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生材含水率、线性干缩率、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对其加工应用的影响,笔者以2-7年生毛竹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材的生材含水率、气干干缩率(弦向、径向、纵向)和全干缩率(弦向、径向、纵向)随着竹龄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从基部到梢部竹材的生材含水率、线性干缩率均减小;竹材线性干缩率弦向>径向>纵向.竹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均随着竹龄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尤其是3年生竹材的这些物理力学性能与2年生差异显著,但3年后生竹材差异不大;从基部到梢部竹材的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逐渐增加.综合考虑毛竹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竹林的经济效益,适合采伐的是3年后生竹材,锯截之后的竹材也应根据部位不同进行区分,以便于加工应用过程中合理利用,提高产品的理化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11种针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管宁 《林业科学》1991,27(6):630-638
对我国11种针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11个树种内,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相关性,90-90方向切削普遍明显高于0-90和90-0方向,其回归系数有随树种平均密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2)种间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相关性性较种内者高,其回归系数与各种内关系的回归系数的平均值接近;3)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种间密度阻力关系的影响表现统一的趋势,即各树种的平均切削阻力越大,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回归系数越大;4)试验中发现了若干表现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分散性的某些特点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供圆锯片合理设计与使用的依据,对水曲柳、杉木和樟子松3种木材进行闭式切削试验,研究锯齿前角、切削厚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切削力和法向切削力均随锯齿前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切削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受切削速度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不同密度木材切削参数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热压干燥对竹材吸湿膨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热压干燥竹材和气干竹材的吸湿膨胀特性进行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热压干燥竹材竹间和竹节的吸湿膨胀率均是径向大于弦向和纵向;而热压干燥竹材竹间部位的吸湿膨胀率小于气干竹材的竹间部位,热压干燥竹材竹节径向的吸湿膨胀率略大于气干竹材竹节的径向,其余各方向均小于气干竹材竹节部位。热压干燥竹材竹节吸湿膨胀率除纵向外,均是竹节部位大于竹间部位。  相似文献   

5.
红松水曲柳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宁  陈森 《林业科学》1990,26(2):149-155
本文继前一报告之后,对红松、水曲柳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的结果是:(1)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因树种、切削方向、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之不同而有差异;(2)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影响有统一的趋势,而且此趋势可用简单的线性关系表述;(3)木材中密度以外的影响切削阻力因素的分布状况,从株内较大范围看,半径和树高方向不同部位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龙竹竹材的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龙竹竹材在微波干燥下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竹材构造对干燥特性有显著影响;竹材径向干缩率大于弦向干缩率;纵向干燥速度大于弦向和径向;竹材水分排除主要沿纵向,其次为弦向;竹材试件尺寸大小对竹材干缩率没有影响,试件长度对干燥速度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纤维板铣削过程中切削速度和平均切削厚度对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进给方向的切削分力Fx和垂直进给方向的切削分力Fy都会随着切削刃在工件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切削分力Fx的最大值、切削分力Fy正值的最大值与负值的最小值的绝对值,以及表面粗糙度均随着平均切削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高速铣削时的切削分力Fx的最大值、切削分力Fy正值的最大值和负值的最小值的绝对值,以及表面粗糙度均小于低速铣削时;当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相同时,高速铣削时的平均切削厚度可大于低速铣削时。因此,高速铣削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可以改善表面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前期含水率降低较快,后期含水率降低较慢.竹材平均干燥速度与次表层竹材的干燥速度相近;在含水率较高的干燥初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表面,水分迁移主要靠毛细管张力作用;在含水率较低的干燥后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内部,水分迁移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干燥速度取决于木材内部水分移动的速度.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移动,主要受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毛竹不同部位、竹龄、纹理、含水率和测试频率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饱和点以下,介电常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加缓慢,在纤维饱和点附近,介电常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急剧增加,高于纤维饱和点后,介电常数和含水率成近似线性关系;纵向介电常数大于径向和弦向介电常数,径向介电常数和弦向介电常数间差异不显著;频率低于6kHz时,介电常数随着着频率的增大减小明显,频率高于6kHz后,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加变化缓慢;竹龄、部位因素对竹材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15种阔叶树材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切削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叶树材不同树种中此三因素对切削阻力影响的规律,在阔叶树材中有相似表现。在气干到充分吸湿阶段中,含水率对切削阻力影响的趋势在针叶材和阔叶材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邵武市对椽竹、孝顺竹、坭竹等几种造纸用丛生竹进行秆节育苗试验表明,用平埋方法育苗显著优于斜埋和直插,竹蔸平埋效果更佳;不同竹种秆节育苗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的秆节育苗成活率在不同竹种间表现不同;不同育苗时间(3月或5月)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竹秆不同粗细、不同部位、单节段或双节段育苗对比试验,结果以细秆(胸径2.5cm)、上部节段、双节段育苗成活率较粗秆(胸径4.6cm)、下部节段、单节段的为高。椽竹秆节径用不同激素处理后,处理间成苗率差异显著,以2,4-D20mg/kg处理5h和硼酸20mg/kg处理24h的效果最佳。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张文燕周道三马乃训叶长青曹德友张华明  相似文献   

