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庆生  赵世乐 《食用菌》2002,24(5):15-15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的栽培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这对于丰富市场供应,使广大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重点介绍适宜粤北地区气候特点栽培的几种珍稀食用菌。1 茶薪菇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在12月上旬开始接种,3月中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3潮菇,5月下旬结束。秋季栽培8月上旬接种,10月上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60~70天,采收2潮菇,12月上旬结束。2 真姬菇 适宜冬季栽培,10月下旬接种,l月下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2潮菇,3月上旬结束。或6月下  相似文献   

2.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3.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2):57-57
由于白灵菇出1潮菇,料内养分未充分利用。为使白灵菇废料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高产的栽培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适宜栽培季节根据我地自然气候条件,以春季2-4月制作菌袋为最好。菌丝长满袋至出耳,可持续到8-9月出耳结束。这样还可把菇棚用  相似文献   

4.
申进文 《食用菌》2002,24(6):27-28
20 0 1年 8月笔者受加拿大友谊食用菌公司的邀请 ,在位于温哥华的菇厂进行了短期工作。工作期间对该菇厂采用的长柱立体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意义 ,现总结成文 ,供广大平菇栽培者参考。1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优点 长柱栽培平菇技术具有劳动效率高、发菌快、出菇整齐、菇根小、产量高、易于采收、补水方便、充分利用空间等优点。在适温条件下 ,从菌柱制作到菌丝发满为 10天左右 ,15天左右进菇房 ,2 0天左右出菇 ,2 5天左右采收第一潮菇。2 栽培工具  1铁网架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 ,菌柱外围要用铁丝网架。…  相似文献   

5.
香菇反季节低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军 《食用菌》2017,(5):63-65
<正>平泉县2007年开始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品种以L18为主。由于多年覆土栽培,黏菌危害严重,三潮菇后菌棒腐烂严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2011年引进新品种L808,进行香菇反季节立棒栽培试验,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栽培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单棒纯收入达到2元以上。香菇立棒栽培的子实体,菇柄弯曲,相对层架栽培,优质菇少,采菇、注水不方便。为了利用原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设施,生产出优质菇,操作时又方便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7.
司海静 《食用菌》2016,(2):56-57
正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笔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适宜栽培季节北方冬季长,自然季节适合出菇只有当年8月初至10月初,及次年的4月初至5月末。因此在栽培季节上,一般7月初建堆,7月末播种,8月初-10月初出菇。或者3月初建堆,3月末播种,4月初至5月末出菇。如过早栽培因温度过高,病虫害严重,过晚栽培则有效出菇期短,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南阳市食用菌内部品种结构调整 ,南阳市内乡、邓州等县、市区先后引进新品种鲍鱼菇 ,一举栽培成功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栽培过程中须加强以下管理 :1 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的草腐性菌类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 30℃ ,最适温度为 2 5~ 2 8℃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2 0~ 32℃ ,最适温度 2 5~ 2 8℃。接近 30℃时子实体生长较快 ,而低于 2 5℃和高于 30℃时子实体发生较少。低于2 0℃和高于 35℃则完全不能长出菇蕾。基于此种情况 ,鲍鱼菇在河南省栽培季节宜在 7月上旬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出菇。2 栽培料配比 …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邵建宁 《食用菌》2007,29(1):41-42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一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滑菇反季节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食用菌》2001,23(5):17-19
滑菇栽培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春天接种、秋冬季出菇形式、为适应春季市场对滑菇鲜品的需求,笔者探索了冬季接种春季出菇的反季节栽培。通过小试和中试,选出了适合反季节栽培的滑菇品种03号,与参试的其它品种相比较,具有发菌快、出菇积温少、蜡层薄、出菇号、转潮快、菇质好等优良特性,小试平均单产1590g,中试平均单产1049g,在反季节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的宏发 《食用菌》1998,20(2):20-21
平菇高邮462是笔者于1995年品比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菌丝抗霉菌能力强,生料栽培成功率很高.发菌快.出菇早,早秋播种至出菇只需18天.最大特点是出菇均衡,一般菇棚陆续有菇上市.菇盖里半圆形,肥厚片大整齐,一般盖径10~22cm,肉厚1.5~2.5cm,边缘光滑,柄长l~2cm,后劲足,采收5潮菇时菇体仍然肥壮.菇体韧性好,运输不易破碎.现将其生育条件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中原气候条件下夏香菇覆沙栽培模式为基础,以武香1号、931、L808、L18、南山1号、S605、939等7个香菇品种为供试菌株,通过观察比较各品种的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速、长势、各潮次产量及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等指标,精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夏季覆沙栽培模式栽培的香菇品种。结果表明:南山1号、L18出菇期较短,菇形好,且产量主要集中于6-8月,最适宜夏季覆沙出菇;武香1号出菇期较长,菇形圆正,出菇期集中于7月以后,也比较适宜夏季覆沙栽培。S605、939采用菌棒覆沙栽培,有利于安全越夏,菇形好,菇体适中,后期产量高,但出菇晚,总产量较低,其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L808采用覆沙模式产量低,菇质差,不适宜该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14.
张书和  苏吉林 《食用菌》1993,15(6):27-28
我们试验探索出一种平菇栽培的新模式,其特点:①周期短,发菌25~30天,出菇50~60天,整个生产周期不超过90天.②产量高,1kg料可产1.5kg菇,比普通种法高出一倍.③空间利用率高,一间15m~2出菇室,一个周期可种1500kg料,产2250kg平菇,全年完成五个周期,总产量11250kg,比一般种法利用率提高4倍多.该栽培新模式分发菌、搭架、出菇三个阶段.(一)发菌为节约用房,发菌可在室外进行,菌丝发好后,再搬入出菇室.为保证发好菌,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4种覆土栽培模式:竖式覆土,卧式覆土,菌袋对折覆土,出菇1潮后覆土,以不覆土墙式栽培作对照。结果表明,黄伞覆土栽培子实体品质较好,出菇期较长,墙式出菇1潮后再竖式覆土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0.13%。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与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显示,以稻草为主料的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菜饼的增产作用显著,与不添加菜饼的对照相比,能有效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增加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与总产量,但菜饼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最适宜添加量为9%,可比相同用量的对照增产56.3%-65.9%。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同样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后各处理的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显著增加,用料量为36kg/m^2时各配方的产量与出菇数量均显著高于相同配方的其它用料量处理。综合配方与用料量双因子的作用,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5.5%,菜饼9.%,其它4.5%,最佳单位面积用料量为36kg/m^2,其次为27kg/m^2。  相似文献   

