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比较分析罗氏沼虾高效饲料转化家系与原种后代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对同等养殖条件下养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十二个饲料转化家系(FF3:在"南太湖2号"的基础上运用BLUP育种技术,以饲料转化率为指标选育出的第三代家系,编号为1~12)与两个原种后代缅甸F3代(MF_3)和孟加拉F5代(BF_5)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罗氏沼虾肌肉营养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对试验虾营养价值的评定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罗氏沼虾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证明,以饲料转化率为指标运用BLUP育种技术对罗氏沼虾进行选育不影响其肌肉的营养价值及品质。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 ),俗称青虾、河虾,分布广泛,遍布我国各大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淡水经济虾类。以肉嫩味鲜、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而颇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经久不衰。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大幅度减少以及水域污染的增加,天然捕捞量日渐减少,发展青虾的人工养殖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饲料效率、全虾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日本沼虾的适宜蛋氨酸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鱼粉、小麦面筋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了6组蛋白质水平为36.07%、能量为18.09 kJ/g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各组蛋氨酸实际含量分别为0.38%、0.47%、0.56%、0.64%、0.75%和0.88%。以初始体质量为0.30 g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养殖在规格为0.6 m×0.6 m×0.6 m的网箱中,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由0.38%升高至0.88%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为0.64%时,三者均达到最大值;随着饲料中蛋氨酸水平进一步升高,三者均呈下降趋势。当饲料蛋氨酸水平为0.64%时,全虾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8%组(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全虾的水分、灰分、脂肪和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蛋氨酸需求量为0.70%,占饲料蛋白的1.94%。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维生素E含量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平均初重为(0.243±0.003) g的健康罗氏沼虾幼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各组分别投喂维生素E含量为0.6(对照)、103.4、207.1、412.9和631.7 mg/kg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试验期6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3.4、207.1、412.9和631.7 mg/kg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631.7 mg/kg组的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3.4 mg/kg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 207.1 mg/kg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 631.7 mg/kg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103.4 mg/kg组的肌肉含肉率显著增加(P0.05),肌肉滴水损失显著减少(P0.05); 207.1 mg/kg组的肌肉含肉率显著增加(P0.05),肌肉蒸煮损失显著减少(P0.05); 631.7 mg/kg组的肌肉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 207.1、412.9和631.7 mg/kg组的肌肉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103.4 mg/kg组的肌肉弹性显著提高(P0.05); 207.1和412.9 mg/kg组的肌肉硬度、内聚性、耐咀性和胶黏性显著降低(P0.05); 412.9 mg/kg组的肌肉嫩度显著提高(P0.05)。经折线模型分析,以特定生长率、肌肉蒸煮损失为指标,得到罗氏沼虾饲料维生素E适宜含量分别为169.38、218.66 mg/kg。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169.38~218.66 mg/kg维生素E可促进罗氏沼虾生长,调节代谢,增强免疫,并有效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虾青素对秀丽白虾亲虾抗氧化、繁殖及免疫能力的作用。试验选取3种等氮等脂饲料,通过加入加丽素红(含虾青素),使饲料内虾青素含量分别达到5%、10%、15%,依次标记为低、中、高3种含量组。试验选择雌雄亲虾各90尾,随机分配到18个培育池,每池10尾雌(雄)虾,试验为期10周。结果表明:(1)低含量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低于其余2组(P <0.05),高含量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其余2组(P <0.05)。(2)3组亲虾性腺指数、产卵数量等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中含量组雌虾卵黄蛋白含量高于高含量组(P <0.05),与低含量组无显著差异(P> 0.05)。(3)高含量组溶菌酶活性、转化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其余2组(P <0.05),低含量组核因子含量低于其余2组(P <0.05),高含量组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低于其余2组,白介素含量随虾青素含量增加而提升(P <0.05),3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使用合理含量的虾青素饲料可提升亲虾的抗氧化与免疫力,提升卵黄蛋白含量,从而提升亲虾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野生与养殖三疣梭子蟹营养品质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比较野生和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肌肉、肝胰腺及生殖腺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果表明,粗蛋白质以肌肉中含量最高,养殖蟹平均为81.69%,野生蟹平均为74.02%;粗脂肪以肝胰腺中含量最高,野生蟹为57.28%,是养殖蟹42.42%的1.4倍.共检出38种脂肪酸,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最丰富,其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中的含量;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LIFA)总量及EPA+DHA含量则表现为肌肉>卵巢>肝胰腺(P<0.05);EPA+DHA两者含量之和高达20.21%~36.91%,占PU-FA的2/3以上;C18:2(n-6)、C18:3(n-3)和C20:4(n-6)等PUFA的含量,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景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三疣梭子蟹的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E/T)、与非必需氨基酸(NAA)的比值(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且野生蟹肌肉的E/T和E/N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由此可知,三疣梭子蟹营养组成合理,且野生蟹品质优于养殖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锌含量对日本沼虾幼虾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组织中锌、铜、铁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日本沼虾幼虾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配制锌含量分别为7.11、17.25、26.15、36.89、55.14、73.98mg/kg的6种试验饲料。选取初体重为(0.12±0.01)g的日本沼虾幼虾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0d。