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概述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24小时~48小时。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即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在秋季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健康鸭一旦接触这些带毒禽类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都会感染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8月×旅行社养鸭场雏鸭突然大批死亡,损失严重,经笔者诊断确定为变质饲料引起暴发型雏鸭曲霉菌病,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一、发病情况 1988年夏季该场引进雏鸭6000多只,饲养1个月后突然发现大批发病,死亡200多只,病状基本相同,发病急死亡快。经实地词查,该场为省事一次性购进大批饲料,由于贮存条件不善,库底饲料已结块变质,而  相似文献   

5.
鸭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是由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器官。在临床上以雏鸭多发,呈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11年4月,我市发生一起鸭曲霉菌病。笔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住了疫情,现将过程介绍如下,供同事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呈角弓反张,肝脏出现肿胀或出血。肝质变脆,呈土黄色或红黄色。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引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羽,养至14日龄时发生了病毒性肝炎,经正确诊断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微RNA病毒引起3周龄以内幼鸭感染的一种重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达90%,且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养鸭业。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快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的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小时鸭舍卫生环境差,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及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  相似文献   

10.
鸭真菌性肺炎是由真菌或酵母菌感染引起肺脏发生的慢性炎症过程。常见于雏鸭。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多在土壤中生长,孢子飞扬在空气中,可以被吸入肺部引起肺真菌性感染。隐球菌属(Cryptococcu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s)、球孢子菌属(Coccidioides)、毛霉菌属(Mucor)、皮炎芽生菌属(Blast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及其他真菌和酵母均可引起雏鸭发病。呼吸道组织及其分泌物是这些微生物良好的繁殖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