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ELISA及ISEM技术快速检测甜菜植株及土壤中BNYVV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51年首先在意大利发现.随后在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发生.近年来蔓延到中国,新疆甜菜产区已多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过1995~1997 年的比较试验,外引抗丛根病甜菜品种在我省河西地区甜菜丛根病重病地土壤环境条件下种植,均不同程度表现出抗丛根病性能,其块根产量、糖产量分别比对照甘糖1 号平均增产526.7% 和812.6% ,含糖率平均增加3.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刘长兵 《现代农业》2011,(10):30-31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制糖基地之一,现每年种植甜菜面积都在100万亩以上,制糖70万吨。极大的带动了一方经济。然而,据相关统计甜菜生产每年因病害损失达16%,成为影响甜菜产量的一大问题。根据调查,新疆甜菜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褐斑病、白粉病、黄化病、根腐病、丛根病、蛇眼病。现根据生产实际谈一谈甜菜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以及有效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库尔勒是甜菜的主产区,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随之甜菜病害发生频率也逐年加重,致使产量和块根的质量下降,尤其是黄化病和褐斑病,对甜菜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大。为此,我站引进噻苯隆制剂(0.20%液剂)对甜菜进行防病处理。发现噻苯隆对甜菜褐斑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量。  相似文献   

5.
额敏糖区甜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敏糖区甜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丛根病、白粉病、褐斑病等,本文在多年调查研究、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病害在额敏糖区的发生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为有效控制甜菜病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恢复在甜菜丛根病区域的大面积种植,以扩大内蒙古的优势经济作物面积,引进国外优良的甜菜品种,通过田间病圃试验,根据生育期地上部的发病症状、产量、品质指标,分析比较不同甜菜品种的抗丛根病差异,结果得出,所有引进品种均有抗丛根病特性,其中,抗性强、块根产量和含糖率两年表现突出且较稳定的品种有BETA812、KWS6167、KWS5145、HI0474、H7IM15,其中HI0474和H7IM15地上部的丛根病症状较其他品种重,但对产量和含糖率影响较小,这与品种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甜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病毒病、丛根病,主要害虫潜叶蝇和跳甲等。 一、病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绥化地区甜菜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防治策略,包括甜菜根腐病、甜菜立枯病、甜菜褐斑病、甜菜丛根病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2团自2004年发现甜菜丛根病以来,2005年发病面积又不断扩大,从点片发生到大面积发生,有的地块面临绝收。该病侵染甜菜后,可造成块根损失30%~60%,含糖降低2~4度,工艺品质差,失去加工价值。甜菜丛根病一般6月上中旬出现病株,7~8月呈发病高峰期。该病多发生在重茬、迎茬、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植株感病先  相似文献   

10.
<正>甜菜褐斑病在甜菜产区普遍发生,尤以甜菜生长季节气温较高、雨水频繁的地区,如东北南部、中部和黄河中、下游等栽培区发生较重。一般年份产量下降10%~20%,含糖率下降1~2度;个别发病重的地区,如山东省春播甜菜块根产量下降50%左右,含糖率降低2~4度,损失很大。一、防治办法(一)种植和选育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防治褐斑病是根本方向,尤其是在病害严重发生地区,种植抗病品种能显著减轻危害。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从国外引入的品种不抗病,在东北地区曾造成褐斑病  相似文献   

11.
甜菜品种BETA218引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引进适应新疆糖区种植的丰产、高糖、抗病甜菜品种,在生产中应用推广.[方法]在多点引进试验鉴定的基础上,筛选优良品种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区试试验生产示范,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结果]BETA218于2003~2004年参加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81 136.5 kg/hm2、15.36;和12 396.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5;、1.65°、16.2;;经抗丛根病性鉴定,两年平均病级为1.5级,病指为29.08;,抗性为抗;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块根产量为84 994.5 kg/hm2,含糖率为16.46;.于2005年4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命名为新引B ETA218.[结论]BETA218丰产性强,含糖率较高,抗丛根病,中抗甜菜褐斑病、白粉病,适应性和稳定性优良,属丰产抗丛根病甜菜杂交品种.通过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杂交种适应于在新疆伊犁、博乐、焉耆、奇台等糖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经调查吉林省甜菜生产中危害较重的病害有甜菜立枯病、褐斑病、白粉病、花叶毒病、根腐病和丛根病等10余种。虫害有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象甲、金龟子、甘蓝夜盗虫和甜菜潜叶蝇等。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以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甜菜主要病害是甜菜褐斑病,在高温多雨年份发生较重,造成甜菜大幅减产,不仅降低甜菜产量,还严重影响品质.通过生产实践,结合其发生规律,总结出一套甜菜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采用此项技术,防治效果达80%以上,使甜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农民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1989 ̄1997年育成国内第一批抗(耐)丛根病甜菜新品种张甜201和张甜301的经过;初步探讨了育成品种的抗病机理;提出了以育成品种作为甜菜丛根病综合防治的主体措施是其利用技术,经1993 ̄1996年4a153个点次的试验和示范,表明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效果好,增糖效果十分显。  相似文献   

15.
甜菜在生长期间病害及虫害较多,通过药剂拌种能够得到有效防治. 1.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4公斤,拌甜菜种子50公斤,可防治甜菜立枯病和褐斑病.  相似文献   

16.
甜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病毒病、丛根病,主要害虫潜叶蝇和跳甲等. 一、病害及防治方法 1.立枯病 1.1危害症状 甜菜立枯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又称黑脚病、苗腐病.一般以1~2对真叶期发病最重,幼根和子叶下胚轴产生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深褐色至黑色,患部变细呈绞缢状,植株倒伏死亡.土壤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幼苗生长迟缓,抗病能力减弱,发病重;播种后遇雨土壤板结,播种前整地粗放,种子发芽势弱均易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7.
在播种之前,采取药剂拌种,可以更有效地防治甜菜立枯病(俗称黑脚病、猝倒病、苗腐病)、根腐病、丛根病、褐斑病等病害和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以及象甲、跳甲等苗期害虫.药剂拌种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完成的项目《丰产兼抗丛根病型甜菜新品种甜研309的育成和推广》,前不久荣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甜研309于1993年参加了黑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1995年因表现优良提前一年参加生产试验,同时还在内蒙、新疆、甘肃等丛根病发病地区进行了多点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19.
0引言 近年来,甜菜种植区病虫为害严重,主要有黑脚病、白粉病、褐斑病、蛇眼病、病毒病、霜霉病、根腐病、丛根病等,对甜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经多年实践,总结出无公害糖用甜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甜菜抗丛根病新品种内甜抗2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甜抗202(原名内101)是多胚型二倍体抗丛根病杂交种。父母本按1:3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40954.5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3提高81.07%;含糖率16.38%。比对照品种提高2.05度;产糖量6729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09.4%,丛根病病情指数0.13,比对照品种降低0.22。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8.71%和47.81%。含糖率比对照降低0.10度;该品种达到丰产型品种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刺比对照提高156%、1.39度、181.25%,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0.48.达到丰产、抗丛根病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