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解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硝化强度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露地菜田土壤(0年)为对照,以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5、10、15、20年)为供试土壤,分别测定其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及硝化强度,以明确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自身速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为不同年限设施菜田定点施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0~20 cm土层的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强度均高于相同种植年限20~40 cm土层,且设施种植年限越长,矿质氮的表聚特征越明显。与露地菜田相比,相同土层各设施菜田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均显著提高,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w,后同)于15年时达最大值513.45 mg·kg-1,20~4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于10年时达最大值353.21 mg·kg-1。硝化强度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种植年限为15年的设施菜田外,其余设施菜田土壤的硝化强度均高于相同土层露地菜田土壤,以10年设施菜田最大。应减少设施菜田氮肥投入,并控制其硝化强度,避免蔬菜产...  相似文献   

2.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陶笑  徐媛 《上海蔬菜》2017,(5):53-54
我们调查了张家港市蔬菜主产区设施内不同种植年限0~20cm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研究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内常年旱作土壤的pH值低于露地,其EC值、硝态氮及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地;连续旱作6年土壤的pH值低于连续旱作4年的土壤,其EC值、硝态氮、养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临朐县16个甜樱桃园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设施栽培(塑料大棚)和露地栽培(塑料大棚外)甜樱桃园不同土层(0~20、20~40cm)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所调查甜樱桃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设施土壤和露地土壤差异均不显著;设施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露地土壤,0~20cm土层碱解氮含量低于露地土壤;设施与露地土壤pH值接近。按照山东省果园土壤肥力等级划分的评价标准,研究地点的设施甜樱桃园土壤酸碱性适中,其他指标均总体处于高水平;露地甜樱桃园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总体偏高,酸碱性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为中等水平。线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设施与露地栽培甜樱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线性相关性并不大(R~2很小)。综上所述,临胸县设施与露地栽培甜樱桃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且各土壤指标均处于适宜或中等水平时果实品质好,临朐县设施、露地栽培甜樱桃果实品质差异与设施、露地土壤肥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设施果菜类蔬菜耕层土壤养分积累与棚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瓜菜》2019,(5):45-49
为了研究寿光不同棚龄设施果菜类蔬菜耕层土壤养分积累状况,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不同棚龄的日光温室25个,用"S"型采样法,采集0~20 cm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寿光设施栽培土壤pH值逐年降低,并与棚龄呈弱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374 58,表明寿光棚室耕层土壤有酸化的趋势。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增高,并与棚龄呈较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 454、0.644 182、0.574 865、0.629 884。连续种植10 a,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57%增加到3.22%,速效磷平均含量由216 mg·kg~(-1)增加到418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由448 mg·kg~(-1)增加到1 128 mg·kg~(-1)。总的来看,随种植年限增长,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养分富集十分明显,土壤中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可能对蔬菜生产形成潜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上海市松江区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养分富集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在4~5棚龄时最高;设施4 a及以上大棚的盐分含量、电导率均显著高于1 a大棚,Ca2+、Na+、Cl-、NO3-、SO42-含量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升高,6 a及以上大棚的含量反而有所降低,K+、Mg2+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持续升高,HCO3-含量则呈降低趋势;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增加不断下降,呈酸化趋势,最低降至4.06,达到强酸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布点、重点加密、充分考虑农田种植类型的原则,采集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58份土壤表层样品,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和SPSS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北京东南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及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5g/kg、1.13g/kg、82.1mg/kg、129.1mg/kg和8.16。以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方法为评价标准,土壤全氮含量为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偏下水平,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Ⅲ~Ⅴ级,约占87.9%;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高,主要集中在Ⅰ~Ⅲ级,约占87.9%,且有效磷的变异系数为113.73%,属于强变异,呈明显的区域不均匀分布;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中等偏上水平。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5种养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农田类型间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均表现为设施菜田露地菜田粮田果园,速效钾的含量表现为设施菜田果园露地菜田粮田。采用ArcGIS中的无偏最佳估值的普通克立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表明,长子营镇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北部含量高于南部,尤其以中部地区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取粮田、果园、设施农田的土壤剖面,并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进行土壤肥力检测,分析结果得出,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pH、土壤容重、电导率都有影响。不同种植模式的施肥习惯能使得土壤速效氮、磷、钾发生变化,但全氮、磷、钾相对速效氮、磷、钾而言,受土层厚度和不同种植模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有机肥氮与无机肥氮按不同配比施用的情况下,研究‘南果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单施有机肥显著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提高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有机无机配比施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如有机肥,但高于化肥。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有机肥比例的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pH值有下降的趋势。有机无机配比施肥显著增加了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1.
