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硅、钙、镁、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有机物质和矿质养分.秸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或秸秆养羊过腹还田,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近年由于种植结构调整、部分地区水稻实行抛秧技术等农艺措施的改变、以及农民生活用草的减少,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又没有跟上,使目前秸秆还田面积减少,而野外焚烧、推草入河塘现象较为严重,既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不利生态平衡.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农业综合利用应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最经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盐城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技术、秸秆还田与离田运行成本和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成本与效益分析等。介绍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情况,详细分析了秸秆还田中的水耕水整还田、旱耕水整还田、犁耕水整还田,秸秆离田中的秸秆机械化离田和秸秆人工离田,秸秆多种形式利用的秸秆肥料化、秸秆燃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工业原料化,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3.
以扬两优6号和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旱育秧、塑盘育秧和常规育秧3种育秧方式与麦秸还田抛秧、麦秸离田抛秧和麦秸离田手工栽插3种种植方式,观察麦秸还田下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育秧方式中,旱育秧产量最高,塑盘育秧方式次之,常规水育秧产量最低。水稻产量以麦秸还田抛植最高,麦秸离田抛秧次之。麦秸离田手栽稻产量最低。秸秆还田抛植水稻在产量形成上表现为"穗多、总颖花数多、结实率和千粒重高";在源库关系方面表现为源足(光合势大、叶面积指数大)、库强(籽粒中ATP酶的活性高)。综合分析,在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组合中,麦秸还田旱育抛植水稻的产量最高,产量结构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玉米抗旱减灾,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6个秸秆还田处理,包括翻埋还田、碎混还田、覆盖还田、秋深松覆盖、苗后深松覆盖处理以及对照免耕无秸秆,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以及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苗后深松覆盖还田播种前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处理增加明显;秸秆翻埋还田、秋...  相似文献   

6.
为精准制定玉米田杂草防控措施,在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的玉米田每隔7d调查杂草出现种类和出现数量并分析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的玉米田有8种杂草发生,秸秆碎混还田的玉米田有9种杂草发生,杂草发生种类和主要杂草种类基本相同.杂草累计发生量在秸秆翻埋还田的玉米田最多,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玉米秸秆+牛粪还田、小麦秸秆+牛粪还田及秸秆不还田时土壤碳、氮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4种秸秆还田处理提高土壤有机碳3.31%~31.97%、全氮9.48%~28.43%,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79.48%~178.95%,分别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30.67%~116.24%、微生物量氮29.17%~94.96%,增产6.43%~29.82%,经济效益增加6.74%~19.31%,以小麦秸秆+牛粪还田处理最高.4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达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其中以小麦秸秆+牛粪还田综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作为重要有机物料的玉米秸秆还田存在困难,为了探索适合黑土最佳还田方式以及还田量,开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肥力影响的研究,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和田间持水量明显,较对照差异显著;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添加腐解剂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1/2还田和1/3还田较对照增加2.000mm土壤粒级团聚体,说明有机物料最佳还田方式有助于土壤大团聚体(0.250mm)的形成,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各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对土壤pH进行调节,并且秸秆还田后大量有机碳源的投入给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碳和能源,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都相应增加。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玉米的生育指标和产量好于其它处理,表明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方式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及土壤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方面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处理,研究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属的种类、群落结构及相关生态学指数的影响。田间试验分为A(小麦秸秆全部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B(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C(小麦玉米秸秆全部还田)、D(施肥但秸秆不还田)、E(小麦秸秆50%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F(玉米秸秆50%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G(秸秆不还田也不施肥)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在7个处理中共鉴定出36属线虫,其中食细菌类线虫15属,食真菌类线虫5属,植物寄生类线虫9属,杂食-捕食类线虫7属。与G组相比,秸秆还田增加了线虫总量和食真菌类线虫、捕食杂食类线虫种类,提高了线虫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其中以小麦秸秆50%还田的E组指数值最高。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可增加土壤线虫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市自1990年以来,由于农村燃料结构、饲料结构与肥料结构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每年稻麦两熟秸秆还田面积已逐渐发展到35万亩左右.秸秆还田方法有部分还田与全量还田、直接还田与速腐还田、当季还田与堆放后下季还田等.为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法对稻麦的增产效果,1997~1999年在我站试验基地进行了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还田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它们各有利弊。一、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即把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保留在土  相似文献   

12.
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江苏省黄棕壤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常规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秸秆垫料发酵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垫料发酵还田和秸秆炭化还田处理土壤表层0~5.0 cm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8%、11.0%和11.8%。两种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均增加了胡敏酸E_4/E_6值、胡富比与PQ值。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胡敏酸ΔlgK值无明显影响。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尤其是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在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同时提升了腐殖质品质,秸秆炭化还田可提高腐殖质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有机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湖口、南昌、上高、泰和、兴国、余江县有机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量化分析相应区域有机资源利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衡量江西省有机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07~2008年江西省年均作物秸秆产量1764.6万t,作物秸秆直接还田31.8%,间接还田12.0%,燃烧还田52.5%,其它用途3.8%;绿肥种植面积53.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1%,年产鲜草1237.2万t,其中直接还田85.6%,间接还田14.4%;人畜禽有机肥料年产9074万t,还田利用比例64.7%,流失35.3%;江西省直接还田、间接还田、燃烧还田和其它利用四种秸秆利用方式,养分回收占施肥量的比例分别为9.9%、10.1%、22.9%和4.6%。深入研究高效秸秆还田技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发新型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平衡利用有机肥资源,有效提升江西省整体农田质量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技术,明显优于秸秆覆盖式还田免耕抛秧技术及厢沟埋草秸秆还田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节本高效,生态环保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当前秸秆"禁烧"难题,易于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科技查新,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邓建平 《农家致富》2009,(15):47-47
一、主要方式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后,将麦秸全量还田.上水泡田后浅水旋耕整平.再进行播栽水稻的一种技术体系,集秸秆还田、免(少)耕、抛秧、机插、直播等于一体.具有多重优势。主要有3种方式:(1)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后机插。(2)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3)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后直播。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研究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后茬水稻生长的影响,开展了麦秸秆全量还田、半量还田、不还田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并能有效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对提高水稻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半量还田的效果略好,全量还田、半量还田处理分别比不还田处理增产1.48%、4.23%。  相似文献   

17.
秸秆直接还田是解决当前禁止秸秆焚烧与有效利用问题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而"如何还下去"是秸秆还田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江苏省内相关资料,综述了切碎旋耕(翻埋)还田、留高茬麦套稻全量还田、沟埋还田与覆盖还田等4种主要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还田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秸秆直接还田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秸秆直接还田、禁止秸秆焚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3种秸秆还田技术的介绍,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连年大量施用氮、磷化肥,有机肥逐年减少,土壤中钾素有下降趋势,微量元素已呈现缺乏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造成品质下降.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必须开展可持续农业综合配套施肥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其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实施补钾工程及合理施用微肥,必须抓好以下措施: 1.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当前应以狠抓农作物秸秆禁止焚烧、还田利用为重点,推广机械粉碎还田、留高茬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速腐还田、过腹还田.在有条件地方,建立以自然村为单元的大型沼气供应站或以户建小型池,利用秸秆制气,供应农户煮饭、照明,再把废渣还田.  相似文献   

20.
锦州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是人们心中公认的农业大市。农作物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较好的收益,而且丰收后产生的废弃秸秆还可以作为可利用资源进行秸秆还田,进一步给农民节省了一部分肥料上的开支。但是,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我市的秸秆利用率还不足50%,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通过本文,主要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在以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为目的的基础上,简单讲述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