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探讨袁庆才,陈本双,张学贵(安乡县水产养殖总场415601)近两年来,我场以珊珀湖大水面为基地,进行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已较好地解决了从人工繁殖至苗种培育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1994年人工孵化鳜鱼...  相似文献   

2.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随着海水鱼类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海区鱼苗的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到目前为止,约有40多种海水鱼类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并达到批量生产水平。在所有这些鱼苗的人工培育中,对鱼苗饵料投喂技术的掌控,是一个关系到鱼苗生产成败的技术关键。因此,本文就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饵料投喂技术谈几点体会,供广大苗种生产者参考。一、饵料种类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饵料分生物饵料和非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3.
一、苗种生产是养殖生产发展的先行官  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主要归功于以下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1.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普及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引发了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并迅速普及,奠定了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养殖产量同苗种生产量同步增长。  2.养殖对象的多样化  养殖种类由 60年代的 10多种鱼类,数种贝类,数种藻类,增加到目前的 60余种鱼类, 10余种贝类, 10余种虾蟹类, 10余种藻类。养殖产量同养殖种类同步增长。  3.养殖模…  相似文献   

4.
高广斌 《水产科学》2002,21(6):38-3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苗种生产已成为社会化、规模化产业。目前我省各类苗种生产场已发展到514家,年产数十种水产苗种数万亿尾(粒)。水产苗种作为水产养殖的基础,对水产养殖业的兴衰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忽视对其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产苗种生产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任其发展,将给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笔者根据我省水产苗种生产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游宇 《福建水产》2008,(1):80-82
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而水产原、良种是决定苗种数量、质量前,我省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的过渡期,如何加强我省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促进水产养殖良种化是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我省水产原良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发展和建设具体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健康养殖和高效生产是实施水产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目标,良种化是重要的途径,良种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40%以上。我国水产苗种繁育设施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青鱼、草鱼、鲢、鳙和鲤鱼为主要品种,限于当时的养殖生产力水平,繁育生产规模较小,至80年代以后,我国的水产苗种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品种增多,规模增大,2001年水产苗种产量达到5098亿尾,比1982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8、1999年从广西引进的月鳢亲鱼及苗种,在厦门市水产中试基地进行人工育苗及苗种养成的生产试验结果,提出月鳢人工繁育及养成的技术要点。包括苗种的人工繁殖培养及水泥池精养两部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地热水繁殖鳜鱼及苗种培育技术陈炎发(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毕道生(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芦学亮(蒲圻市水产良种场437300)近几年,我们在蒲圻市水产良种场,利用地热水,提早进行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研究,所培育的苗种供应到养...  相似文献   

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到1988年水产品总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由于大力提倡养捕并举、以养为主的方针,十年来海淡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6%上升到50.5%,从121万吨增长到525万吨。海淡水养殖的迅速发展,必然产生对苗种的强大需求。解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苗种生产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从依赖天然采捕到人工繁殖为主。50年代末,淡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和海带自然光育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大众化的淡水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鲫鱼、鲤鱼、罗非鱼和南方鲇等。下面就以上几种鱼类目前的苗种质量情况作一个概括,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它们的质量现状。 一、几种鱼类的种质现状 (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一改以往从大江大河捕获“江花”的传统做法,通过人工繁殖可以极大的满足当初水产养殖对水产苗种的巨大需求。但是,经过40多年的人工繁殖生产,许多养殖单位所用的繁殖亲本,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近亲…  相似文献   

11.
为认真贯彻实施《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加强苗种生产的规范化管理,省厅将苗种生产许可证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实。相继召开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现场观摩会、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会议,印制了《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学习手册》,印发了《关于加强水产  相似文献   

12.
孔雀鱼的友好邻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王卫民[1]报道了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后,南北各地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相继涌现[2~6]],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始走向生产,其中尤以张国强等[4]繁殖工作较详细,以后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得以普遍展开[7、8].我们也曾连年进行了大规模繁殖及苗种培育生产,综合上述文献及自身工作,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辽宁省水产苗种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产能力和产量不断提高,培育种类不断增加,为促进辽宁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辽宁省对水产苗种的管理也在稳步推进,呈现出生产与管理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和水产苗种生产的快速发展相伴随的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正在逐步显现,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辽宁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步伐。一、全省水产苗种生产与管理现状(一)水产苗种生产情况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产苗种生产体系一是生产规模大。据初步统计,全省水产苗种场约1000家,其中海…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动态     
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成立苗种是养殖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苗种生产的发展、苗种质量的提高对养殖生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0年代后期,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改变了鱼苗生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淡水养殖生产的发展。藻类、贝类、对虾等海水养殖对象人工育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和省农委《关于贯彻落实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加强水产苗种的生产管理、合理规划我省苗种生产布局,省水产局于2006年2月24日开始对我省重点苗种场概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各市(地)、县(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使调查工作得以按时顺利完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台湾人工繁殖海水鱼苗种名辑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世杰 《福建水产》1995,(1):81-81,16
当前,台湾在海水鱼类苗种方面,除采捕天然苗外,已有许多品种由人工繁殖,有些品种已规模化生产,提供养殖和放流。 由于两岸在种名上的差异,以及拉丁文学名的某些混淆,给学术上的交流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产生谬误。现辑录18科34种台湾人工繁殖海水鱼苗种种名,以中文学名、拉丁文学名(包括同种异名或曾定名)与台湾地方名、俗名对照,供海峡两岸水产学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解决鱼苗、鱼种问题是保证水产养殖事业高速度发展的关键.我省1958、1959两年所以能取得连续大跃进,大搞苗种生产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实现苗种增产,一方面必须继续全面贯彻"三就"(就地取苗,就地培育、就地放养)与"采孵并举"的方针,广开苗源,增加捕捞、孵化数量,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苗种成活率.这样才能多快好省地解决苗种问题.前我省苗种成活率还是不高的,但也有不少地  相似文献   

18.
鲟鱼苗种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鲟鱼苗种成活率、疾病等问题,成了我国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应尽快解决。下面就我国鲟鱼苗种早期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亲本因素的影响鲟鱼养殖业是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业。目前,在我国鲟鱼养殖业中,鲟鱼的苗种来源全部是由人工繁殖所得,而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全部是在自然界捕获的野生鲟鱼,而这些野生鲟鱼亲鱼长年累月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环境复杂,难免不感染病毒。有部分病毒对鲟鱼亲鱼没有危害,这些病毒侵入亲鱼体内的卵内,对卵的发育及受精乃至后期苗种的发…  相似文献   

19.
正沧州黄骅市作为河北省水产养殖传统县,同时也是全省水产苗种生产重镇,辖区内拥有对虾、梭子蟹等水产苗种生产企业160余家,年育苗量在600亿尾左右,长期为河北省及山东、天津、辽宁等周边省份供应水产苗种。水产种苗安全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及我省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从源头严控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传播,对于预防和控制水生疫病扩散,减少病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开展三角鲂人工繁殖试验的探索、改进和创新了人工繁殖布巢收卵和孵苗技术工艺,总结了一套实用的规模人工繁殖技术,取得较好繁苗育种效果,为福建推广省内江河、库区等大水域增殖提供3000多万尾三角鲂苗种。其人工繁殖布巢孵苗技术在三明市辖区12县(市)推广,广泛应用于三角鲂、团头鲂、建鲤等粘性卵鱼类的人工繁殖生产中,为粘性卵鱼类规模人工繁苗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