结果表明:饲料中锌含量从7.11mg/kg增加到36.89mg/kg时增重率显著上升(P<0.05),而由36.89mg/kg增加到73.98mg/kg时则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系数以36.89mg/kg组最低,显著低于7.11和17.25mg/kg组(P<0.05)。饲料锌含量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成活率,全虾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锌、铜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全虾和甲壳锌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胰脏锌含量呈上升趋势。饲料中锌含量对全虾、肌肉、甲壳和肝胰脏铁含量以及全虾、甲壳和肝胰脏铜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的锌含量不仅影响日本沼虾幼虾的生长性能,而且影响全虾及组织中锌、铜、铁的含量。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日本沼虾幼虾获得最大生长和甲壳锌沉积量的饲料锌需求量分别为31.90和58.62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评价补充微囊氨基酸条件下鱼粉蛋白和发酵酶解豆粕蛋白不同配比对日本沼虾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以发酵酶解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FM组)、25%(R25组)、50%(R50组)、75%(R75组)以及100%的鱼粉(R100组)(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配比分别为1∶0、3∶1、1∶1、1∶3和0∶1),对平均体重为(0.103 0±0.000 2)g的日本沼虾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随后对各组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结果表明:当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配比为1∶1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达到最大,显著高于FM和R100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FM组日本沼虾的血细胞总数及血淋巴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R100组(P0.05);肝胰腺中热应激同源蛋白70和热应激蛋白9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在FM和R2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当发酵酶解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50%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日本沼虾的累计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发酵酶解豆粕可作为日本沼虾饲料中较好的蛋白质源,在氨基酸平衡条件下鱼粉蛋白和发酵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壮、平均初始体重为(0.119±0.004)g的900只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以维生素E乙酯为添加形式,配制6组维生素E实际含量分别为18.31、37.94、66.07、120.25、212.68和388.96 mg/kg的半纯化饲料(分别记为VE1、VE2、VE3、VE4、VE5和VE6组),饲喂8周,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1)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VE1组(P0.05);饲料系数(FCR)变化趋势则与WGR相反,VE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VE1组(P0.05)。2)氨氮胁迫前,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VE3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VE1、VE5和VE6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力(T-AOC)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1和VE6组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量较高,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mRNA表达量则较低。VE3组热休克蛋白60(HSP6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组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和VE2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氨氮胁迫后,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SOD、CAT、GSH-Px活力,MDA含量,Trx、TrxR和HSC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胁迫前相似,HSP60和HSP90 mRNA表达量变化与胁迫前相反。氨氮胁迫可降低日本沼虾肝胰腺GSH-Px活力、T-AOC及Trx、TrxR mRNA表达量,提高MDA含量及VE4、VE5和VE6组SOD活力。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20.25 mg/kg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饲料中添加66.07、120.25和212.68 mg/kg的维生素E可提高日本沼虾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15尾(体重71~139 g、体长13.4~18.9 cm)、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3尾(体重90~147 g、体长14.8~20.4 cm)、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0尾(体重578~639 g、体长31.3~36.7 cm)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68.07%,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分别高出了32.3%、20.6%(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则为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1龄和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P0.05),各样本间肌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本的肝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粗蛋白质含量按照野生1龄、养殖1龄、养殖2龄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呈现与粗蛋白质相反的变化。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而且在含量上养殖红鳍东方鲀大多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红鳍东方鲀肌肉中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且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为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最后为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且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相似,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差异不大(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以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51.54%,但是各样本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均较丰富,其中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DHA的含量分别比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高出了24.7%、27.2%(P0.05),而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EPA+DHA的含量也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由此可知,红鳍东方鲀营养组成合理,且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  相似文献   

11.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青虾为我国和日本特有的淡水虾,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尤以太湖、微山湖、白洋淀、鄱阳湖等出产的野生青虾享有盛名。青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近年来市场价格一直较高,养殖效益好,市场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
