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外源物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秦岭高山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高山杜鹃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和相关生理指标,与不同浓度赤霉素进行的处理作比较,来探讨两种不同的激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清水对照组(CK)相比,0.05mg/L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增幅分别为28.42%、23.80%、41.1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在200-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中,萌发率和根系活力也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在300 mg/L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4.21%、28.78%、23.24%、39.09%。通过对比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影响,发现相较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对有效提高高山杜鹃种子萌发作用更为显著,在200-400 mg/L范围内促进种子萌发,油菜素内脂在0.05~0.1 mg/L范围内起促进作用,两种激素超过适当浓度范围会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高山地区油菜缺硼症状识别、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硼症是温州市高山地区油菜的主要生理性病害,笔者在分析油菜缺硼症状、易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施用硼肥、增施有机肥料、轮作换茬搞好抗旱降渍等防治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低温、草荒、渍害及土壤板结,是水田油菜高产的大敌。针对以上问题,湖北省竹山县近年来开展水田油菜起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最高亩产达250公斤以上,从而为油菜高产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技术要点为:1.选好适宜覆膜田块据试验,水田油菜采取起垄覆膜栽培,只要技术得当,均有一定增产效果。但考虑盖膜经济效益,以秋冬季气温较低的二高山水田,低山冷浸烂泥田,土壤板结、渍害、草荒严重田块,盖膜效果最为理想。因茬口、气候等原因导致油菜严重迟播、迟栽田块,覆盖地膜效果也很好。2.早起旱,早翻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COR基因在油菜抵御逆境胁迫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从白菜型油菜‘陇油6号’克隆获得1个新的COR15-like基因BrCOR15,该基因全长616bp,其中,5′非翻译区59bp,3′非翻译区167bp,开放阅读框390bp,编码129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分子质量为13.9ku,理论等电点为5.2。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具有较高一致性,与拟南芥AtCOR15、AtCOR15a,高山离子芥CbCOR15,高山葶苈DaCOR15a、DaCOR15b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77.7%、72.3%、77.9%和76.7%。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rCOR15基因在油菜的茎、叶和下胚轴均有表达,无组织特异性;该基因表达受低温、ABA和H2O2诱导,与单独处理结果相比,经MAPKK抑制剂U0126预处理12h再经低温、ABA和H2O2处理后,BrCOR1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表明该基因在油菜适应低温、ABA和H2O2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1、适当提早播栽期 将油菜播种期与移栽期较常规栽培适当提早5天左右,即低山8月底播种,高山与二高山8月中旬播种,苗龄30-35天.同时注意施足底肥、稀播匀播(亩播种量控制在400克左右)、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大壮苗,确保移栽时单株绿叶7-8片.  相似文献   

6.
遂昌县王村口镇大坑村海拔600~850m之间,夏季气候凉爽,红黄壤土,PH值在6左右,十分适宜种植四季豆和油菜。近年来,该村根据夏季气候凉爽的自然优势,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农田改单季稻为高山四季豆--油菜的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7年全村种植四季豆种植面积360亩,油菜面积200亩,四季豆平均亩产量1852kg,  相似文献   

7.
课题目标、内容: 本研究拟将高山被孢霉、三角褐指藻中的AA和EPA合成主途径相关基因及球等鞭金藻中次途径相关基因连接到带有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上,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从而在甘蓝型油菜中构筑AA和EPA生物合成的主途径和次途径,为AA和EPA来源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1 蚜虫的发生1.1 蚜虫的种类我国油菜蚜虫有3种,即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是为害油菜最严重的害虫。萝卜蚜、桃蚜在全国都有发生,其中又以萝卜蚜数量最多,甘蓝蚜主要发生在北纬40°以北,或者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1.2 蚜虫的为害油菜整个生长期都会受蚜虫的为害。但是不同栽种区,虫害盛期有差异。冬油菜区,幼苗期蚜虫最猖獗;春油菜区,盛花期最猖獗;暖冬年份,春冬油菜受蚜虫威胁大。蚜虫常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油菜  相似文献   

