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该项目通过教育部主持的技术鉴定。该项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太湖猪高繁殖力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和国家 973项目“动物遗产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资助下 ,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宁教授主持 ,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了我国优良地方猪种高产仔数的分子机理。该技术已获国际专利“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发现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处  相似文献   

2.
运用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技术,对贵州白香猪的FSHß基因编码区3个外显子SNPs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在贵州白香猪FSHß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1个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A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多2.57头(P<0.05);在外显子3中发现1个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AB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分别多2.97头和2.08头(P<0.05)。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研究表明,FSHß基因可以作为贵州白香猪产仔性状改良的分子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3.
新成果     
中国农大通过基因发现猪高产奥秘通过基因可以发现猪高产的奥秘,还可以据此提高种猪产仔的数量。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主持完成。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以国际上繁殖力最高的我国地方品种二花脸猪和欧洲商业品种猪等为研究素材,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对2万头  相似文献   

4.
猪产仔数的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对产仔数性状的改变非常有限,所以寻找控制猪繁殖率的主效基因及其遗传标记对提高猪产仔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八个猪种323头进行ESR和FSH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存在多态性.对于ESR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38和1.15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96和0.91头(P<0.05).对于FSHβ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23和1.36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74和0.82头(P<0.05).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不象其他经济性状那样来得快。一般认为,这类性状遗传力偏低,即受非加性基因作用影响较大,使得选种的准确性降低,从而也就影响到实际的选种效果。据报道,长白猪经过60余年的选育,产仔数仅由10.6头增加至11.6头。尽管如此,各国养猪育种工作者仍在为寻求新的改良途径和方法作努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RFLP等技术检测了湖北省黄梅县梅花星类群49头猪的ESR、FSHβ(影响产仔数)、TEF1(生长速度)、LPIN1、H-FABP(肌内脂肪含量),MC4R、CMYA1(背膘厚度)等7个候选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梅花星猪类群中上述7个候选基因均有丰富的多态性,特别是肌内脂肪含量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是其肉质优良的分子基础.其他性状相关基因的杂合子频率也较高,通过和已有的研究对比,初步分析梅花星猪类群受外来猪杂化程度严重,本研究为梅花星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其在遗传背景、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营养代谢和疾病特征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农业生产性状改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和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对象。随着ZFN、TALEN和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转基因或基因编辑猪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转基因及基因编辑猪的研究现状,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生产性状改良如提高产肉量、改善肉质、提高抗病能力和建立人类疾病模型、动物生物反应器、异种器官移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猪遗传改良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抑制素α亚基基因(INHA)5'UTR区多态性与苏淮猪产仔数相关性,为苏淮猪的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9头健康苏淮母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对INHA基因5'UTR区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序列特征,最后通过群体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苏淮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在苏淮猪INHA基因5'UTR调控区-42GA处发现一个SNP位点,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GG、GA、AA,且基因型分布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P0.01)。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GG型为优势基因型,GG型苏淮猪的平均总产仔数比AA型多0.63头(P0.05)。[结论]INHA基因5'UTR区多态性可用于苏淮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猪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AluⅠ多态性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PRLR基因exon10多态性,结果显示,除马身猪中只有A基因存在外,其他品种中,均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存在。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猪初产和经产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呈现出AA>AB>BB的趋势。对于头胎总产仔数、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A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 29头/胎、0 38头/胎和0 39头/胎,显性效应分别为0 21头/胎、0 19头/胎和0 19头/胎,对于头胎活产仔数来说,A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0 4头/胎和0 2头/胎。  相似文献   

10.
猪BMP15和BMPR-I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个基因的3个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BMP15和BMPR-IB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BMP15基因,AA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1.64头(P0.05);CC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0.82头(P0.05).对于BMPR-IB基因,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49头和0.51头(P0.05);引进猪种中B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05头和0.90头(P0.05).  相似文献   

