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变化最快 ,24h近乎为零 ,吸水达到饱和。针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平均为234.8 % ,后者平均为176.5%;阔叶林则是未分解层持水率大于半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为600% ,后者为221.1 %。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156.5%~494.6% ,平均值为267.5 % ,大小顺序是柞木林>杂木林>灌丛>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4.0~86.1t·hm -2 ,平均值为51.8t·hm -2 ,大小排序为红松林>落叶松林>柞木林>油松林>杂木林>灌丛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率为67.0%~432.6 % ,平均值为196.7% ,大小排序为柞木林>灌丛>杂木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量为12.4~58.6t·hm -2,林型间平均值为34.1t·hm -2,大小排序为红松林>柞木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灌丛 ;各林型的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同其相应的最大拦蓄率、最大拦蓄量表现特点相同 ,前者变化范围为43.6%~360.2%,林型间平均值为156.9%:后者的变化范围为10.3~45.7t  相似文献   

3.
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水强  关庆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77-17179
[目的]研究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方法]对南京紫金山地区四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枯落物和土壤持水量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马尾松纯林枯落物储量最高,整个枯落物层的蓄水量为马尾松纯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栎树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要远大于其他3个林分,并且土壤持水量也最高;不同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综合蓄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结论]就4种林型的水源涵养能力来说,枫香栎树混交林为最优林型。  相似文献   

4.
重庆缙云山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市缙云山3种水源涵养林林下枯落物储量调查分析及持水特性试验,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为标准地2>标准地1>标准地3,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标准地1>标准地2>标准地3,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标准地3>标准地1>标准地2:针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大于针叶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持水量,进一步说明了林分结构越复杂,其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植被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保持水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凋落物的水分涵养能力,作者对桂西北典型石漠化地区的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调查样地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持水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等相关项目的分析测试及数据整理,得到不同植被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排序.其中,凋落物现存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单性木兰>枫香>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桉树>青檀>吊丝竹>檀木>杉木林>任豆>黄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单性木兰>枫香>青檀>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吊丝竹>湿地松>桉树>檀木>杉木林>任豆>黄荆:凋落物最大持水率的排序为:黄荆>杉木、任豆>青檀>枫香、单性木兰、吊丝竹>檀木>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桉树>湿地松;土壤含水量的排序:任豆>吊丝竹>黄荆>青冈栎>青檀>杂木林>湿地松>湿地松 桉树混交林>框木>单性木兰>枫香>按树>杉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气候地理等因素,作者提出了提高土壤水分涵养能力的优化植被恢复模式,为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降雨、林下植被及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以及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南5种森林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5种主要森林类型截留率介于9.98%~28.46%,以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截留效果最好。林下灌木层的持水能力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杉木纯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持水能力表现为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5种森林类型中落叶阔叶林表层土壤容重最小、仅为0.84 g/cm3,对土壤改善最为明显,表层土静态总蓄水量也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在各个层次的土壤稳渗速度均为最大,因此动态蓄水方面强于其他森林类型,表层土方面马尾松林次之、其后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而落叶阔叶林的表层土壤稳渗速度最小,其土壤抗侵蚀性优于黔东南其它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持水性及养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持水性及主要营养元素储存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为12.23~18.78 t.hm-2,现存量均高于对照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其中以23年生油松林的枯落物现存量最大,为18.78 t.hm-2;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的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11.40,0.45~0.63和0.74~1.23 g.kg-1,30年生油松林的氮、磷最高,而钾最低;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氮、磷质量分数均低于锐齿栎林,而钾高于锐齿栎林,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储存量分别为158.36,8.44和15.92 kg.hm-2,全磷的储存量略小于对照锐齿栎林,而全氮和全钾的储存量分别是锐齿栎林1.31和2.99倍。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自然含水率与饱和持水率均随林龄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两者分别为38.98%~59.22%和246.95%~300.33%,30年生油松林的自然含水率与饱和持水率分别达到59.22%和300.33%;油松人工林自然含水率的平均值略小于锐齿栎林,而饱和持水率却低于锐齿栎林(P<0.001)。图6表2参21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动态与林下枯落物层的厚度、贮量及其持水特性的研究,揭示了该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层在不同时期的水文生态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在生长季末期的凋落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凋落比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致,凋落从8月下旬开始,红桦与椴树混交林的凋落在10月中旬结束,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与糙皮桦混交林的凋落在10月下旬结束,而辽东栎纯林的凋落会持续到次年;林下枯落物层的厚度在2.0 cm~6.0 cm之间,贮量在10.72 t/hm2~28.73 t/hm2之间;除华北落叶松林林地枯落物在浸泡6h时达到最大持水量外,其余3种落叶阔叶林林地的枯落物各层次均在浸泡3h时就达到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在2.81~4.47之间,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在3.80~4.32之间。经分析拟合,得到枯落物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分别为Q=ktn和S=ktn。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五台森林群落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比较了各个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小五台山11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林下物种共有67种.其中,灌木19种,草本48种.灌木物种丰富度在各个群落中均小于草本层,尤其是落叶松林群落的差异更为显著;草本层以落叶松林、冷杉林为最大.物种多样性两种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栎林、山杨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他相对小些.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均匀度变化无规律.相似性上灌木层山杨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之间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小;草本层相似性系数最大的是云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与白桦林、白桦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以上结果将为小五台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小陇山林区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容重变化在1.28~1.44g/cm3之间,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锐齿栎林;土壤总孔隙度变化在45.82%~51.7%之间,排序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各林分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都呈现递减趋势.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非毛管持水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2 801.0t/hm2,有效持水量均值为872.3t/hm2.林区森林土壤有效持水量均值低于1 000t/hm2,仅相当于87.2mm的降水,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50年生木荷人工林生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坡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且下坡位林分不同层次水源涵养能力与上坡位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林分垂直结构的角度入手,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6种天然次生乔木林的乔木层郁闭度、蓄积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适当时,林内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其林分持水能力就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幅度在46.59~86.28t/hm2,有效持水量在24.87~55.29t/hm2;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变化幅度为3108.1~4061.8t/hm2,有效持水量变化幅度为2893.7~3736.2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越大,持水能力大的种类越多,对枯落物的储量的增加作用就大,使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也有所增加。不同林分结构不同郁闭度影响了林下植被的种类及数量,从而影响林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退耕还林尾叶桉模式3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对乔木层采用平均木法,对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采用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同时对样地内的枯落物进行持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尾叶桉模式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分别为59 654.7、1 027.38、02.7和3 393.0 kg/hm2,其中乔木层中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大小的排列顺序为:干材>树根>树皮>枝>叶。随着林龄的增加,尾叶桉枯落物的持水能力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Comparison of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itter layer and soil layer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Taking Chinese fir pure forest, eucalyptus pure forest, masson pine pure forest,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hoebe cren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 layer and litter layer of four forest type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fixed sample monitoring, ring knife sampling and soak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 layer and litter layer of the four stand types were different; The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Phoebe fortunei in the litter layer has the highest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the maximum storage capacity, which are 65.86% and 2.62 t/hm2 respectively; The eucalyptus pure forest and the Chinese fir pure forest have the maximum water capacity and the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 which are 4.77 t/hm2 and 2.01 t/hm2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otal porosity index, the highest total porosity of pure Chinese fir forest is 35.85%, and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s the best. The soil layer storage capacity of all forest type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5%, and the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 and comprehensive water capacity of pure Chinese fir forest are the larges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capacity of 49.56t/h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layer of typical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in eastern Guangxi is the main body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litter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role in improving the water regulation function of soil.  相似文献   

