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经过多年育种工作,选育出了几个桑树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桑树新品种的丰产性、质量、抗性表现以及在我区各地的适应性,为新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根据品种培育的技  相似文献   

2.
江西桑树害虫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桑树害虫补遗尹益寿,詹根祥,魏洪义,吴德龙,沈荣武(江西农大植保系)通过近两年进一步对我省主要蚕区桑树害虫进行调查,在笔者原纪述江西桑树害虫247种的基础上(《蚕桑茶叶通讯》)1993年第1期),又采集并鉴定出我省桑树害虫20种,其中5种为江西昆...  相似文献   

3.
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高产、环境适应性强为选育目标,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每公顷桑叶产量增加37.60%,具有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并且受桑瘿蚊的危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2009年,强桑1号通过浙江省的桑树品种审定,新品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4.
赵兴良 《蚕学通讯》2000,20(2):15-16
选栽优良的桑树品种,是提高公顷桑园产叶量和蚕茧产质量的重要因素,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桑树新品种农桑12、农桑14,具有生长快、投产早、生长期长、桑叶硬化迟,抗多种桑树病害,尤其抗桑蓟马、红蜘蛛等桑树害虫,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桑树新品种。为了探讨两个桑树新品种的增产能力,我场于1996年1月从省农科院引进了这两个桑树新品种,并与现今在浙江省大面积种植的桑树品种荷叶白作对比试验调查,并于1999年春、秋二季作了产叶量调查,现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l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地点 在本场的九里桑园,属…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我省蚕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蚕桑全行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确定的新蚕品种鉴定试验任务,从2004年起,安排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选育的夏秋用四元新品种粤枫三号(全称“五·选×28·32”)参加全省新蚕品种区试鉴定,鉴定周期为2004~2006年连续三年,以目前我省夏秋蚕当家品种两广二号(9·芙×7·湘)为对照种。由于蚕造安排上的原因,实验室鉴定在2005 ̄2006年,农村鉴定在2004 ̄2005年,鉴定按照《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室内鉴定工作细则》和《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农村鉴定细则(1999修订)》的目的和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6.
桑树品种资源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是选育桑树新品种,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我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桑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桑树地方品种和野生桑树均是选种的重要材料,若能将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并加以研究利用,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国民经济建设,并且还将造福于子孙后代。近几年来,我们曾先后到本省几个老蚕区如太和、吉安、高安、修水、南昌等地进行桑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征集工作,到现在为  相似文献   

7.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 ,育成早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 12号、农桑 14号。 2个新品种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每公顷桑叶增产 39 2 6 %和 44 0 1% ,万蚕茧层量高 12 84%和 12 70 % ,在自然种植桑园中 ,桑黄化型萎缩病、桑黑枯型细菌病、桑蓟马、红蜘蛛等的为害明显轻于对照。新品种生长势旺 ,可扦插繁殖 ,农艺性状优良 ,适应性广 ,已通过全国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性病害,在我国华南蚕区桑园发病危害尤为严重。从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检测技术、桑树的抗性鉴定方法及抗性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桑树的抗性遗传规律,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性能的抗细菌性青枯病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准确、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前提。1979年以来,我省在重点蚕区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专业桑树病虫测报站。为稳定发展我省蚕桑生产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我省桑树病虫测报的进展状况作一简略的回顾,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桑树病虫测报站的建立及其现状我省自1979年开始在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下,首先在重点蚕区的海宁、桐乡、海盐三县建立了桑树病虫测保站;1980~82年省  相似文献   

10.
北方蚕区第一批桑品种鉴定主要成绩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日彦  梁明芝 《蚕业科学》1998,24(2):118-119
桑树品种的选用,既要注意丰产性、优质性,又要注意稳定性。本文对北方蚕区第一批鉴定的桑品种进行了产量、叶质及稳定性分析,为桑品的推广提供参考。I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材料来自1990~1995年北方蚕区第一批桑见种协作鉴定试验。参试品种有:山东省蚕研所w7946、7934,山西省蚕研所的晋选1号,陕西省若研所的871、7435,河北省蚕研所的黄鲁选、禾桑。以湖桑32号为对照品种。1.2试验方法试验按照农业部(肥)农(农)字印号文《全国桑树品种审定条例)},以及《北方蚕区桑树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实施。1.3分析方法应用Eberhart…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用人工有性杂交育成的桑树新品种——农桑8号,于1991年3月29日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农桑8号于1986年参加省第二期桑品种区域性鉴定,经5年区试结果表明:农桑8号具有早生早熟、发芽生长势旺、产叶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叶片成熟期4月18—22日,发芽率80%以上,生长芽叶18%左右;区试全年平均亩桑产叶量达到2011.46kg,比荷叶白高16.95%,春叶产片叶量993.37kg,比荷叶白高27.15%;叶质成绩,丝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品种皖桑1号,经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皖桑1号发芽率高,生长势旺.年产叶量比湖桑32号提高20%~30%左右,100kg桑产茧量比湖桑32号提高6%,叶质较优.品种性状稳定,适应性强.适宜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蚕区推广。1 选育经过桑树新品种皖桑1号的选育研究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八五”、“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该品种以高产、大叶品种7707作母本,以质优、抗性强的阜阳1号作父本。1990年采用人工有性杂交方法.设置12个杂交组合,获得种子后培育,淘汰不良个体,经2年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诱导创造的桑树多倍体品系为亲本材料,选育适合四川蚕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从引进的化学诱导桑树四倍体材料国桑21号的植株中,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株系,再经过株系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团桑11号。新品种2009—2012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的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中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27.88%,桑叶养蚕的万头茧层量提高4.60%,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4.02%,表现出多倍体桑树品种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米条长产叶量高、秋叶硬化迟等特性,并且具有耐干旱和对桑黑枯型疫病的较强抵抗力等特点。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四川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相似文献   

14.
日前,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了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杨今后研究员主持育成的桑树新品种——丰田2号,认为该品种是一个产叶量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的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适宜在全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蚕学通讯》2012,(1):F0002-F0002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与对照荷叶白相比,公顷桑叶产量高37.86%和41.36%,万头蚕产茧层量高8.38%和16.37%,区试鉴定结果公顷桑产叶量高46.44%和50.14%,万头蚕产茧层量高18.15%和19.56%,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黑枯型细菌病力强,抗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能力强,生长势旺.可用扦插繁殖,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7.
以二倍体桑品种7707的新梢芽为材料,用0.4%秋水仙碱+3%二甲亚砜的混合液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植株,将变异芽植株嫁接繁殖,并进行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桑优1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适应性鉴定中与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年产量增加18.75%,桑叶养蚕的产茧量提高6.18%,茧层量提高5.63%,并且抗寒性及抵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能力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能力较强的四倍体桑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8.
《蚕学通讯》2012,(4):F0002-F0002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桑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通过搜集、整理、鉴定、评比,于1975年省桑树良种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中、晚熟桑树品种桐乡青、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197号为优良品种,在我省全面推广,后于198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从60年代初起,浙江农科院蚕桑所在全省各地建立了28个鉴定、示范、试验基点,一批优良桑品种在广大农村种植后,表现出长势旺、产量高、叶质优、抗病和抗逆性强,深受蚕区欢迎,这为良种的评选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桑树品种239个的染色体,发现六倍体桑4个;四倍体桑一个;三倍体桑16个;二倍体桑218个。这些品种的染色体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的五个桑种121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现又鉴定了广东的151个品种,广西的67个品种和海南的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的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的染色体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的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的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的,海南的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