13.
毛竹的含水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毛竹的立竹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与取件高度和竹龄的关系,结果表明,离地高度和竹龄对毛竹立竹含水率影响很大,从基部到梢部含水率逐渐减小,随着竹龄增大,含水率减小。未干燥毛竹的平衡含水率与100℃±2℃至绝干的毛竹平衡含水率之差约3%。  相似文献   

14.
竹子采伐设计和竹材检量作为林政管理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规范竹材生产、企业经营活动以及促进竹产业化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是计划经济管理过程不可替代的环节。但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落实和广大竹农科学育竹经营水平的提高,对现行竹材采伐规划设计和产品中介检量等管理服务带来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发展需要,福建省光泽县从2004年开始试行简化竹政管理改革,对创新农村竹业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安珍  杨永福 《林产工业》2007,34(1):27-30
为了明确影响灌木材端向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改进削片机性能,提高灌木材削片质量,笔者研究了不同刀具前角、切削厚度和不同含水率对沙柳(Salix psammophila)材端向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刀具前角对法向力的影响较小,对主切削力影响较大;切削厚度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较为明显,随切削厚度的增加,主切削力明显增加;沙柳材含水率15%以下主切削力随含水率增加略有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其中含水率在30%-70%之间时,切削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对毛竹笋、材加工剩余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竹笋加工剩余物营养价值较高,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作饲料,竹材加工剩余物因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直接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及作物秸秆。由于竹材加工剩余物中含有3/4的碳水化合物,故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潜在价值。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氨化处理,可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并使质地变得松软,而竹材加工过程中的高温蒸煮、切削加工和烘干处理等,可破坏其细胞壁,使碎料膨松柔软,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作为食物纤维素定量的NDF、ADF和木质素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18.
以市售精刨毛竹条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压渗透的方式促使甲苯胺蓝染色剂、硫酸铜防腐剂在竹条中快速渗透,分析防腐剂有效成分在竹材中渗透与截留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压力的增大,染料在竹材中的渗透时间急剧减少,渗透速度增大,压力与渗透速度的关系符合Poiseuille公式;当压力为0.2~0.4 MPa时,染料在竹材中明显截留,出液端渗透出的液体接近无色;染料在渗透过程中,竹黄部分的染色效果低于竹青部分,染料在竹青中的渗透距离要大于竹黄;以硫酸铜溶液(CuSO4)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浓度下对竹材进行加压浸渍,压力对加压端至0.5 m处的铜含量的降幅影响明显,随竹材长度的增加,竹材中铜含量出现迅速降低—缓慢降低的转变过程。加压浸注防腐剂有利于防腐剂的纵向和横向渗透效率,压力的调控可以促进防腐剂的横向渗透及其在竹材中的截留,渗透效果随渗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毛竹伐蔸根系养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年际变化规律,为毛竹林伐蔸促腐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6年生活立竹的蔸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笋材两用毛竹林伐后2 a、4 a、6 a的伐蔸根系C、N、P、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毛竹立竹伐后年限的增加,伐蔸根系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根系活力明显降低,抗氧化能力逐渐下降。但毛竹立竹伐后,甚至伐后6 a时,伐蔸根系仍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生长更新能力,具有较高的C、N、P含量,尤其是C含量明显提高,主要养分化学计量比产生适应性调节,N/P相对稳定,C/N、C/P趋于升高。【结论】毛竹伐后6 a,蔸根仍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也能通过与竹鞭的联系从活立竹转运利用有机C,这是毛竹伐蔸难以腐解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