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竹(Pnyllostachys bambusoidesSieb.et Zucc)又称烂头竹、五月季.秆高可达10—11米,直径8—10厘米,为产量高、用途广、经济收益快的中型竹种.为了解决徐州地区的适生竹种问题,1973—1977年我们从各地引进24个竹种进行试验,据历年观测,其中以1977年春从旬容林场引进的桂竹生长最好.1984年4月调查每亩有立竹4,662株,平均高7.34米,直径3.2厘米,枝茂叶绿,生长很好,在当地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2.
旱冬瓜     
旱冬瓜(Alnus nepalens's D.Don)又名蒙自桤木,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5—30米,胸径1米以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在我省境内分布最广,几乎各县均有,垂直海拔分布1000—3000米,但以1400—2400米之间分布较多。旱冬瓜对土壤要求不严,中性和酸性均能生长,喜疏松、湿润肥沃土壤,但也较能耐干旱脊薄。自然生长多分布于湿润山谷,呈小片纯林;也常与云南松、思茅松、油杉等成混交林。在适生地区年平均气温约12—18℃,年降雨量90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3.
慈竹是建筑、手工业、造纸、包装、农具的重要材料,用途很广.栽种慈竹,当年可生笋成竹,2—3年能成林,胸径可达4—6厘米,每年发笋生竹,年年有竹砍用,收益期长.我省盆地区域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和浅山地带,广有慈竹分布,川西平原农村几乎家家有竹.长期以来,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竹、养竹经验.慈竹适宜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土壤,最好栽在山麓、溪河旁边、池塘水库周围和房前屋后.风大和土壤干燥瘠薄的地方,慈竹常生长不好.  相似文献   

4.
王朗引种区大熊猫主食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引种大熊猫主食竹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引种3年后生长表现较好的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青川箭竹(F.rufa)4个竹种生长量与本地缺苞箭竹(F.denudata)作对比。通过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和多元变量分析,探明5个竹种竹笋—幼竹期生长节律,日生长率及其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引种的4个竹种都能适应本区条件,但在生长量上存在着种间差异。发笋多、生长快、长势好的竹种是糙花箭竹、冷箭竹和石棉玉山竹。影响竹种高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因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降水对白夹竹生长过程中关键时期—孕笋期和出笋—幼竹生长期的影响分析、得出上年7~11月(孕笋期)的降水量和降水天数与出笋量呈极显著相关,而当年5~6月中旬间(出笋—幼竹生长期)的降水量和降水天数与退笋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白夹竹生长发育和丰产不仅需要足够的降水量、而且与降水的年分布也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关于菜类的研究。菜类植株矮小,无分枝,只有一种营养叶。它的花序为真花序,有一定的开花周期。叶片的内部结构属竹类,而地下茎则属草类。在叶片表皮可见气孔器和硅质细胞,在每个维管束两侧各有一个大型梭型细胞,其宽度和厚度均此竹类的梭形细胞为大,而禾草类则无梭形细胞。此外,(竹禾)类除脉鳞(竹禾)属为高海拔(2900—5000米)分布外,其余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原始森林下层,喜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即分布地带较为原始。上述资料表明:(竹禾)类是(竹禾)本科中最原始的植物,禾草类最为进化,而竹类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对皖西大别山区竹类资源调查时,发现金寨县关庙乡麦元村有近三百亩的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McCl)C.D.Chu et C.S.Chao)天然林的分布。该竹地下茎为复轴混生,竹株高大,竹高8—10米,竹秆圆筒形,径2—5厘米,每节常7分枝,秆节间长60—100厘米,节内长0.7—1厘米,全株分枝节数20—30。箨鞘革质,淡褐色,密布褐色小斑点,箨环隆起,具  相似文献   

8.
《贵州林业科技》1989,17(3):11-13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南州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交界处,面积47300公顷。由于面积广大,气候条件多样,自然条件复杂,是各种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竹类资源也相当丰富。据1984年进行的一次系统性调查和近年来的补充调查,采集标本105号,通过有关专家鉴定,有5属13种以上;竹林面积约20万亩.现介绍如下:1.毛竹(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人工栽培的竹种,分布于海拔700—1150米的村寨周围,生长良好。在海拔1500米的  相似文献   

9.
梁山慈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山慈竹分布于西南各省,广泛用于造纸、人造板及园林绿化等。本文研究了梁山慈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梁山慈竹的出笋时间持续为73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104天左右,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梁山慈竹的高生长昼夜差异不明显;地径生长需要42天左右完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是竹笋-幼竹生长的限制因子;梁山慈竹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04t/hm2。  相似文献   

10.
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白哺鸡竹的笋—幼竹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多对多”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笋—幼竹高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温度指标,对笋昼夜高生长差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大气相对湿度,降水对其生长的影响作用在时间上有滞后现象。用“一对多”线性回归给出了气象因子对笋—幼竹生长的线性回归模型。用多项式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单个气象因子对笋高生长的作用效应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是高大的乔木,为华北地区中、高山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两省,垂直分布在海拔1380—2700米的山地。1800米以上山地多为纯林,或混生少量云杉和桦树;在低山区常与油松、栋类混交生长.  相似文献   

