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檀木名实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檀木的来历、国产檀树种类以及进口的檀木树种后,考证了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所说的檀,究竟是何树种。经查明,李明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檀、似无定指。清、吴其睿著《植物名实图考》中定为黄檀,似论据不足,经多方考证,《诗经》中所说的檀应为青檀。  相似文献   

2.
雷佳的音乐被称为新国风音乐。国风出自《诗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檀木名实录     
在论述檀木的来历、国产檀树种类以及进口的檀木树种后 ,考证了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所说的檀 ,究竟是何树种。经查明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檀 ,似无定指。清 ,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中定为黄檀 ,似论据不足。经多方考证 ,《诗经》中所说的檀应为青檀。  相似文献   

4.
艺海咏鸟多奇葩○鲁莽鸟儿美丽的羽毛、婉转嘹亮的歌声、候鸟南来北往地迁飞,都是文人墨客吟颂的主题,历代留下的大量名诗佳篇,为文苑增添了无数绚丽的奇葩。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提到了30多种鸟,其开篇《关雎》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以水鸟...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2013,(2):58-58
汉魏乐府多叙事诗。继承《诗经》的赋比兴之风韵,惠泽唐诗关注民生之风貌。汉乐府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时使用的效庙歌辞.  相似文献   

6.
读《伐檀》     
读《伐檀》李积久涟猗·直猗·沦猗魏风《伐檀》是《诗经》中最具有反抗与批判精神的名篇之一,因此这首诗成为儿童诗歌读本、中学语文课本乃至大学教材必选篇目。全诗分反复咏叹的三章,每章前三句写劳动场景:“坎坎”之声、“伐檀”之劳、“河水”之景,一派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7.
“诗情都为饮茶多”王本泉中国是茶之国,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同时又是诗之国,历代诗人墨客以茶抒情,以茶遣兴,以茶交友,以茶联谊,不知写下了多少绚丽多彩的咏茶诗篇。茶涛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大雅·绵》里就有“周原,堇茶如饴”之句。两...  相似文献   

8.
说桃     
说桃梁岩桃,别名仙桃、寿桃、寿果,是当今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水果之一。桃原产于我国西北高原,后传至华夏神州和世界各地,系蔷薇科李属果树。它源远流长,河南殷墟遗址出土文物有桃核,古籍《诗经》里有记载,栽培历史达3000年以上。其品种繁多,《尔雅》载有“山...  相似文献   

9.
鸟与鸟文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带来了春天的音韵、春天的色调。它不愧为林音的“歌手”、云间的“花朵”、美丽的“宠儿”、春天的“使者”。鸟成为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由来已久,在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共305篇,其中提到鸟的就有70多篇...  相似文献   

10.
鸟与鸟文化     
鸟与鸟文化□李盛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带来了春天的音韵、春天的色调。它不愧为林间的“歌手”、云间的“花朵”、春天的“使者”。鸟成为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由来已久,在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共305篇,其中提到鸟的就有70多...  相似文献   

11.
魏霞 《河北林业》2020,(1):34-35
早在四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采摘野菜,品食野菜,并且吟唱成歌,写在了甲骨绢帛上,记录在一册册的《诗经》里。摇曳在诗经里的野菜,汲取了诗歌的营养,不仅是生活的菜肴,更是心灵的寄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国风周·南关·雎》荇菜俗称水荇菜、野芹菜。新生的荇菜,嫩得能掐出水来.  相似文献   

12.
宁夏枸杞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枸杞在我国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上山采枸杞的记载。可见,早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就知道栽培利用枸杞了。唐宋以来的医书及其他诗文,都有记述。在古代,枸杞主要分布在3个地区,一是甘肃的张掖(古称甘州)一带,产品称"甘枸杞";二是宁夏中宁、中卫等地,产品称"西枸杞";三是天津地区,据说是从宁夏引进的,产品称"津枸杞"。其中宁夏枸杞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早已畅销全国,成为古代的贡品。如今,宁夏枸杞畅销国内外,成了宁夏的古老名牌产品,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棠梨(散文)     
阳春三月攀登昆明西山,正值棠梨花怒放。一树树,一丛丛,散布在丛中、村旁、道左,如繁霜初染,似残雪将融,把山野装点得分外妖娆。棠梨,作为一种常见树,许多书都说“各地均有”,但我那重庆市长寿县的家乡,却偏偏不见生长。以致,最初我只是在《诗经》中,才与它有缘相会。《诗经》中的《甘棠》《林杠》等篇,都是绿菜梨而触发诗兴的。《甘棠》见于《召南》;两篇《林杠》,则力别见于《唐风》和《小雅》。《甘棠》最能使人难以忘怀。因为,它反映了这样三则故事佐周斌王天局的政治家召公巡行乡邑,不烦地方接待,庆狱处事于一株棠树…  相似文献   

14.
花卉──盘中佳肴赵兴华鲜花入菜,史称“花馔”,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诗经·风》中有“采蘩初初”这句,“蘩”就是野菊。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辞句。2000多年前国人即有食花的爱好。可见我国人民食花源远流长。到唐宋时,民...  相似文献   

15.
荷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几千年来,华夏儿女以咏荷的诗词精品,用颂荷的翰墨丹青,不断弘扬和挖掘着荷花的人文精神。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吟唱,到近代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下的风情韵致;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气象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等等……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荷莲文化。欣赏诗词歌赋固然能感受到荷花的婀娜、高雅、纯洁,但往往停留于表面之上,若从荷花品种名称上赏析,则可由表及里,更深一层体会荷花的文化内涵。下面试举一些荷花品种名称…  相似文献   

16.
植树造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就有植树传统,如《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风·定之方中》也记述了“树之棒栗,梧桐律漆,琴瑟”,说明当时已在庭院植树。在我国古代,植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紧密相联。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相发明了春蚕织丝的方法。为了养蚕制衣,就要植树。至迟在围代,中原地区就已出现大片桑园。(诗‘魏风·十亩2阎》载:“十亩之间合,桑者阐闲兰”,“十亩2外生,桑者泄池兰”。白的不仅田团植桑,家与分也常植树。孟子说:“五亩2宅,树立以柔。”《诗经·小雅·小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积累的丰富的林业科学技术知识,不仅散见于《诗经》、《周礼》、《尔雅》、《齐民要术》等各种古籍之中,而且还有专著。如《南方草木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志,《竹谱》是中国最早的竹类专著,《植物实名图考》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图谱。  相似文献   

18.
草木解读     
草木文化,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诗经》以草木人篇的至少有九成。信手一翻,《苤莒》、《卷耳》、《何草不黄》、《票有梅》……琳琅满目。首篇《关睢》便是“参差荇莱,左右流之”。“荇菜”乃普通植物,那样早便入了诗,足见草木与文化结缘之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在先秦的《诗经》、《管子》、《楚辞》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汉代《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38年重修上林苑,广种奇花异草,对有些亚热带或暖温带的植物,则专门建宫栽植,如葡萄宫、扶荔宫等。西晋嵇含撰写的《南方草木状》一书...  相似文献   

20.
植物,远去兮汪政再一次打开《诗经》时,我十分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以往岁月里对它里面那么多蓬蓬勃勃的植物竟然视而不见。单《国风》160篇,涉及到的植物就达百种,“诗经”时代的诗人们大都从植物开始他们的抒情:“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陟彼周行。”“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