17.
牛粪和食用菌栽培废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粪和食用菌栽培废料为主要栽培原料进行平菇生产试验,以期实现生物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结果表明:牛粪搭配食用菌栽培废料进行平菇的栽培试验是可行的,且比较菌丝的长相、出菇的菇形、菇色、出菇时间、菇重、菇产量、出菇率等得出最佳配方为:牛粪52%+废料35%。  相似文献   

18.
郝光明 《食用菌》2003,25(1):38-39
韩国栽培香菇有一定的历史 ,但都是段木栽培 ,用木屑代料栽培是近几年的事 ,且大都是从中国进口已发好菌的半成品出菇 ,代料规模栽培和花菇栽培还是空白。笔者应韩国土利荣农公司的聘请进行规模生产研究 ,历时三年。现将主要的技术总结如下 ,或许能为我国的规模栽培提供点借鉴作用(图 1)。图 1 冬季自动控温出菇棚内景1 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合理安排生产 ,一年四季出菇 ,这不仅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场地的利用率 ,还可四季出菇供应市场 ,满足消费要求。首先要选好中低温型和广温型菌株进行合理搭配 ,这对规模栽培来说不会因温型过窄而错过季…  相似文献   

19.
贾乾义 《食用菌》2002,24(5):31-31
1 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条件及杏鲍菇不同季节的市场价格变化,我们认为,北方各省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春季,华北地区在3~4月出菇较佳,东北地区安排在9~10月出菇。在栽培实践中,应根据这个出菇时间来确定菌棒与菌种的制作时间。目前,北方许多地方将出菇时间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此时不但受福建、浙江产菇季节的影响,杏鲍菇价格较低,且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出菇,管理非常不便。北方各省杏鲍菇生产大多采用塑料大棚,这个季节不生火加温,难以达到杏鲍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但生火湿度很难把握,不通风又易出畸形菇,通风湿度和温度又很难保持正常,所以各环境条件相互影响,很难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在生产上易造成经济损失。2 菌棒生产 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培养料含水量:许多栽培者认为,料的含水量越大,产量越高,二潮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姜泽之 《食用菌》1992,14(3):23-24
绝大多数食用菌都是腐生菌,因此长期来人们都是用固体栽培料种菇.如果能够开拓以液体栽培料种菇,则必将大大地增加菇类产量,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菇类食品.笔者根据菇类具有嗜湿性的生物学特点,开展了液体栽培料种菇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量、质量和固体栽培料基本相同.而且具有菌丝粗壮、生长速度快、出菇时间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