12.
南通地区沿江高沙地带,土壤深厚肥沃,是我省淡杂竹的适生分布区之一.这里生长的竹子,不但长势好,产量高,而且群众栽培的竹种较多.其中篾性好,便于劈篾加工的蔑用竹种,经在如皋、海门、启东等地的不完全调查了解,就有如下五种:1.淡竹(蔑竹、青竹、透天青竹),图1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梢端微弯.胸围12厘米的立竹,秆高7—10米;枝下高可达7.5—8.5米.全秆38—42节,平均节间长19.97厘米,中部最长节32.8厘米,出现在基部第10—12节.平均节内长0.27厘米,最长的0.35厘米.平均胸围11—15厘米,最粗的达23厘米以上.节部不高,箨环比秆环略高,箨环平均直径为3.77厘米时,秆环平均直径为3.7厘米.竹肉厚度竹秆上下部不等,基部2  相似文献   

13.
慈竹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竹属(Sinocalamus McClure)在我国已知的有12种,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各省。四川产3种:1.慈竹(S.affinis(Rendle)McClure),又名甜慈竹、酒米慈竹、钓魚慈竹。四川是慈竹的中心产地,农家栽培最多。云南、貴州、广西、湖南、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亦有分布。2.料慈竹(S.distegius Keng & Keng f.),又名苦慈竹、飯米慈竹、直顛子竹,系四川特产。其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与思茅松:这两种松同为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系我省主要树种,叶三针一束,叶鞘宿存。云南松的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一年生的枝条呈褐色或红褐色,叶长10—30厘米、球果长5—11厘米、多分布在滇中、滇西、滇东南海拔1,000—2,800米山地。思茅松枝条每年生长二轮,少数也有三、四轮的,一年生枝呈淡黄色;叶长10—22厘米;球果长5—6厘米;主产滇南、滇西南海拔600—1,500米山地(个别分布可达2,000米)。  相似文献   

15.
我省散生中小径竹主要有雷竹、早竹、淡竹、紫竹、金竹、斑竹(湘妃竹)等,都属于单轴散生型竹.其竹笋地下生长是在早春季节完成,没有越冬期,育笋期仅需3~4个月.竹鞭多数分布在地下10~30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6.
竹类植物属禾本科(Poaceae)的竹亚科(Bambusoideae)。全世界已有记载的共五十多属,一千二百多种。分布地区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拉丁美洲和美洲又次之,大洋洲最少,欧洲仅有少量的引种。竹类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少数属种生长在温带甚至亚  相似文献   

17.
一、(木屠)杉在云南的分布与生长概况(木屠)杉(TaiwaniaflousianaGanssen)又称秃杉,原产云南省高黎贡山,怒江流域一带,分布在腾冲、龙陵、昌宁、福贡、贡山、兰坪等县,海拔1700—2600米的山地。多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中,偶有小片纯林,也有成片人工林。在怒江两岸、高黎贡山适生区,树高可达75米,胸径2米以上,椐杉生长比较迅速,但幼苗期生长缓慢。腾冲县介头区天台山,有一片人工林,定植株行距3×3米,林龄54年,每公顷1044株,郁闭度0.9,平均树高32.4米,最大树高38米;平均胸径38.5厘米,最大胸径55.0厘米;每公顷立木蓄积量1037立方米。树干解析材料表明(木屠)杉4年生以前,生长缓慢;6~12年,生长增快,树高年平均生长量0.5~1.0米,胸  相似文献   

18.
遵照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教导,1974年3月我圃从广东顺德县引进丛生竹三个品种,共计6220株(共中青皮竹1849株;撑篙竹2062株;尼竹2309株)进行育苗试验。据6月份调查测定,三个品种丛生竹成活率都在90%以上,每株竹苗出笋4—6株,生长情况良好。现在新竹一般高3—4米,最高的达5米。直径一般达2厘米左右,其中青皮竹最大的达2.1厘米,撑篙竹达2.5厘米,尼竹达2.8厘米。一年来的育苗实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沙罗竹为大中型丛生竹类,生长较好的天然竹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河口——屏边大围山海拔500 m地区的沟谷地带,面积约5 000 hm2,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该文对其林分的密度、直径、生物量等因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平阳县大木竹及吊丝单竹1年生、3年生和5年生样竹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部位的干质量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木竹、吊丝单竹各个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存在较大差异,2个竹种地上部分均为竹秆>竹枝>竹叶,地下部分细根的干质量热值最小;2)大木竹、吊丝单竹各器官不同生长部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无显著差异,表明热值与植物器官生长部位没有显著关系;3)大木竹、吊丝单竹不同生长年龄竹株的各器官平均干质量热值差异不显著;4)大木竹与吊丝单竹相比较,秆、枝、叶、蔸、细根等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均是大木竹高于吊丝单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