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进入7月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时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洪灾.那么,洪水过后的玫瑰切花应当怎样管理? 1、洪灾后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洪灾问题日益严峻,洪灾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2013年余姚洪灾为例,对女性洪灾脆弱性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女性洪灾脆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独立性差;灾前准备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灾时身心状况差,需求未被满足;灾后恢复时间长,心理状况堪忧;防灾救灾参与度低,自主性缺乏。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洪灾信息获取渠道、防灾减灾技能以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对女性群体的洪灾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7月18日-20日,龙安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全区林业生产不同程度受灾。我区迅速开展灾后生产自救,稳定林业生产秩序,把灾后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同时帮助灾区人民渡过了生活难关,本文作者亲自参加了7.19抗洪救灾,总结了洪灾后林业生产自救指导技术和方案,以期为今后的林业救灾工作提供借鉴。1.组建龙安区林业生产自救领导小组洪灾发生后,区林业局及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牛用生为  相似文献   

4.
去年的洪灾泰国损失巨大。首当其冲的是泰国的制造业。泰国是全球计算机和汽车配件重要出口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出口成为泰国经济复苏的引擎,每年出口行业为泰国贡献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次洪灾过后,据泰国商业部预测,受洪灾影响,2011年出口增速将低于15%。因此,洪灾过后仍要依靠出口这个引擎。  相似文献   

5.
侯雨乐 《福建农业》2015,(2):111-112
通过对汾河地区明代洪灾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时期的洪灾等级、成因作了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汾河中游共发生洪灾78次,平均每3.5年就有一次,说明本流域在明代洪灾比较严重,大洪灾和特大洪灾占到了21%,而中度以上洪灾也占到74%,超过了洪灾总数的一半。明代早期的洪灾数量很少,中、晚期数量较多,频率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动荡。洪灾频次与气候波动有密切的关系,而人为因素又是洪灾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洪灾后可以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但应怎样确定适宜田块和应当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呢?现根据我县遭遇2007年"7.09"洪灾后,我局开展的一系列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洪灾后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的相关试验和示范结果,就蓄留两种再生稻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公路洪灾的风险性,以雅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公路洪灾致灾机理、破坏形态,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灾情因子四方面因素,遴选出公路造价等11个指标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概率理论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对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进行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雅安市公路洪灾风险性被分为高中风险亚区、中高风险亚区和中低风险亚区、低风险区四档三级.经济发达的雨城区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高,名山及西南部区县次之,宝兴、芦山的公路洪灾风险性较小;分区结果与近三年公路洪灾损失结果相符,评价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灾后防洪除涝短板问题凸显,水利工程建设面临规模庞大、征迁困难、投资和筹资压力巨大等困难。为了在短时间内补齐防洪除涝短板,寿光市采取了区域化、全员化、社会化建设模式。本文介绍了寿光市洪灾后水利建设的措施,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启示,以期为降低洪灾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沿江地区遇到洪灾后,进行早翻晚栽培,为本地区恢复粮食生产提供抗灾救灾技术支撑,2014年在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安排了在同一试验田里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和不同播种方式下早翻晚试验,探索在本地区早翻晚栽培选择最适合品种和最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0.
城市洪灾的发生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城市洪灾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活动和人们的破坏而引起的,重视对城市洪灾和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落实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洪灾的现状和城市防洪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洪灾为城市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洪灾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在国内外洪灾损失评估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论述了GIS技术在洪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特点及作用等,并提出了洪灾损失评估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科学、有效的采取防洪减灾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等级、周期性、成因等。结果表明: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发生1次;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岷江上游洪灾的主周期为17 a,同时还存在6 a和9 a的次周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主要因子,人地矛盾突出、拓荒毁林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等级、周期性、成因等。结果表明: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发生1次;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岷江上游洪灾的主周期为17 a,同时还存在6 a和9 a的次周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主要因子,人地矛盾突出、拓荒毁林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山区村镇的洪灾特点,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个方面,研究了极限降雨水平、汛期降雨水平、坡度、泥石流等10余项指标对洪灾自然环境危险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洪灾自然环境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同时,利用GIS系统对空间指标数据和属性指标数据予以度量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建立了洪灾的自然环境危险度评估模型,为政府构建预警应灾体系提供了依据。以神农架林区为例,运用云-GIS模型进行了洪灾的自然环境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洪灾自然环境危险性最高。阳日镇、大九湖镇南部以及松柏镇东南部危险性较高,需重点防范。其他乡镇洪灾自然环境危险度相对较低,新华乡南部、松柏镇西北部和下谷坪乡危险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98长江洪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形成’98 洪灾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指出森林植被减少、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围垦, 是导致长江洪灾的人为因素, 并着重分析了水土流失与洪灾的关系. 提出了治理洪灾的几项对策, 即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标本兼治、分类经营、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加强执法和管理力度、注重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王武生 《湖南农业》2006,(10):25-25
我国每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局部的旱灾、洪灾和流行性疾病等自然灾害。灾害过后由于市场的变化往往会出现新的商机。蔬菜市场洪灾、旱灾、流行性疾病和病虫害的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蔬菜。因为大多数蔬菜不耐贮藏,事实上一般也没有库存备灾,灾后一段时期内某些蔬菜品种价格  相似文献   

17.
近期,广东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粤东、粤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畜牧业遭受了较大程度的损失。洪灾过后,畜禽场正处于重建之中,此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疫措施,以免发生疫病流行,加剧经济损失。现将洪灾后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洪水是山区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象的原因,使洪灾具有以下特点: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和一旦受灾损失极为严重。多年来洪灾问题深受政府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山区小流域洪灾的防治措施和预防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江教 《农家致富》2003,(15):44-44
洪灾后常常会暴发一些疾病。笔者就“洪涝灾区如何防止传染病流行”,采访了卫生防疫专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江河洪灾的变化趋势和成因,并根据人们对洪灾规律的认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