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比一般嫁接、断根嫁接、靠接、劈接等4种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工效、成活率、成苗率、嫁接植株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嫁接的嫁接工效、整齐度、商品性、根系活力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嫁接方法(P0.01,下同),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嫁接方法在西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小果型西瓜最佳嫁接方法,对小果型西瓜5种嫁接方法在嫁接工效、田间长势、果实品质和667 m2产量及效益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营养钵育苗的条件下贴接法的嫁接工效高,长势较好,果实品质好,667 m2产量和效益在5种嫁接方法中占优势;顶插接法综合表现仅次于贴接法,贴接法和顶插接法应作为西瓜向集约化育苗方向发展主要推广的嫁接方法;劈接法和靠接法的嫁接工效低,断根嫁接法的嫁接苗成活率最低,不能满足北京地区小果型西瓜的育苗发展现状。因此,小果型西瓜最佳嫁接方法为贴接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顶插接、改良插接、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4种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苗生长和除萌用工的影响,嫁接后置于昼/夜温度为28℃/18℃的人工气候室中管理。结果表明,顶插接的嫁接速率最快,嫁接工效最高;改良插接可显著促进西瓜嫁接苗前期的生长发育,在1叶1心期,改良插接法不仅促进了西瓜嫁接苗地上部的生长,也促进了嫁接苗根系的发育,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而到3叶1心期,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其叶面积显著高于顶插接和改良插接,其光合速率和叶片SPAD也显著高于顶插接,幼苗生长更加整齐,表明在西瓜嫁接苗生长后期,断根嫁接苗有显著优势。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的西瓜嫁接苗除萌次数均为2次,而顶插接和改良插接均为3次,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的除萌时间仅为顶插接的58.7%和44.5%。  相似文献   

4.
以‘特选一号’甜瓜为接穗,‘银光’南瓜为砧木,采用了顶插接、改良插接、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4种嫁接方法,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对甜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甜瓜育苗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甜瓜顶插接嫁接速率最快、嫁接工效最高,嫁接后在昼/夜温度为28℃/18℃条件下,改良插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改良插接和断根贴接的愈合时间短。在一叶一心时期,改良插接和顶插接的嫁接苗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改良插接的嫁接苗根系生长最好;而到三叶一心时期,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的甜瓜嫁接苗生长快,壮苗指数显著高于顶插接和改良插接,断根插接的嫁接苗叶面积最大。不同嫁接方法所需除萌蘖次数和时间也存在差异,断根插接除萌蘖次数最少,除萌蘖用时仅为顶插接的46.3%。  相似文献   

5.
以五叶子冬瓜为接穗,比较了双断根嫁接法与普通插接法对冬瓜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嫁接方法都能显著增强植株长势、提高产量,而双断根嫁接苗优势更明显。在结果前期,普通插接法嫁接的植株生长优于双断根嫁接。结果期,双断根嫁接苗的功能叶片大小、单瓜质量、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优于自根苗,且田间植株死亡率极显著低于自根苗。与普通插接法相比,双断根嫁接的果实果肉更厚,单瓜质量更高,增产潜力更大,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西瓜不同嫁接方法生产效应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对西瓜顶插接法、断根嫁接法、单子叶靠接法等3种不同嫁接方法嫁接苗田间生长情况和生产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顶插接法嫁接西瓜产量高,长势较好,应作为主要推广的嫁接方法;单子叶靠接法植株长势旺,成活率高,抗逆性强;断根嫁接法嫁接苗在前期低温阴雨等不利条件下,表现为长势明显偏弱,易发生凋萎、僵苗等生长不正常情况,成活率低,生长速度偏慢,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7.
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博耐33E"黄瓜为接穗,以自根苗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靠接、插接、断根嫁接、劈接4种嫁接方法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嫁接法幼苗成活率最高,插接法次之,劈接法成活率最低。嫁接苗在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光合作用、保护酶活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自根苗;断根嫁接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嫁接苗。嫁接可显著增加幼苗的保护酶含量,提高幼苗的光合速率,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嫁接工效和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嫁接方法如插接、切接等均保留砧木老根系。断根嫁接是在插接的基础上去掉砧木老根系,在嫁接愈合的同时诱导砧木产生新根。断根嫁接在西瓜上的研究较多,具有嫁接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以"巨根"辣椒为砧木,"龙椒六号"辣椒为接穗,以砧木不断根常规嫁接和辣椒自根苗分别作为对照,研究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对辣椒嫁接苗愈合及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辣椒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双断根套管嫁接可有效预防辣椒嫁接苗的徒长,显著提高壮苗指数。辣椒双断根套管嫁接时,砧木与接穗结合部的伤口愈合与砧木根系再生同时进行。嫁接可以有效提高根系活力,采取双断根套管嫁接后根系活力的提升更显著,根系活力随着嫁接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双断根套管嫁接始终显著高于常规嫁接苗。2种嫁接方法之间的输导组织运输能力差异不显著;与自根苗相比,2种嫁接方法的输导能力在结合部愈合前期显著降低,在结合部完全愈合、嫁接苗成活后(嫁接后20 d)输导能力显著提高,且双断根方法略高于常规嫁接。  相似文献   

