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优6078是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199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我县从1997年引入试种,1998年大面积示范推广,现已成为我县籼型杂交稻主产区的主要早稻组合。 1 亲本特性……  相似文献   

2.
Ⅱ优131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泉恢131组配的杂交水稻三系籼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2004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突出,高产稳产。2005年继续引进我乡上春、古春、  相似文献   

3.
川香优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和自育恢复系组配而育成的优质杂交香稻。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我们从四川省农科院引进该品种5千克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我县山区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郭华 《福建农业》2006,(3):9-11
杂交稻“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中晚熟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4-2005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烟后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 1994年我站从重庆市作物研究所引进该所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穗重型杂交水稻新组合——Ⅰ优6078。在达县赵家镇五村十社唐贵林家试种了0.83亩,获得了亩产742公斤的好收成。1995年我县示范种植了1.2174万亩,分布在海拔360~650米的不同区域的7个区32个乡(镇)。于8月中旬经省、地、县农业部门领导和专家对有代表性的46块稻田、49.79亩的“Ⅰ优6078”,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85公斤,比同区域种植的杂交稻汕优22、汕优多系1号、岗优22  相似文献   

6.
京福I优527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昕用新的不育系京福1A,与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晚稻中熟优质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怍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自2005年旱季引进种植.表现植株形态好,抗性强,产量高,采质优,增产,增收显著,是适合我县种植的早晚兼用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Ⅱ优13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131系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Ⅱ-32A×泉恢131组配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2004年引进试种,表现突出,高产稳产;2005年示范推广312 hm2,经县科技局和农业局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实地验收,平均每667 m2产量612.5 kg.该品种大田表现为高产、增产潜力大、抗病性较强、适宜我县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做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新茄5号是乌鲁木齐县种子站育成的中熟一代杂交种,2005年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6年我县引进新茄5号在城关镇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果型好。  相似文献   

9.
Ⅱ优1273系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福建省种植业管理局确定为超级稻的主推品种。2004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5—2006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晚稻种植,表现植株形态好。抗性强,丰产性好,增产、增收显著,每亩产量600-700公斤,高的超过750公斤。  相似文献   

10.
张光弟 《农业与技术》2005,25(3):123-124
吉科豆1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利用生物技术育成的新品种,2001年通过吉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为推广品种,2003年1月1日获得新品种权。2001年我县引进试种,表现高产、稳产、耐密、适应性强等特点,根据我县三年试验试种情况将吉科豆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118-118
重庆动植物良种创新工程自1997年启动以来。累计投人科技资金1000余万元。育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品种15个。重庆市审定品种63个,其中,杂交水稻新品种q优系列率先走出了国门。  相似文献   

12.
Ⅱ优183系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83配组而成的中籼杂交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今年引进我县松港沙头、赤岸村等地作晚稻试种2公顷,表现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抗寒性较强、米质较优等特点,在热资源偏少的闽东稻区作晚稻种植具有推广价值。现将试种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宁夏农林科技》2007,(6):F0003-F0003
1 品种来源 优引3号是由作物所水稻室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课题组从吉林引进的材料中,经系统选育于2003年育成。2007年2月通过宁夏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4.
Ⅱ优416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6,7(2):F0003-F0004
审定情况:2004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04021;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 作物种类:杂交水稻 品种名称:Ⅱ优416 品种来源: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用Ⅱ-32A与自选恢复R416配组而成  相似文献   

15.
京福Ⅰ优527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的新不育系京福1A,与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晚稻中熟优质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自2005年早季引进种植,表现植株形态好,抗性强,产量高,米质优,增产、增收显著,是适合我县种植的早晚兼用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16.
Ⅱ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Ⅱ-32A与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中、晚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004)。长汀县于2008年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表现群体整齐,生长健壮,丰产性好,米质优,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曾永德 《农技服务》2004,(11):29-29
中优177是贵州贵大神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水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全生育期151.2天,比对照汕优63(下同)早熟  相似文献   

19.
<正>Ⅱ优318(原名双富一号)是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双丰农科所共同选育,以Ⅱ—32A与富恢318配组选育成的高产优质的中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德化县引进作中稻试种,表现稳产、高产、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强、米质较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2008—2009年,在我县较大面积种植,表现良好。现将Ⅱ优3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米山  相似文献   

20.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引进质不育系中9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30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