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乌苏市仅次于棉花的第二大农作物,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叶螨危害严重,已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科学防治玉米叶螨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针对玉米叶螨的发生与防治进行总结,以期为玉米叶螨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在玉米育种中选育高产性状好的玉米品种,从玉米果穗发育上研究玉米短苞叶品种的原因,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雌穗与苞叶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培育高产品种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叶夹角是株型选择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指标,对叶夹角的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理解析是开展耐密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基础。从叶夹角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叶夹角的形态建成、遗传基础、分子调控机制及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对玉米叶夹角的遗传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未来玉米叶夹角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密型品种,提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图像识别的玉米叶部病害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利用图像技术实现玉米叶部病害自动识别的方法。【方法】根据玉米叶部病害特点,综合应用阈值法、区域标记方法与Freeman链码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图片进行图像分割、统计病斑个数、去除冗余斑点、计算病斑形状特征,最后根据二叉检索法推断病害。【结果】研究提取了五种玉米叶部主要病斑的识别特征,确定了诊断流程,并开发了识别系统。经检验,该系统对玉米叶部的锈病斑、弯孢菌病斑、灰斑、褐斑、小斑等五种主要病害的诊断准确率达80%以上。【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图像技术进行玉米叶部病害诊断是可行的,本研究开发的诊断系统为玉米病害自动识别与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玉米苗期根与叶的相关关系以及自交系的根和叶与杂交种的根和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玉米苗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其苗期子叶的长和宽、第1叶的长和宽、第2叶的长和宽都与初生胚根的长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第1叶的长与初生胚根的长相关关系最显著;从自交系和杂交种苗期相对应的各个叶片的长和宽及根长的作图来看,各对应叶片之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为正相关关系;自交系与杂交种第1叶的长、第2叶的长和初生胚根的长的变化趋势基本重合。研究结果可为玉米育种时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苗期鉴定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年来宁夏地区玉米叶螨发生危害情况的分析。总结探讨了影响玉米叶螨流行的气温、降水量及品种等因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是玉米叶螨发生与消长的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玉米叶螨加重发生原因与无害化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叶螨在山西的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巨大隐患。结合与叶螨发生密切相关的气候、生态、品种、天敌等因素,对玉米叶螨加重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玉米田生态系统、大力推广抗螨品种、科学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保护利用天敌等一系列无害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包括多种类型,在我市主要发生的是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等种类,体色为红色和浅黄色。玉米叶螨寄主植物很多,主要有玉米、棉花、豆类、瓜类、  相似文献   

9.
高油玉米高效利用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油玉米单种及与普通玉米混种等多途径高效利用模式。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全株生物产量高,子粒及全株营养价值较高,青贮饲喂家畜效果显著;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能有效提高普通玉米子粒品质,花粉直感后高油玉米于蜡熟期全株收获用于青贮,效益比普通玉米单种提高36.31%;高油玉米籽粒成熟时其秆叶仍碧绿多汁,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秆叶鲜产量,子粒收获后鲜秆叶仍可做青贮利用,混种通用型利用比普通玉米单种子粒产量提高7.14%,秆叶鲜产量提高29.41%。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苞叶资源丰富而优质。本文对玉米苞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综述,包括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花色苷、木糖醇、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为玉米苞叶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叶部病害流行动态及预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叶部病害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作者结合近年来对玉米叶部病害流行动态及预测预警研究工作基础,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以及相关研究报道,系统综述了我国玉米叶部病害发生危害、病害流行动态预测模型构建、病害损失估计、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叶部病害流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玉米苞叶是玉米的外苞叶,资源极其丰富。本文对玉米苞叶的药理作用作了综述,包括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抑制α-糖苷酶等,为玉米苞叶农业资源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中共设计了3个不同处理,分别为CK、300倍液多效唑、500倍液多效唑。试验于玉米3片叶,5片叶、7片叶、9片叶、11片叶、13片叶时分别进行喷施。玉米成熟期时,测量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在玉米第9片叶时,对其喷施500倍液多效唑溶液,对玉米的株高、穗位具有明显降低作用,而且茎粗也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对玉米起到了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目前,乌苏市玉米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地老虎、玉米螟、玉米叶螨等,其中发生严重的是玉米叶螨,成为乌苏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2000年开始,玉米叶螨逐渐发展成为乌苏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06年干旱少雨,玉米叶螨大发生,危害十分严重.2007年气候异常,雨水偏多,发生较轻.2008年由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玉米叶螨已基本被控制,呈中度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混播栽培条件下,秣食豆播种时期与比例对玉米生产机能影响的机理,进一步研究混作方式下的光合性能,为提高作物混作栽培利用与生长特性提供有力依据,于2011年和2019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将秣食豆与饲用型玉米科多8按0:1、1:1、2:1、3:1混播比例和5月10日、6月11日2个播种时期进行混播,分析研究秣食豆混播时期和比例对玉米叶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秣食豆播期对玉米叶倾角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玉米叶倾角影响显著,叶倾角均表现出随混播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混作的叶倾角均高于单作玉米的趋势;播种时期与比例互作显著,从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4个玉米生育期来看,均表现为单作下叶倾角最小,混播3株秣食豆的玉米叶倾角最大,下层叶叶倾角均大于上层叶叶倾角.  相似文献   

16.
玉米叶螨是和田地区玉米生产上的有害生物之一。本文从影响害螨大发生的基本条件食物因素、生存环境、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 90年代以来玉米叶螨在和田地区大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新条件下综合治理玉米叶螨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玉米叶片数量及叶夹角的大小影响玉米截光能力和光合利用率。在分析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的基础上,从玉米叶片数与花期之间的相关性、玉米叶片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叶夹角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玉米穗上叶间距进行遗传改良,以玉米PH6WC与7873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穗上叶间距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在春播条件下,玉米穗上叶间距的最适模型为E-0模型,检测到2对主基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夏播条件下,玉米穗上叶间距的最适模型为E-1模型,检测到2对主基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因此,可以采用轮回选择和聚合回交的方法积累微效基因,对玉米穗上叶间距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9.
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和建立本地区德美亚1号与绥玉23生长进程与叶龄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两个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与叶龄的关系,判断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叶龄模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玉米叶龄动态模式,叶龄与其它器官的同伸关系,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器官建成模型。为建立完整的玉米叶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与单作玉米在生物学性状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共生期间,不同播期单作玉米的展开叶数、次生根数、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麦套玉米,可见叶、种子根、株高不尽一致;麦套玉米由于小麦的遮阴,比同期播种的单作玉米生育期推迟,叶片总数、果穗叶位减少,穗位高、株高降低。麦套玉米适时套种时间应在小麦收获时,玉米苗在3叶展开期前后(在山东省玉米品种郑单958适宜套种时间为5月21~26日),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达到单作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