10.
从断根嫁接对嫁接工效、秧苗素质、嫁接苗生长等的影响,断根嫁接前、中、后期的环境条件控制、砧木和接穗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瓜类蔬菜断根嫁接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断根嫁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斌  黄远  别之龙 《中国瓜菜》2011,24(2):32-34
为了确定生产中西瓜断根嫁接苗砧木最佳播种密度,采用50孔塑料穴盘,研究了砧木不同播种密度(每穴1粒、每穴2粒、每穴3粒)对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每穴播种1粒.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最高;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砧木苗徒长,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下降.综合考虑嫁接苗质量和育苗成本,认为对50孔穴盘而...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西瓜断根嫁接苗最佳的出圃时期,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苗龄下西瓜断根嫁接苗形态和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西瓜断根嫁接苗的最佳出圃时期为2叶1心至3叶1心期,对应的日历苗龄为嫁接后21~24d,此时嫁接苗生长受根域体积的限制较小,嫁接苗的质量较高。生理苗龄大于3叶1心则会导致接穗徒长,下部叶片衰老黄化,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定植后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砧木和接穗苗龄对顶插接法西瓜嫁接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砧木和接穗苗龄对顶插接法西瓜嫁接苗成活率、嫁接苗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砧木苗龄的增大,嫁接苗的根系活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数、接穗干质量、嫁接成活率、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各异;随着接穗苗龄的增大,嫁接苗的嫁接成活率、叶片数、茎粗、接穗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西瓜嫁接苗的质量,发现接穗苗龄9~13d、砧木苗龄11~15 d的西瓜嫁接苗隶属函数值较大,是适合西瓜顶插接法的接穗和砧木最佳苗龄时期。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西瓜不同苗龄进行叶柄插接,通过对嫁接苗的成活率、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西瓜苗待子叶展平时;子叶展平,生长点稍有突起时;西瓜苗第一片真叶半展开时这3个时期进行西瓜叶柄插接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不同嫁接方式(靠接、双根嫁接、双断根嫁接)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前期,双根嫁接黄瓜长势最优,而在黄瓜快速生长期,双断根嫁接与双根嫁接黄瓜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对黄瓜品质而言,双断根嫁接黄瓜明显优于双根嫁接。综合长势与品质指标,该试验认为双断根嫁接是一种获得高产优质的嫁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戴宇婷 《蔬菜》2023,(4):19-21
为探索适合密云地区秋冬季节原味番茄的栽培方式,选取原味番茄“原味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靠接法和插接法2种不同嫁接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测定了嫁接成活率及工效,生育期、抗逆性、商品性等不同指数。结果表明:原味番茄品种经嫁接后长势旺盛,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生长量均较自根苗显著增加,产量提高10%以上,且能够保持较好的口感。经综合比较,插接法更为省工,适合在密云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用劈接、斜切接2种方法进行辣椒嫁接,记录每1 h嫁接株数、调查成活率,比较2种嫁接方法培育的嫁接苗的株高、茎粗等。试验结果表明,斜切接法省工、速度快,嫁接苗成活率高;嫁接方法对嫁接苗长势和辣椒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嫁接方式对西瓜枯萎病防效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瓜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土壤上,以台湾农友小兰为接穗、本地长颈葫芦为砧木,探讨了不同嫁接方式对西瓜枯萎病防效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西瓜自根苗比,采用断根嫁接法或是双断根嫁接法,西瓜苗根系发达,定植后发棵快,生长旺盛,光合速率增强;枯萎病发病率低,防效达82.6%~86.2%;西瓜667 m2产量2 673~2 925 kg,增产44.5%~58.2%,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达11.2%~11.8%,提高了9.8%~15.6%,其中双断根嫁接法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