9.
<正> 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一般秋播油菜不能正常成熟。即使能够正常结实,但由于秋季气温下降快,冬季遭严重冻害的影响,经历年实践其产量很低。为了探索高寒地区油菜生产的途径与栽培技术,拓宽油菜生产新领域,使高山微观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我们课题小组在具有代表性的鄂西南“江南草场”火烧坪乡进  相似文献   

10.
1、适当提早播栽期 将油菜播种期与移栽期较常规栽培适当提早5天左右,即低山8月底播种,高山与二高山8月中旬播种,苗龄30-35天.同时注意施足底肥、稀播匀播(亩播种量控制在400克左右)、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大壮苗,确保移栽时单株绿叶7-8片.  相似文献   

11.
水田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山区水田起旱种植油菜,采取地膜全程覆盖技术,配合垄作稀植栽培,可有效克服土壤冷、湿、板、渍等问题,具有改土、保肥、抑草、防病、早熟、增产造次我重功效,一般可增产菜子30-50%。该技术尤其适于常年积温较低的高山同山水田,以及低山冷浸、渍水严重田块推广 。  相似文献   

12.
2017年示范结果证明,"辣椒+玉米-油菜"种植模式是鄂西高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玉米产值576元/667 m~2,辣椒产量1 493 kg/667 m~2、产值2 664元/667 m~2,总产值3 240元/667 m~2,农民纯收入2 410元/667 m~2。油菜秋季播种绿肥生物质产量1 269 kg/667 m~2。其关键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油菜播种与翻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高山辣椒的栽培包含着许多的技术,如果在无公害高山辣椒的栽培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技术进行就会使得高山辣椒的产量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将详述无公害高山辣椒的品种选择、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的播种育苗、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的合理定植、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的大田管理以及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山通信站所处雷击环境的特点,结合现代防雷体系,从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技术、内部防雷技术、接地技术3个方面对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为高山通信站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利用高山区夏季小气候的特异垂直分布,进行越年生农作物(大、小麦,油菜等)的异地繁殖加代及杂种后代的选育工作,是七十年代以来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省农科院作物所为了尽快培育出突破性的油菜新品种,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78年8月在泾县召开的全省油菜科研协作会议上,提出了分别在大别山、西天目山等山区勘测新的油菜夏繁场所的建议。会后,徽州地区农科所、宁国县农科所等在绩溪县清凉峰、宁国县西天目山大野凹等地分别进行了调查、考察与试验。省农科院作物所与青阳县农科所合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油菜良种更新换代对改进油菜品质、提高油菜产量有重要的作用。掌握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利用油菜杂交优势发展油菜生产,对满足大面积油菜生产用种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大幅上升,需种量也越来越大。随着优质杂交油菜的大面积推广,油菜种子市场局面混乱,给优质杂交油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使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我们积极研究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经过不断的尝试、揣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高山辣椒的栽培包含着许多的技术,如果在无公害高山辣椒的栽培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技术进行就会使得高山辣椒的产量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将详述无公害高山辣椒的品种选择、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的播种育苗、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的合理定植、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的大田管理以及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8.
油菜“一促四防”技术推广,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蚜虫、跳甲等病虫害发生危害,而且可以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满足油菜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防止油菜后期脱肥早衰造成减产。该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但是油菜稳产高产的重要技术保障,而且也是安康市大力开展“油蔬两用”油菜生产技术推广,实现安康油菜生产菜籽菜薹丰产,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丽娜 《农技服务》2014,(5):101-101
简单介绍了油菜猝倒病、油菜霜霉病、油菜白锈病、油菜白斑病、油菜白粉病、油菜黑斑病、油菜菌核病、油菜黑腐病、油菜病毒病、油菜萎缩不实症、油菜根肿病等11种油菜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菜秸杆还田技术,本文从油菜秸杆还田的作用、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方面综述油菜秸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