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秀珍菇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在棉籽壳培养基中,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 cm.d-1;杭农1号及秀珍菇5号原基形成时间最早;生物学效率以秀珍菇5号最高,达87.97%。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本项试验通过液体菌种制作,从菌株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为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它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质对秀珍菇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山核桃壳、桑枝屑及棉籽壳3种不同基质栽培秀珍菇,测定了3个配方中秀珍菇菌丝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并对3种基质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以及灰分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棉籽壳配方中秀珍菇菌丝长势最好,菌丝粗壮洁白,生物学效率也最高,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44.74%;营养成分检测表明,利用山核桃壳栽培的秀珍菇除了总糖含量低于棉籽壳和桑枝屑培养基栽培的秀珍菇外,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及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后2个配方栽培的秀珍菇.  相似文献   

6.
以芦笋秸秆为栽培基质与玉米芯、木屑、麸皮等材料经科学配制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对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秀珍菇长势良好,在笋秸秆含量为80%的情况下,基质透气性好,菌丝生长速度快,随着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的增加,基质透气性差,菌丝生长速度较缓慢。从秀珍菇的产量来看,配方5的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70.52%,配方1的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为60.54%,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配方1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投入产出比为1:5.45,成本较配方5降低约23.97%。  相似文献   

7.
通过液体菌种制作,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产量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60-63
本试验在秀珍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柴屑替代部分棉籽壳进行栽培,测定不同配方的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漆酶活性。结果表明:配方4(棉柴屑40%、棉籽壳40%、麦麸18%、石膏1%、糖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原基形成天数最短,产量最高。不同栽培料配方的漆酶活性差异较大,但均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较高,随菌龄的增长至子实体成熟,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得出,配方4是棉柴屑替代棉籽壳栽培的最佳配方,漆酶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秀珍菇菌丝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熟料袋栽的方式栽培秀珍菇,以生物学效率、菌丝生长粗壮程度等指标筛选出草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最优配方。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菌渣含量82%的处理组设为空白对照,剩下3个处理组分别含甘蔗渣50%、50%、42%,与空白对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草菇菌渣50%、杂木屑32%、麦麸15%、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配方栽培的秀珍菇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20.3%,其菌丝生长速度达到7.3毫米/天,菌丝颜色较白,生长粗壮,是本试验最优配方。用此配方栽培秀珍菇可节省成本,提高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优良菌株.[方法]对9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秀珍菇9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密,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5.09%和82.08%.[结论]秀珍菇9号是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1.
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袋料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方对秀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秀珍菇高产原料配方为锯末 49%、棉籽壳 49%、糖1%、碳酸钙 1% ,生物学效率达 162 .6%。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宜济源地区栽培的高温平菇品种,利用日光温室熟料袋栽技术,对引进的6个平菇新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及生物学效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丰1号、夏福2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菌丝长势强,菇盖肉厚,菇柄短,商品性好,耐高温能力较强,抗病性强,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适合在济源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蟹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原基形成需要10~16℃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13~18℃,出菇温度14℃出菇品质最理想。蟹味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55%,培养基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很弱。原基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80%~95%。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光线不能抑制生长.能够使菌丝色泽变深,原基形成需要光线刺激,光照与原基形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暗易导致蟹味菇白化,产品质地不佳。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使用苹果渣进行袋料栽培秀珍菇试验。根据栽培料中苹果渣比例的不同设置5个处理,以无苹果渣为对照。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苹果渣可以加快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并提高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因此,将苹果渣作为替代料来生产秀珍菇切实可行。当栽培料中苹果渣含量为35%时,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当苹果渣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最快;当苹果渣含量超过65%时污染率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最适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了26个培养料配方,调查各个配方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配方16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 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 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4.6%,每袋利润0.77元;配方9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 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 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6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宜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籽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秀珍菇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双链RNA(dsRNA)病毒检测,为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菌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秀珍菇退化菌株菌丝拮抗、菌丝生长速度及出菇试验,与正常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比较,通过ITS扩增,利用RAPD、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开展dsRNA病毒检测,分析秀珍菇菌株的退化原因.[结果]秀珍菇退化菌株X9和X13与正常菌株X5、X6及对照菌株X15间存在拮抗反应,当培养基的pH低于5.0时,退化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下同).退化菌株X13菌丝的生长速度(4.95mm/d)、常温出菇单袋产量(73.34g/袋)及低温刺激出菇单袋产量(107.69g/袋)均显著低于正常菌株和对照菌株.分子标记分析未发现供试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dsRNA病毒检测发现供试菌株均存在dsRNA片段,其中退化菌株X13存在特异的dsRNA片段.[结论]秀珍菇退化菌株可能受dsRNA病毒感染,适应环境能力变弱,产量降低,生产上应注意菌株来源,避免使用退化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品种.[方法]该试验利用桉树皮栽培9个秀珍菇品种,测定各品种在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在桉树皮培养基里的菌丝生长速率、部分生物特性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筛选出了品质与台湾秀珍菇媲美、适合利用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品种:秀珍195、秀珍菇18、秀珍菇163.[结论]秀珍195、秀珍菇18、秀珍菇163、台秀这4个品种适合利用桉树皮栽培,且菌丝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5个平菇品种与当地广泛栽培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比较平菇品种菌丝长势及生物学转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苏引6号及新科106的菌丝生长洁白粗壮,生长速度快,出菇整齐,菇形好,生物学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工厂化生产中采过1茬菇的杏鲍菇废菌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与浓度的糖分对废菌袋中杏鲍菇菌丝恢复生长的影响,以及覆土成分和覆土时间对废菌袋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海藻糖0.50%0.75%的溶液浸泡废菌袋6 h有助于菌丝恢复生长与抗杂菌能力的增强,并促进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在含陶砾10%的黄土中添加10%0.75%的溶液浸泡废菌袋6 h有助于菌丝恢复生长与抗杂菌能力的增强,并促进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在含陶砾10%的黄土中添加10%20%的废菌渣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生物学转化率;菌袋覆土的最佳时间是在菌丝恢复生长后的第920%的废菌渣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生物学转化率;菌袋覆土的最佳时间是在菌丝恢复生长后的第912天;在覆土中添加0.75%12天;在覆土中添加0.75%1.00%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并使生物学转化率提高到87.3%1.00%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并使生物学转化率提高到87.3%89.7%。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不同秀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1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ITS分子鉴定,比较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的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筛选出适应性好、耐高温的秀珍菇菌株.本文研究发现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葡萄糖为秀珍菇最适的碳源;豆粉和硝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