木本泥炭促进设施番茄生长和改良土壤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连作障碍、蔬菜品质降低等问题,以北京郊区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基施木本泥炭及其他添加物料作土壤调理剂,研究其对番茄产量、品质以及设施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本泥炭+苛性钾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番茄产量显著增加16.73%,果实VC含量显著增加55.77%,同时明显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提高了p H值,而单施木本泥炭、木本泥炭+米糠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施用木本泥炭及其他添加物料均有降低土壤表层盐分累积的趋势。综上,施用木本泥炭及其他配合物料对设施番茄生长以及土壤改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木本泥炭+苛性钾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对江苏中南部设施蔬菜产区典型盐渍化土壤的0~40 cm
土层,以10 cm 为单位进行分层取样,并以相邻棚外的露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EC 值及主要盐分离
子含量在土层间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设施内各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棚外
对照。阴离子以NO3- 为主,但SO42- 含量也较高,阳离子则以Ca2+ 为主。设施土壤0~10 cm 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表聚性;部分基地的土壤盐渍化已向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主要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广东主要菜田土壤中壤土进行采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蔬菜基地土壤的pH值变幅为3.15~8.45,平均pH值为5.71,77.09%的菜田土壤偏酸。碱解氮含量变幅为9~554mg·kg-1,平均含量为96.59mg·kg-1,84.6%菜田氮含量居中等以下水平,需要补充氮肥。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幅为1.03~1075mg·kg-1,平均含量为63.59mg·kg-1,磷含量处于中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变幅为12.4~1275mg·kg-1,平均含量为138.67mg·kg-1,65.98%的菜田需要加强钾肥的施用。土壤交换钙含量变幅为0.012~28.210cmol.kg-1,平均含量为8.96cmol.kg-1,总体水平比较高,82.0%的土壤钙含量丰富,不需施钙。土壤交换镁含量变幅为0.23~8.58cmol.kg-1,平均含量为1.34cmol.kg-1,77.58%的菜田需要补充镁肥。说明广东蔬菜不同种植区土壤氮、磷、钾、钙、镁养分状况很不平衡,大部分菜田缺氮、钾、镁,而土壤钙含量水平高。  相似文献   

16.
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分影响的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分迁移影响的差异,在相邻2 个大棚中一个充分湿润种植湿栽水芹,另一个淹水种植豆瓣菜,以10 cm 为单位分4 层分别取土,测定试验前后0~40 cm 各土层的土壤EC 值和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充分湿润栽培能明显降低0~30 cm 土层的总盐含量,且降幅高于淹水栽培;而30~40 cm 深层土壤盐分含量有所上升,表明下渗盐分部分滞留在深层土壤。充分湿润栽培处理作物吸收量小的离子均有较大幅度下渗,而主要养分离子NO3- 在作物根系主要吸收层反而上升,0~30 cm 土层K+ 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淹水栽培处理,说明充分湿润栽培对作物吸收量较大的养分离子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沿黄灌区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章圣强  曹靖 《北方园艺》2012,(14):45-48
通过问卷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了沿黄灌区设施蔬菜施肥现状。结果表明:种植户在施用有机肥、化肥及灌水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有机肥和化肥的投入量同时增加,缺乏平衡施肥的理念。种植区有机肥投入量在52~337t/hm2,化肥折算纯氮肥年平均投入量为1 165~4 865kg/hm2,磷肥(P2O5)年平均投入量为1 079~2 960kg/hm2,钾肥年平均投入量为631~3 321kg/hm2。设施不同土层土壤pH均显著低于农田土壤,土壤电导率则明显高于农田土壤,其中靖远、皋兰、红古设施土壤电导率超过了蔬菜的生育障碍临界值(EC0.4mS/cm)。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赤峰市7个设施蔬菜基地进行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查,对2个种植年限较长的基地进行土样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种植10 a的0~5 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最高可达11.4 g·kg~(-1),显著高于相邻露地;而随着栽培耕层的加深,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呈现(0~5)cm(5~15)cm(15~25)cm的趋势;设施土壤EC值、主要盐离子含量也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地区的设施土壤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碱性土壤改良剂对盆栽黄瓜生长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施土壤长期连作导致的真菌病害发生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密切相关,施用碱性土壤改良剂可以减轻设施酸化土壤上土传病害的危害。以黄瓜连作25 a的设施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2.5 g · kg~(-1)腐植酸钾(pH 8.5)和硅钙钾镁肥(pH 9.96)两种碱性土壤改良剂对盆栽黄瓜生长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钾和硅钙钾镁肥后,土壤pH比不施用改良剂的对照显著提高0.10和0.24个单位,促进了黄瓜幼苗生长,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5.8%和51.3%,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与腐植酸钾相比,硅钙钾镁肥的促生和抑病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