11.
二花脸猪FSH β亚基位点PCR-SSCP标记与产仔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PCR-SSC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作为遗传标记,对二花脸猪FSHβ亚基位点与产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二花脸猪在被扩增位点有较大的变异,而在作为对照品种的大约克猪中则完全纯合。两品种在该位点基因频率差异显著。以标记基因型为因子,分别对二花脸猪群体的头胎产仔数、头三胎产仔数之和以及最高产仔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标记位点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其贡献率达到10%以上。本文还就产仔数指标的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它由一系列主效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 控制。产仔数是母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之一袁找到影响产仔数的基因或标记有重要的经济及科研价值遥针对猪60KSNP芯片扫描结果,采用Genepop软件检测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及野猪每个SNP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鉴别与产仔数相关的SNP位点。按照0.025%比例的原则挑选遗传分化系数最大的SNP位点,并将其所在基因及物理位置临近的2个基因提交到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结果显示,关于猪产仔数最强的2个选择性清除信号位于猪8号染色体(SSC8)和13号染色体(SSC13)上。其中SSC13中检测到的2个SNP位点均位于IQCJ-SCHIP1基因内遥。SC8上的SNP位点位于NR3C2基因内,可能为新发现的SNP位点遥经KEGG分析,有2个基因位于赖氨酸合成通路中遥结果表明,利用选择性清除的方法,选择高产太湖猪、低产野猪这两个极端群体来鉴别影响产仔数的SNP位点,发现了新的SNP位点。IQCJ-SCHIP1、NR3C2基因及位于赖氨酸通路中的功能基因可能是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民猪PRLR基因PCR-SSCP多态性与产仔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民猪促乳素受体基因PRLR的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民猪PRLR基因多态性,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多态性对母猪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PRLR基因在民猪中存在多态性,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在PRLR-1座位,对于初产母猪,BB基因型母猪的TNB和NBA比AA基因型母猪分别多0.93头和0.78头(P<0.05);对于经产母猪,BB基因型母猪的TNB和NBA比AA基因型母猪分别多0.62头和0.74头(P<0.05)。在PRLR-2座位,对于初产和经产母猪,3种基因型个体的TNB之间和NB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民猪群中这两个座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结论】PRLR基因B等位基因对民猪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宗地花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宗地花猪繁殖性能,提供有价值的分子辅助标记,推进宗地花猪的选育进程,以贵州宗地花猪经产母猪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对各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质量和母猪泌乳力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在受试群体中发现,基因BMPR-IB有2个突变位点,G595C、C643T均位于第6外显子,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各基因型均表现为AAAGGG、BBBTTT,产活仔数为7头的母猪泌乳力表现为AA基因型个体与AG、GG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基因型仔猪平均初生质量表现为TTBBBT,但差异不显著;母猪AA基因型总产仔数多于AG与GG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中多于BT、TT基因型,BB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推测等位基因A和等位基因B可能为宗地花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有利等位基因,且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9个猪微卫星标记在资源家系群体中的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 992年第 1届国际猪基因作图专题讨论会及 2 3届国际动物遗传学会召开以来 ,国际上先后成立了三个主要的猪遗传作图研究组[1 ] ,从而使猪的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 (或经济重要性状 )位点定位工作加速前进 ,并取得了卓越成果[2 ] 。在这些研究工作中 ,微卫星成为应用最普遍的遗传标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为此 ,我们在国内率先选用遗传距离较远、性状差异显著的中国梅山猪 (以产仔数多著名 ,但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 )和大白猪 (瘦肉率高、生长快 ,但产仔数不及梅山猪 )杂交 ,采用F2 代设计建立资源家…  相似文献   

16.
FSH β基因对金华猪繁殖性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267头金华猪的FSHβ基因型,并且分析了FSHβ基因对金华猪Ⅰ系的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华猪上有利基因B的频率为0.012,BB基因型的频率为0.006;FSHβ基因对初产死仔数影响极显著(P=0.001),而对产仔数和初生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1代和回交1代4个群体共计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2.78%和12.2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2.78头和2.53头,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显性度分别为0.92和0.95。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为提高纯种畜禽生产性能的选择方法主要是以公畜为单元的家系选择,特别是在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以来,一头公畜可以留下大量后代,更为这一选择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家系选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如同在奶牛和蛋鸡的育种中那样。但是对某些性状,家系选择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对猪产仔数的提高,在不少国家的多年选择中,进展都很缓慢。这些性状选择效果差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  相似文献   

19.
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系,与外种猪汉普夏和大约克夏进行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经过18年7个世代的选育,以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作为主选性状,育成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晋阳白猪。7世代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窝质量分别达11.3头、10.6头、72.8kg和13.3头、12.6头、87.3kg;180日龄后备母猪个体质量达91.87kg,公猪93.38kg;后备猪同胞肥育性能(体质量20~90kg)日增质量703g;90kg体质量的瘦肉率为58.9%,眼肌面积31.87cm2,平均背膘厚2.0cm。对母本系繁殖性能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得到的公共条带数较多,多态条带数较少,多态频率较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基因型在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断奶头数方面对晋阳白猪的影响显著,而对晋阳白猪的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影响不显著。说明晋阳白猪的主选性状全面达到了育种目标,表明遗传变异稳定、选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抗病力性状改良一直以来都是猪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这类性状度量困难,而且遗传力相对较低,常规手段改良进展速度缓慢。因此,研究人员除了通过传统方法在培育种猪,还专注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宿主基因来抑制病毒,培育高效抗病的种猪新品种。随着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精准定位与修饰、脱靶效应的降低、生长因子调节等应用的完善,未来生猪养殖高效抗病基因编辑猪产业化将成为可能。该文分析了当前种猪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伦理评价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精准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的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