肥利用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2.
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轮作模式之一,但秸秆还田对该耕作制度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5年),研究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浙江省豆-稻-菜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的影响显著: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有效提高了水稻和小萝卜的产量,且水稻和小萝卜年均增产10%以上;此外,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种植区域土壤肥力也有较大影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值,此外,秸秆还田区域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由此可见,多熟制耕作制度下秸秆还田仍具有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作用,可作为耕地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3.
垄稻沟鱼以稻田进水口挖10-20m^2的鱼坑,坑深1.5m以上,冬季存水养萍放养种鱼6-8条,鱼苗500-600尾,稻田1m宽起垄,宽窄行插植水 稻,能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晚稻和冬菜免耕栽培,节约人工,便于稻、鱼、菜(绿肥)管理、改善稻、鱼、菜(绿肥)生长环境,夺取稻、鱼、菜(绿肥)高产稳产,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4.
稻鱼多熟种植是耕作制度的改革方向.发展稻田养鱼多熟种植既是抓"米袋子”也是抓"菜篮子”,又是农民的"钱夹子”.他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该试验以一年稻鱼多熟种植为准,评价各熟制的综合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稻鱼多熟4种种植的10个指标集为一本进行综合评判.为稻鱼多熟种植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试验与推广谭文兵(湖南省益阳地区农业局益阳413000)为了探索“两高一优”农业模式,提高稻田生产经济效益,根据城郊农业的特点,我们于1989年至1993年在益阳市郊区进行了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获得了亩均...  相似文献   

6.
不同稻菜模式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种"稻—菜"不同耕作模式进行试验,采用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和对比分析,得出"稻—菜"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的结论。在经济发达资金富裕而劳动力短缺地区,可采用处理①稻—秧草(经济绿肥)模式;在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而劳动力富裕地区,则可应用处理②稻—菜—菜模式。  相似文献   

7.
朱海波  赵桂东 《小麦研究》1996,17(4):24-25,35
本文研究显示:江苏淮阴地区稻茬麦田主要杂草组合为“看麦娘-猪殃秧-牛繁缕”,不同农区的杂草组合还有各自的特点,作者根据各自不同的杂草组合形式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取得良好的控草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粳稻新品种盐稻1229和盐稻99-1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对两品种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旱地稻“仿野87-707”由福建省农科院培育成功。该品种利用1500个水稻品种和野生稻品种进行自然杂交和系统选育,最后从“闽杭85—331”稻中选出一个再生力特强的品系,1986年获得该品系的茎芽突变体,经纤插繁育成功,1987年定型,终于育成了一种播种一次就可连续再生3~4年的奇特旱地稻,该稻可水田种植,更适宜旱地栽培,耐旱力特强,产量高,可在旱地大面积种植推广。旱地稻“仿野87-707”属粳稻,在南方双稻区可在4月初播种,第一季收获后可留再生稻,四川、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可作麦后稻种植,其它北方省份适宜在本地播种玉米季节种植,秋后留鲢越冬。“仿野87—707”旱地稻株高80cm左右,株形较紧凑,分菜力强,茎杆坚韧有弹性。穗长18cm,着粒密度适中,平均每穗80粒,结实率90%左右,谷粒呈长椭圆形,千粒重18g。米粒半透明,至白少,适口性强,米质优良。该稻大田用种45~60kg/hm2,单季单产7500~8250kg/hm2,行株距20cmX17cm,每穴3~4苗,该品种全生育期几乎不需任何管理,无病虫害发生,实属旱地稻中的珍品。省工栽培的多年生旱地稻──“仿野87—707”@于仁贵$河北...  相似文献   

10.
望谟菜(瓜)—稻—菜栽培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望谟县菜(瓜)—稻—菜栽培是从80年代初开始推广,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天然温室”资源优势,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瓜)—稻—菜栽培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仅以复兴镇为例,由80年代初的1867...  相似文献   

