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紫山药因其块根表皮和肉色呈紫色而得名,其根茎药食兼用,营养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湘西北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紫山药生产,生产中,一般于4月中旬直播块根切块,播种时薯皮面朝上,播种后及时破膜放苗,中耕除草,加强肥水管理,并搭"人"字架,适时引蔓整枝,化控藤蔓生长过旺,药控病虫害,及时采挖,正确贮藏,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
紫山药传统栽培存在种植采收费工费时、块茎生长畸形、产量不高等问题,绵阳农科院从各地引进适合川西北种植的紫山药品种,并联合江油宝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究出长柱形紫山药栽培槽浅生栽培技术,克服了普通山药深沟栽培严重破坏土壤耕层的弊端,该技术不仅省工省力、节约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紫山药的商品性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山药又名薯蓣、野山药、淮山,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药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4.
黄淼 《长江蔬菜》2008,(3):21-22
山药又名薯芋、长芋,属薯芋科,以肥大的块根供食用,其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些年,在崇明地区种植的山药规模逐年扩大,其中长  相似文献   

5.
紫山药是一种喜温类植物,主要在我国南方种植,因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引种试验表明,紫山药在北方地区,起垄栽培比凹沟栽培产量增加20%左右。紫山药(Dioscorea alata L.),又名大薯、参薯、脚板薯、紫莳药、紫淮山。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属草本蔓性植物,为薯蓣科薯蓣属参薯种中的一个紫色类  相似文献   

6.
紫山药是一种喜温类植物,主要在我国南方种植,因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引种试验表明,紫山药在北方地区,起垄栽培比凹沟栽培产量增加20%左右。  相似文献   

7.
1 紫山药的起源紫山药(Dioscorea alata L.)为薯蓣科薯蓣属参薯种草本蔓生性食用植物,又名大薯、参薯、脚板薯、紫莳药、紫淮山[1].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诸省的温暖地带,如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台湾等地,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另外非洲也有大面积栽培;而在北方地区种植较少.实际上它是野山药和褐苞薯蓣共同进化而来的一个栽培种,属于山药的近缘植物,不过其性状、品质都和山药十分接近,民间一般都把它当作山药来栽培,也选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环境优良,并经土壤有机认证的区域建立紫山药有机种植基地,在有机紫山药生产的农事操作中应注意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多年的实践表明,采取土壤及种薯消毒、合理密植、轮作换茬、间作、套种等农业措施,同时采用灯光诱杀、插黄色粘虫板、性信息素诱捕、生物防控、生物源农药等集成技术,能有效控制病害虫的发生,使有机紫山药丰产,确保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山药以块根为主要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食用和药用保健之佳品,且耐贮运,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种植山药宜选择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为好,土层越深,块根越大,产量也高。现将山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播前准备在初冬季节深翻土壤70~80cm,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500kg左右。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面,深翻入土,肥土混合均匀,然后耕翻平整。大面积种  相似文献   

10.
山药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越  赵晓燕 《蔬菜》2005,(2):32-33
山药根茎肉质洁白细腻、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但由于山药块根的收获季节比较集中,鲜山药水分含量大,占地面积大,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山药进行系列加工研究,可以有效延长山药的贮藏期,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但综合开发利用山药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种植、收获、贮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1.
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又名薯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中明确记载山药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的块根.山药种植历史悠久,且药食兼用,《本草纲目》中描述山药为"白而且佳,愈疾而补"的一种药材,具有药用价值;杜甫有名句"充肠多薯蓣"的记载,说明山药自古食用.山药是山东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华龙 《上海蔬菜》1996,(2):42-42
山药又名怀山、薯蓣、白苕或大薯,属薯蓣科,山药属.以块根供食,含有淀粉、蛋白质等许多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除作为珍贵的蔬菜外,还有滋补和药用的功效.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深爱群众喜爱的特种蔬菜.一、特征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蔓性植物,有棍棒状、掌状和块状等多种形状.外表有赤褐、淡褐等色.肉带丝状白色,叶互生心脏形,叶柄长,侧枝多,多数为单叶.有的品种叶腋会形成气生块茎,称为零余子或山药豆,俗称山药果,可供繁殖和食用.雌雄界珠、花小,黄色或白色,簇生,呈穗状少有结实.大都用块根繁殖.我们引进的品种以棍棒状山药为主.山药性喜温暖,块根在15℃左右开始发芽,25℃~28℃时生长最为适宜.块根耐寒,在0℃以下不致受冻,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越冬.此外,山药较耐阴,耐旱.山药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砂壤上生长最为适宜.不论何种土壤,山药都不宜连作.  相似文献   

13.
黄河故道的江苏段沙壤层深厚,透气透水性好,特别适宜于块根、块茎类蔬菜生长,现已形成以丰县、睢宁县、涟水县为代表的根茎类蔬菜种植基地,其中山药占有一定的面积,并且品种也由淮山药一统天下变为大和山药、淮山药、菜山药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以紫山药和橘子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紫山药橘子营养罐头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终产品进行一般营养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紫山药橘子营养罐头最优工艺参数为紫山药和橘子灌装比例为1∶1、固体含量55%~65%、糖浓度31%、柠檬酸浓度0.11%、维生素C浓度0.10%、紫山药预煮时间12min。此条件下紫山药橘子营养罐头含有维生素C 45.22mg·(100g)~(-1)、多糖0.81g·(100g)~(-1)。所得罐头具有一定营养功能和紫山药、橘子独特的清香风味。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云南、湖南3个产地的紫山药为试材,用酸性乙醇溶液对紫山药中花色苷进行提取,并用pH示差法测定了3个产地紫山药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浙江、云南、湖南产地的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5.7、21.0、16.7mg/100g,浙江产紫山药花色苷含量优于其它2个产地,该研究结果为紫山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紫山药和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风味、色泽、口感均优良的紫山药魔芋保健果冻。利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确定紫山药魔芋果冻的最佳配方为:20%紫山药汁,12%蔗糖,0.4%柠檬酸,0.8%魔芋复配凝胶剂(魔芋粉∶琼脂∶明胶的配比为2∶3∶2);并在75℃条件下煮胶10分钟;所制得的果冻具有天然的紫色、口感爽滑、酸甜可口,既具有紫山药特有的清香,又具有紫山药和魔芋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唐区林  薛昉  古松 《长江蔬菜》2015,(23):28-30
传统的长形山药栽培不仅对耕地的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地下水位要求非常严格,适宜种植的耕地非常少,而且采挖非常费工,易损伤肉质根。自紫玉山药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及配套的浅生栽培技术问世以来,适宜种植长形山药的耕地不仅非常广泛,而且产品采挖费工少,肉质根的产量、品质、商品性状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山药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1.4%,并含有多种维生索和胆碱等.营养价值较高。山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块根10℃以上开始发芽,茎叶生长以25~28℃为最适,块茎膨大以20-24℃最快:我国除东北和西北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山药栽培。现将山药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块状菜用紫山药是山药中的一个特色品种,既可作为餐桌上的佳肴,又可作为保健药材。山东济宁南阳湖农场首次在济宁地区成功引种紫山药,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紫山药机械起垄、大垄双行覆膜高效栽培模式,包括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紫山药为特色蔬菜新品种,营养价值高。南充作为川东北农业第一大市,首次引进紫山药栽培。我们设计正交试验对其株行距、施肥方案进行研究,形成适合川东北地区气候地理特点的紫山药高产栽培技术,每667 m2产量可达1 700 kg以上,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