亚麻酸(C18∶3n-3,LNA)作为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甲壳动物生长、免疫保护和抵抗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LNA含量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试验配制LNA含量分别为0(L0,对照)、0.5%(L0.5)、1.0%(L1.0)、1.5%(L1.5)、2.0%(L2.0)和2.5%(L2.5)的6种等氮等脂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12±0.01)g日本沼虾幼虾8周。每种饲料投喂5个水族箱(重复),每个水族箱放养50尾试验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水族箱选取10尾试验鱼进行24 h氨氮(水体总氨氮浓度为36.6 mg/L)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均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NA的含量在肝胰腺和肌肉中都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饲料中LNA含量的增加,日本沼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L1.0组达到最高值。L0.5、L1.0、L1.5、L2.0和L2.5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CP)活力以L1.0组最高,但L1.0和L1.5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肝胰腺溶菌酶(LYZ)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L1.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4 h氨氮胁迫后,L0.5、L1.5、L2.0、L2.5组的肝胰腺M 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且以L1.5组M DA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肝胰腺SOD活力和T-AOC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1.5组SOD活力达到最高,L1.0组T-AOC达到最高;肝胰腺GSH-Px活力以L0组最高,但与L1.0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肝胰腺SOD活力为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LNA需要量为1.19%。综上,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1.0%~1.5%)能改善日本沼虾的生长,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缓解氨氮胁迫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植物油(豆油和亚麻籽油)配制3种等氮但脂肪水平不同的日粮(Ⅰ组6%;Ⅱ组9%;Ⅲ组12%),研究其对罗氏沼虾生长、体组织常规组分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质量(1.00±0.01)g的罗氏沼虾幼虾6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网箱饲养60 d。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罗氏沼虾体重、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则以Ⅰ组最高,且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全虾和肌肉中总水分、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罗氏沼虾肌肉中亚油酸、亚麻油酸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n-3 PUFA>n-6 PUFA;而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并且n-3 PUFA0.05);n-6 PUFA中,C18:2n-6(亚油酸)和C20:4n-6(AA)均无显著变化(P>0.05);HUFA含量随日粮脂肪水平增加递减,且Ⅲ组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肝胰腺中亚油酸(C18:2n-6)和亚麻油酸(C18:3n-3)含量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SFA(C14:0、C16:0、C18:0)、EPA及DHA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日粮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综合评价投喂膨化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太湖区捕捞野生鳙(野生组)、膨化饲料池塘主养鳙(池塘组)、网箱生态养殖混养鳙(网箱组)各12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及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重金属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池塘组鳙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鳙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肌肉弹性、凝聚性和胶黏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的鳙肌肉中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鳙肌肉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 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池塘膨化饲料主养鳙的肌肉具有高脂肪及EPA和DHA含量更丰富的特点,但肌肉硬度、回复性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培养液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浓度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使用M199完全培养液培养5 d后换成含ARA的培养液,ARA浓度分别为0(ARA1)、50(ARA2)、100(ARA3)、200(ARA4)和1 000μmol/L(ARA5),测定12和24 h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24h时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原代肝胰腺细胞使用完全培养液时,生长状况良好,能存活15 d左右;ARA5组24 h时细胞活力显著低于ARA1和ARA2组(P0.05);高浓度的ARA降低了12和24 h时Δ4脱饱和酶(Δ4 FAD)、Δ6脱饱和酶(Δ6 FAD)、碳链延长酶6(Elovl6)、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脂肪酸结合蛋白10(FABP10)、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基因表达水平;ARA作用12 h时,ARA2组SR-BⅠ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2和ARA3组FABP1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RA1和ARA5组(P0.05),ARA3组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作用24 h时,ARA2组SR-BⅠ、FABP10和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见,细胞培养液中ARA浓度会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过高的ARA浓度(1 000μmol/L)会降低细胞的活力,适宜的ARA浓度(50~100μmol/L)可促进脂肪酸脱饱和酶、碳链延长酶及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半刺厚唇鱼(P0.05),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野生半刺厚唇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而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值(AAS)均接近或大于1,化学评分值(CS)均接近或大于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9.83和73.20。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质品质较好。