11.
《种业导刊》2009,(4):46-46
继2008年引进“高蛋白饲料稻”稻种并成功试种15亩之后,安徽省安庆市2009年继续在望江、怀宁县试验种植20亩多个新品种的“高蛋白饲料稻”,为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15N对“豌豆-稻-稻”不同施氮量的各季和全所氮素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2处理的产量及利润最高,氮素利用率也接近利用率最高的N1处理。因此,“豌豆-稻-稻”每公顷年施的氮素利用率(34.87%)〉早稻的氮素利用率(33.02%)〉豌豆的氮素利用率(14.44%)。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引进的农家品种籼型胭脂稻特种资源,与吉林省当地创新的粳型特种稻龙锦1号、红香1号、巨胚清香糯、红糯等杂交,采用系谱选择的方法,选育出创新的适合于北方寒地种植的粳型胭脂稻新种质资源:黏型巨胚胭脂稻、糯型巨胚胭脂稻和普通胭脂稻。结果表明:创新的胭脂稻新种质明显改进了原有农家品种的一些不良性状,具有产量高,不落粒,种皮颜色均匀一致,有香味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特种稻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建能 《种子》1997,(6):52-52,72
烟后制种是指着烟收后接再搞一季杂交水稻制种,简称”烟后制种”.这是80年代末期,我县在“(春)制─稻”,“稻(秋)制”的基础上,经比较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耕作制度,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耕作制度,不仅农民增加收入,而且杂交稻制种田的抽穗扬花期能利用最佳时段,已稳产、高产,杂交种子质量好。90年代以来,我县常年烟后制种面积在333hm2左右,种子销往本省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市,种子质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及各地客户的欢迎。1烟后制种的特点1.1春烤烟来收期早,制种抽穗扬花湖佳。安全抽穗扬花期的条件应该…  相似文献   

15.
《农药市场信息》2003,(18):20-21
<正> 水稻稻曲病,又叫青粉病,南北稻区都有发生。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水稻生长后期生长过旺,抽穗前后遇多雨,高温(26~28摄氏度),该病易诱发。偏施氮肥,深水灌溉,田水落干过迟则发病更重。品种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尤其是今年种植的粤优938等品种极易感染稻曲病。另外,杂交稻制种田中尤以制种田母本发病重。发病后  相似文献   

16.
对油稻稻三熟制改油稻双优两熟模式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西北部,常年稻田面积约26667hm2,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县,稻田耕作制主要是油—稻—稻、肥 (紫云英 )—稻—稻,比例约各半。近年来稻谷出现相对过剩,尤其是早籼稻米质量差,价格低,卖粮难,以油—稻—稻为主的“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作的稻田耕作模式,无法挖掘作物的质量潜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县把改革稻田种植制度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调减早籼稻面积,改油稻稻种植制为优质油菜和优质晚稻各一季 (简称油稻双优两熟模式,下同 ),1999年下渔口镇国兴村示范22.8hm2,获得成功,2000年全县推广面积达……  相似文献   

17.
新科稻 58 是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是由新科稻 31// 新稻 89/ 新稻 10 号复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2 年 11 月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对新科稻 58 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牟辉恋 《种子科技》2023,(16):60-62
水稻和油菜在我国都有广泛种植,油菜作为提炼植物油的原料之一,油菜种植业的发展对于粮油作物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市场的粮油价格造成影响。同时,在水稻种植时应采取措施治理土壤,改善土壤环境,保证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通过采取稻油轮作休耕制度,实现水稻、油菜的轮作,能够恢复耕地,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一)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研究稻-鸭共生对高原粳稻的产量及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和叶面指数(LAI)的影响效果,分析了稻-鸭共生模式产量高于传统农作的原因,为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防治水稻稻曲病农药产品登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水稻稻曲病危害日益加重,从而受到农业科技部门关注。分析其主要因素为水稻品种更新、耕作制度改变和施肥水平提高,逐步使稻曲病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不仅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同时稻曲病米粒及米糠对人畜有毒性。虽然选用抗疫品种、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减轻稻曲病的危害,而掌握施药适期及时使用农药防治,仍是有效控制稻曲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从而登记防治稻曲病的产品相应扩展。稻曲病危害加重后,为相关杀菌剂品种扩大了市场容量。据统计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