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结合商品蛋鸭在安徽省泛巢湖地区的养殖与销售现状,总结了蛋鸭饲养与管理技术,分析了养殖户盈利能力模式,并指出了蛋鸭养殖合作社或组织,以及现行蛋鸭养殖模式对推动蛋鸭产业发展的作用,以期为安徽省蛋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种子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商品,种子质量关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旦出现种子质量纠纷,应科学区分质量事故和非种子质量事故,不能将购买的种子种植后一有问题,全部归属于种子质量问题.通过科学的鉴定以澄清,以科学、法律为依据,公平合理地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谈混凝土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事故和缺陷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混凝土施工中,往往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工艺操作不严,造成各种质量事故与缺陷,不但影响建筑物结构美观,严重者可导致渗水、漏水、低强,降低建筑物耐久性。因此,对那些发生在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质量事故和缺陷,要及时补救和修复,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并就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几种质量事故和缺陷的补强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无论从近几年不断出现的水利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因为分析,还是从水利工程质量客观统计数据看,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存在整体水平不尽人意的状况,暴露出我国现行水利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还存在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管建筑怎么发展,仍然存在工业化水平低、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特别是上海“楼倒倒”等一批重大质量事故的曝光,社会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全国建设工程的质量上来.一次又一次的质量事故不断给人们敲响警钟,使我们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商品混凝土是以集中搅拌,社会化商品供应混凝土为特征。它具有大流动性,特别是泵送混凝土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不但可以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而且可改善劳动条件和施工环境,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省三股线高架桥的实测温度数据为依据,对竖向温度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桥的竖向升温模式;并对该升温模式、铁路桥规和公路桥规规定的竖向升温模式产生的温度自应力及外约束应力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箱梁竖向最大升温温差发生在每天14时左右,1a中9月份的竖向升温温差相对较大;运用本地区竖向升温模式计算的混凝土拉应力略大于现行公路规范计算值,小于现行铁路规范计算值.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 0 1 3年海安县雅周惠农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商品化育供秧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技术、物资、服务”相配套,全面提升了水稻种植业商品化育供秧服务水平.现对商品化育供秧的规模、运行机制、成本、成效等方面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材料选择、技术方案的设计和组织管理三方面研究了混凝土表面气泡的防治措施,提出了以系统管理运作模式来治理混凝土表面气泡缺陷的方法,从组织管理到技术措施的系统运作模式的认真执行将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气泡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肥一体化集成推广应用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推进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模式下,开展“商品有机肥+水溶肥”不同组合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筛选验证商品有机肥与化肥最佳用量组合,努力创新集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东果树生产的现状,并对未来果树发展进行思考。指出目前广东主要大宗水果生产面积逐渐趋于稳定,产量持续增加,果品质量及采后商品化处理得到重视;但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威胁、管理粗放、产前产后不协调、缺乏深加工、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广东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无公害栽培、实行绿色食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对水果产地、品种结构、栽培管理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广东果树产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渴望,提出了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举措:加强终端建设、创新组织构架、改革运行机制和完善推广模式,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生产转型背景下,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公益性农技服务仍然存在刚性需求,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市场却出现了"公益疲弱与市场主导"双向发展的局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技服务获取困境是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焦点。本文基于江西省五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的案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的具体成效、制约因素和深化路径。研究发现:在供给乏力、需求换代、技术变革和机制不畅等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增量提质、融合发展、服务升级和机制创新等成效,但仍存在农技服务多元供给不畅通、农技推广人员考评机制难执行、服务供需匹配不精准和推广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从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激发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生机活力、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长效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为主体,家庭成员为农业生产服务对象,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经济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依托国家政策、新型科技、信贷扶持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为一体的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场所的统称.文章就近几年来彭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研情况,找出了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提出了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15.
农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54-2756,2819
针对百色市番茄标准化生产研究及推广不足,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集成了良种推广、建立示范基地、优化种植模式、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效生产综合技术集成,在百色番茄产区推广应用,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完成推广面积6.82万hm2,生产产量344万t,以平均价2 400元/t计,年均产值28.33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山西优质小麦的育种、品种品质以及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育出了不少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国内品种比较,品种品质属中上乘水平,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家标准及进口小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②这些优质小麦品种数目不多,而且大都品质不稳定,农艺性状差,生产上不能形成规模;③山西省优质小麦面积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④山西省优质小麦品质区划及审定工作不完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优质水果的生产和销售离不开水果品质检测,传统的水果品质检测手段精度低、成本高、时效性差、破坏性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成本、高效率的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中,高光谱成像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方面的技术原理、应用和发展现状,探讨其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整体来看,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水果种类、多个水果品质指标的无损、高效检测,如成熟度、糖度、酸度、红色指数等;受硬件技术限制,其发展侧重于数据挖掘方向,即在硬件发展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的针对性算法获得精准的解析结果;另一方面,设备昂贵、数据处理复杂、模型普适性较差是该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主要问题;其未来发展将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高效数据处理、适用范围更广的水果品质高光谱检测设备研发、多源综合无损检测等研究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将成为水果品质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河西走廊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究和应用分析,提出了加强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若干建议,以期实现河西走廊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升级,为蔬菜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存在耕地面积减少且质量下降、经营主体素质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等问题。大力扶持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是解决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高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以调动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同时实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及时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可以增加粮食单产、加快种粮科学技术推广,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恒大集团进军农业分析工商企业进军农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即:投入资金,实现农业资本深化;发挥管理技术规模优势,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剖析存在的涉农经验欠缺,品牌价值转移困难;产品定位高端,农业产业竞争激烈;农业投资周期长,易产生非粮非农倾向等隐患。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营造工商企业投资农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涉农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经营技术管理创新;加大监管力度,谨防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经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