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河套灌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即提高社会对河套灌区地下水的认识,适度增大地下水开采;充分发挥地下水的调节作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相互转化规律,提高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涵养相结合:加强河套灌区地下水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套灌区引水量限额后节水灌溉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河套灌区引黄水量限额配置调整等问题,对节水灌溉对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改进,完善工程设施,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技术改造,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井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合理确定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溉定额,以缓解引黄水量限额与农业生产需水量的矛盾,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白石灌区水利工程现状、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羊河灌区属资源性严重缺水区域,供需水矛盾非常突出,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灌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黄羊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对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旭学  秦伟 《甘肃农业》2005,(10):207-208
为配合高台县骆驼城灌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利用有限元法对灌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预测了不同配水方案下地下水变化趋势,提出了灌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和开发利用意见,为灌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蔺晓明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118-119148
根据石头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石头河水库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建莹  赵文发  刘春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63-166,185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威胁灌区的生态安全。根据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及灌区实际调查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分析灌区农业水资源供需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关系,提出解决思路。结果发现,金昌市灌区农业水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其主要原因是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等,深层次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调蓄工程。因此,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建设雨洪调蓄工程,是金昌灌区也是河西走廊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淠史杭灌区水资源总体现状和灌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水改造潜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灌区综合节水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金塔灌区资源型、管理型缺水的实际,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等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紧迫陆,提出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对策与措施,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以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主,在灌区种植模式和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条件下,研究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用水状况条件下的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调研.并选取我国典型灌区,进行灌区渠系水(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分析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当地经济、灌区用水状况、作物规模和种类、地下水埋深、气象条件等关系.最后,对我国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尚未达到规定标准,须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河套灌区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河套灌区内有限的农业水土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粮食安全下的生产安全构建评价系统,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系统中各指标权重;然后将该评价系统与优化方法相耦合,建立兼顾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公平性与节约用水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模型;最后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规划方法来处理决策过程和黄河来水信息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过设置不同可信度水平,求解获得多情景下灌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结果。结果表明:1)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携带更多的决策信息,得到的评价结果更能反映河套灌区真实情况;2)耦合模型可以有效处理系统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性,利用模糊可信度方法可以帮助灌区管理者制定政策时在不同的风险和效益中做权衡;3)使用同等可用水量下的现状年(2011年)、全目标模型、排除粮食生产安全目标模型做情景对比,评价值分别为0.833 0、0.843 6、0.798 4,全目标模型为最优,表明粮食生产安全评价与优化方法的耦合可以在兼顾其他目标的同时,有效地调控并保障河套灌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此外,通过求解该模型,本研究获得一系列农业水土资源分配方案,可为河套灌区合理配置农业水土资源和提高粮食生产安全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巴彦淖尔市黄河灌区基本情况,灌区农民用水负担状况、灌区灌溉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4 60 m3,低于全国平均的 1 /4,而江苏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工农业、生活用水将会急剧增加。从水资源总量平衡方面来看 ,农业用水的负增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节水灌溉、发展高效用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乃至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灌区农业灌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蒙开个大型灌区实际情况,把灌区分成蒙自灌片、大屯灌片、草坝灌片、大庄灌片、鸡街乍甸灌片共5个灌片,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灌溉规模的潜力也相对较小,灌区的发展应该从开源转向节流,使灌区有限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因子敏感性及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进行水足迹调控,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4.71 m3·kg-1,下降到2010年的1.52 m3·kg-1;同时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波动性下降期(1981-1987年)、快速下降期(1988-1995年)、缓慢下降期(1996-2010年),该变化规律与灌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平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从水足迹的蓝、绿水构成来看,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中蓝水足迹比例超过90%,而绿水足迹比例不足10%,这与灌区农业生产用水特征相一致。敏感性分析显示,水足迹对各个因子的敏感性差别十分显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在±20%波动的情况下,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0%、±24%、±2%、±63%和±4%,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较低。贡献率分析显示,研究时段内相对湿度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促使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增加。而日照时数的下降、化肥使用量以及灌区用水效率的提高促使了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降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89%和-39.42%,而气候因子的综合贡献率仅为2.80%,对研究时段内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贡献率最大的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其次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而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三者的贡献率相近,贡献率最小的是日照时数,这主要是因为日照时数在研究时段内的变率较小。【结论】气候、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作物生产水足迹的主要因素,就河套灌区而言,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子在研究时段内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水足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建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该模型具有减化系统复杂性,减少计算工作量的特点。模型在彭楼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进行应用,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合调度,制定了区域配水方案,所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0.
低水头滴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讨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途径及我国水资源状况入手,分析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及目前已有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绩和不足,介绍了低水头滴灌系统及其特点,通过试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