15.
林地地上部分的持水性能及其对林地水文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安江水库库岸区不同林地乔木叶、灌木叶、草本和地被物生物量和持水率的测定,计算出林地地上部各层次的持水量和总持水量,并根据研究区的降水和迳流小区水土流失的测定结果,评价了不同林地的水文学特性。结果表明,影响林地持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叶、地被物生物量,持水率的影响较小。生物量大,持水量则大。林木,特别是阔叶林,由于地上部分的持水作用大,显著地减小了地表适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能改善林区小气候。无林地的持水量很小,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枯落物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高于不添加枯落物土壤,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微生物量氮含量与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与檫木林和柳杉林枯落物相比,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作用更大,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因此,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对林地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龄组林下植被各层次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准确估算森林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从幼龄林到成熟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9.80~43.96 t·hm-2,其中,枯落物层(69.64%~92.98%)>灌木层(5.01%~20.82%)>草本层(1.46%~9.54%)>苔藓层(0~1.15%)。林分年龄影响着林下植被各层次生物量及其比例,随龄组增加,枯落物量逐渐增加,灌木层生物量呈“U”型;草本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灌木层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凋落物现存量与乔木层和植被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5个不同林龄15块1000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林龄和径阶的栎类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平方乘以树高(D2H)为单变量的生物量估算模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栎类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栎类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个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分别为73.67Mg/hm2、127.47Mg/hm2、149.93Mg/hm2、169.90Mg/hm2、200.65Mg/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5.58%以上,地上凋落物的总量不超过4.42%;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93.66%-98.68%,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02%-4.4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20%-2.13%和0.03%-0.27%,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46.64%-80.78%,且随林龄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11.61%-36.80%、1.00%-4.85%和6.61%-11.71%,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为32.50%-69.07%,叶和根分别占12.89%-25.00%和18.04%-42.50%;不同林龄栎类草本层生物量大小与林龄成反比例关系,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凋落物呈现升→降→升的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可以影响桂西地区栎类的生物量和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杭州木荷次生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杭州西湖山区北高峰南坡的木荷次生林的生物量、生长量及凋落量的调查结果表明:①林分总生物量为134.113t/hm~2,其中活植物体126.649t/hm~2;②总生物量各个层次分配比例为:乔木层80.16%,更新层5.67%,灌木层3.84%,草本层4.76%,枯落物层5.57%;③在乔木层中,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别分53.591,16.996和4.835t/hm~2,占地上部分的70.95%,22.50%和6.40%,根生物量18.474t/hm~2,占该层生物量的29.76%;④全林年生长量18.474t/hm~2,乔木层12.598t/hm~2,占68.19%,更新层1.948t/hm~2,占10.54%;⑤年平均凋落量5.848t/hm~2,叶凋落量占79.49%。2~4月和8~9月分别是凋落的两个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20.
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对比亚热带不同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探讨二者水文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地区森林水文循环和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3种典型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日本落叶松?檫木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鹅掌楸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观测法、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双环法等对其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对其二者水文效应进了拟合与分析。  结果  (1)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厚度及蓄积量分层变化差异显著(P < 0.05);混交林经营模式半分解层厚度及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未分解层,纯林经营模式则正好相反。(2)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回归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3)不同经营模式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入渗性能整体表现为混交经营模式优于纯林经营模式,且差异性显著(P < 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4)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土壤密度外,土壤水文指标均与枯落物半分解层水文指标呈正相关,与枯落物未分解层水文指标呈负相关;土壤最大持水量、总空隙度、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与枯落物厚度、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及最大吸水速率关系密切。  结论  综合来看,混交经营模式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要优于纯林经营模式,建议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组成、配置方式等因素影响,加快实施针叶纯林的近自然阔叶化改造,以加强地区森林的水文功能和健康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