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将16~26 kg左右的40头三元杂交皮梅猪[(梅山×皮特兰)×大约克夏]随机分成试验组(发酵床)和对照组(水泥地面),研究沿江沿海地区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猪肉平均pH值、猪肉平均滴水损失、猪肉平均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水泥地面饲养,发酵床养猪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发酵床技术研究发酵床对冬季羔羊腹泻率、生长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连续进行3批试验,每批选择30只刚分娩且产双羔的杂交母羊,随机分到2栋建筑结构相同的有窗密闭舍内,一栋地面改造为发酵床(试验组),另一栋作为对照组。羔羊随母哺乳,单栏饲养7d后转出,每组随机分为3栏,转入半开放舍,继续饲养至60d断奶。结果显示,试验1~7d,试验组羔羊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出生到断奶,试验组羔羊腹泻率、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2.49%、2.95%(P<0.05)。试验7d时,试验组羔羊体高、体长和胸围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71、0.56、0.66cm(P<0.05)。试验8~30d,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2.59%(P<0.05);整个试验期(1~60d)内,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日龄时试验组羔羊体重较对照组提高13.42%(P<0.05)。试验组羔羊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葡萄糖(GLU)、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45%、3.34%、10.49%(P<0.05)。研究表明,初生羔羊7d内采用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哺乳羔羊断奶前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改善羔羊的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型环保养猪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日本洛东式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新型环保养猪和传统养猪两种不同的养猪生产方式,观察、分析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猪舍环境、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经济效益.选用200头杜×长×大70日龄育成猪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0头,对照组40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环保养猪比传统养猪日增重提高3.13%,饲料报酬提高7.67%,猪舍氨气浓度减少62.3%,发病率降低80.5%,经济效益提高15.31%.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比较了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的养殖效果.通过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仔猪95 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30头)饲养在水泥地面圈舍,试验组1(30头)和试验组2(35头)饲养在发酵床圈舍.试验组2全程饲喂添加了0.5%益生素的饲料,试验组1饲料中不添加益生素,饲养137后出栏.结果表明:在各组平均断奶体重10.3 kg的情况下(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出栏时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01.98 kg、105.64 kg、108.00 kg;料重比分别为2.62、2.51、2.61;死淘率分别为5.0%、1.7%、8.9%.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头平均增重分别高出对照组3.87 kg和6.41 kg,试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2的出栏重和每头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发酵床养猪没有显著效果,使用益生菌效果显著.试验组2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0.103(3.94%),说明饲料利用率明显较高.另外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9%和7.2%,说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猪只免疫力较高,抗病能力强.通过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分析,发现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7.
高丽南  王思珍  冯霞 《猪业科学》2010,27(11):44-45
为了探讨生物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生产效益的不同,试验选用600头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3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42%(P<0.05)和2.76%(P<0.05).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说明生物发酵床养猪既环保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4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发酵床猪舍;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在日粮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日增重(840~874 g)、料肉比(3.01~3.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降低20.7元(按增重90 kg计算);眼肌面积、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5%(P<0.05)和3.04%.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含量,粗脂肪提高15.12%(P<0.05),精氨酸提高12.58%(P<0.05);发酵床猪舍不会造成肌肉中铜、铅、砷、汞、镉、铬的残留超标.结果显示,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改善胴体品质,节省用水,特别是猪舍臭味明显减少,无粪尿污水外排.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养猪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16.35±2.33) kg杂交猪(本地白♀×大约克♂)猪18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次重复,每重复8头公猪,7头母猪.第1组为对照组,用传统水泥地圈栏;试验2组采用负压抽风发酵床圈栏;试验3组采用负压抽风+水帘降温的发酵床圈栏,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试验2、3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29%(P<0.01)、13.34%(P<0.01);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78%、6.06%;发病率降低了14.52%、19.35%;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2.16%、3.55%;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猪肉品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的要求,因此发酵床养猪对猪的生产性能以及猪肉的食用安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择8个父系56头体重25 kg左右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封闭式饲养模式,试验组采用"发酵床+运动场"养殖模式。经过104天的饲养试验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10头猪进行屠宰,测定肉质。结果表明:试验组生猪日增重达到746 g,比对照组提高了1.50%,而对屠体剥离结果无显著影响。同时,试验组肉色、大理石纹正常,肉质优良。可见,"发酵床+运动场"养殖模式饲养里岔黑猪是可行的,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