研究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营养价值较高,是较优经济鱼类,养殖半刺厚唇鱼的营养价值仍然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以及体重/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主养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稻虾共作和莲田套养虾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肌肉的内聚力显著高于稻虾共作和池塘主养虾(P<0.05),稻虾共作、莲田套养和野生虾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主养虾(P<0.05),各养殖模式虾肌肉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主养和蟹塘混养虾(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持水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与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饲喂6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初始体长(2.05±0.38) cm、初始体重(3.74±0.83) g]12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虾。结果显示:1)饲料糖源对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指数(HSI)和内脏指数(VSI)以葡萄糖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玉米淀粉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最高,蔗糖组、葡萄糖组的FE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糊精组、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α-淀粉组(P0.05)。2)小麦淀粉组的全虾、肌肉、肝胰腺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葡萄糖组的全虾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全虾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α-淀粉组的肝糖原含量最高,是蔗糖组、小麦淀粉组的4倍左右(P0.05),α-淀粉组、葡萄糖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与血清葡萄糖和肌糖原含量呈正相关。3)肝胰脏己糖激酶(H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不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则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得出,6种糖源中,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这2种多糖对罗氏沼虾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可为罗氏沼虾饲料的糖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对日本沼虾幼虾生长、抗氧化、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8%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YH1)、0.5%(YH2)、1.0%(YH3)、2.0%(YH4)和4.0%(YH5)的酵母水解物,获得5种试验饲料。将平均体重为(0.104±0.003) g的1 000尾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平行(50尾/平行),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成活率不受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但当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达到1.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YH1组(P0.05)。2)相比YH1和YH5组,YH3和YH4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YH2、YH3和YH4组肝胰腺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YH1和YH5组(P0.05);YH4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YH1、YH2和YH5组(P0.05);YH5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YH5组肝胰腺免疫性能指标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日本沼虾肠道菌群从门水平上分析,主要以8种优势菌门为主,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衣原体门(Chlamydiae)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从属水平上分析,主要以11种优势菌属为主,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雷诺氏菌属(Reyranella)、几丁质杆菌属(Chitini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军团菌属(Legionella);属水平上的有益菌未因酵母水解物的添加而显著增多(P0.05),但添加一定量的酵母水解物可抑制希瓦氏菌属、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军团菌属等致病菌和潜在致病菌的生长。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可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当添加水平达到1.0%~2.0%时,可提高虾的抗氧化能力;当添加水平达到4.0%时,不仅可以显著改善虾的肠道菌群,还可以提高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根据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建议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1.0%;根据免疫性能分析,建议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4.0%。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评价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营养特性,以8月份湖南省稻田养殖的0~10 g(A_1组)、10~20 g(A_2组)、20~30 g(A_3组)和30~50 g(A_4组)4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定出肉率、肝体比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质构特性、肌纤维特性和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肝体比除了A_1与A_4组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_1组的出肉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随着规格增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A_1组显著高于A_4组(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则随着规格增大而逐渐升高,A_1组显著低于A_3和A_4组(P0.05);在肌肉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和4种呈味氨基酸,4个组的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赖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皆为最高;在肌肉中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7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A_1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A_3组最低。2) A_4组肌肉硬度、胶黏性、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最大,且咀嚼性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A_1组肌纤维直径最小,肌纤维密度最大,且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3)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A_2组最高,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原肌球蛋白(TM)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A_4组最高,A_3组次之,这2组均显著高于A_1和A_2组(P0.05);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和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A_4组最高,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从出肉率以及肌肉粗蛋白质、脂肪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考虑,规格小的0~10 g克氏原螯虾在营养价值上较高;从肌肉质构特性和4个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考虑,规格大的30~50 g克氏原螯虾在肉质口感方面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