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是虾虎鱼中较大的淡水名贵种类。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淡水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须依靠名优苗种业先行。泰国笋壳鱼全人工繁育、养殖的引进、开发成功,为淡水养殖业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优养殖品种,在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在广东  相似文献   

3.
笋壳鱼     
笋壳鱼学名尖塘鳢,南于其体形似笋壳,故名笋壳鱼。该鱼宦在华东、华南等地区养殖。畅销澳洲、东南亚、港粤台及我国华南等地区。目前市场批发价每千克在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8,(10):35-36
笋壳鱼是广东食肆中的一种高档鱼,不少食客特别是省外食客对其知之甚少。其实.笋壳鱼为鱼纲鲈形目塘鳢科塘鳢属尖头塘鳢.因形似笋壳,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正>笋壳鱼是广东食肆中的一种高档鱼,不少食客特别是省外食客对其知之甚少。其实,笋壳鱼为鱼纲鲈形目塘鳢科塘鳢属尖头塘鳢,因形似笋壳,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笋壳鱼学名斑尖塘鳢,属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体形似笋壳,故名。原产于东南亚,最大个体5~6公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淡水鱼品种。笋壳鱼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层和草丛中,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适温15~35℃,最适温25~35℃,10℃以下死亡;能在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咸淡水中生长,二龄性成熟,4~11月为生殖期。幼鱼以水中微生物为饵,成鱼捕食小鱼发市场平均每天进口笋壳鱼约1000公斤,其中一半调出省外、一半批发到各地酒楼饭店,每公斤价格长年保持在120元左右,一般在市面绝少见卖。去年有批发商探知斗门有…  相似文献   

7.
泰国笋壳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原产于泰国、越南等地,属肉食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砂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性情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适温范围18—33℃,最适温度25—30℃,22℃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死亡;适宜酸碱度pH值为7-8.5水体及15‰咸淡水;二年性成熟,生殖季节为4—11月,最盛期为5—7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笋壳鱼1.5厘米左右鳞片完全变色的苗种。培育成50—80克/尾规格的可放养幼鱼,需5—8个月;  相似文献   

8.
淡水鱼之星——笋壳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原产于柬埔寨、泰国和越南,是这些国家经济效益较高的主要出口淡水鱼品种,大宗出口到日、韩、新、马等国和我国的台、港、澳地区。该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为淡水鱼之冠。十多年来,泰国笋壳鱼成为广东、上海大批量进口水产品中的主要鱼类,目前在广东、上海水产市场上商品鱼批发价每公斤150~160元。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进口5000吨以上。笋壳鱼为鰕虎鱼亚目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全长60厘米,重达5~6公斤。0.4公斤重为商品规格。该鱼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淡水养殖品种,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  相似文献   

10.
泰国笋壳鱼又名云斑尖塘鳢,是亚热带淡水名贵品种,它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是中型经济鱼类。其体形略长,粗壮,体色为黄褐色,喜栖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或池塘的底部沙泥与草丛中。它性情温顺,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强,适温范围为15-35℃,成  相似文献   

11.
塘鳢的生态养殖法上海水产大学林维荣塘鳢,因其含肉量高、肉味鲜美,江浙沪一带将蒲鱼(即塘鳢)和莼菜视为江南名菜。塘鳢商品鱼历来依靠天然水域捕捞,由于种种原因,天然捕捞量逐年下降,为了增殖资源,发展新的养殖品种,进行了塘鳢养殖试验工作,取得了人工繁殖、苗...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扫描电镜下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精子均由头部和尾部(即鞭毛)组成。2种尖塘鳢鱼类精子头部均为圆球形,而2种沙塘鳢精子头部则为前端略方的长椭圆形;在透射电镜下这4种虾虎鱼的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即颈部)和尾部(即鞭毛)3部分组成。头部细胞核前端无顶体,细胞核后端的植入窝均较浅,中段不明显,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的袖套中含有6~8个呈环形单层排列的线粒体,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袖套中含有2~3个线粒体。这4种虾虎鱼类精子尾部的鞭毛细长,轴丝均为典型的"9+2"型结构,轴丝外侧具有较发达的侧鳍。  相似文献   

13.
河川沙塘鳢为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沙塘鳢属的小型经济鱼类,中国特有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来为人们所喜食,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现有沙塘鳢人工养殖方式主要以池塘混养为主,受制于人工养殖技术没有更加成熟,苗种多采集野外,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及消毒等还不完善,因此,养殖的规模一般较小,鱼的规格及产量难以保证。生态环保型河川沙塘鳢工厂化养殖技术方法科学,能有效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个尖塘鳢引进群体繁育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尖塘鳢亲本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尖塘鳢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2000年引进的线纹尖塘鳢群体繁育后代(AZ1)、2005年引进的线纹尖塘鳢群体繁育后代(AZ2)及1986年引进的云斑尖塘鳢群体繁育后代(TG)的遗传多样性,运用PopGene32、CERVUS 3.0、Arlequin 3.1计算3个尖塘鳢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及遗传分化系数(Fst)等遗传参数,基于Nei氏遗传距离利用MEGA 7.0中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以Structure 2.3分析群体间的遗传结构。【结果】12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在3个尖塘鳢群体中扩增得到32个等位基因。AZ1群体、AZ2群体和TG群体的平均Na分别为1.33、1.92和2.33,平均He分别为0.034、0.180和0.214,平均PIC分别为0.031、0.155和0.191。3个尖塘鳢群体间的Fst为0.077~0.384、遗传相似度为0.926~0.950、遗传距离为0.052~0.077。3个尖塘鳢群体有22.54%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77.4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AZ1群体和AZ2群体先聚类为一支,然后与TG群体聚类在一起。【结论】3个尖塘鳢引进群体繁殖后代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尤其是AZ1群体近交程度较高,因此相关引种单位或繁殖场需尽快采取相应的选育手段提高现有杂交鳢群体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交衰退带来的风险,也可通过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提高杂交鳢遗传多样性。此外,3个杂交鳢群体尚未出现种质混杂和杂交情况,仍可作为杂交鳢遗传育种奠基种群。  相似文献   

15.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广州和海南三亚2个地区云斑尖塘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设计的ISSR引物,经过筛选后采用4条引物对云斑尖塘鳢的两个群体各12条进行ISSR分析,扩增出31个位点,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3.87%,Shannon信息指数0.4591,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350,遗传分化系数0.1493,基因流2.8499,说明云斑尖塘鳢群体间分化主要受到群体内部的变异的影响,而不是遗传漂变,广州地区的云斑尖塘鳢群体遗传多样性优于三亚群体。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没有群体间界限。  相似文献   

16.
沙塘鳢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又称浦鱼、土布鱼、虎头鲨、虎头呆子.是我国内陆水域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市场价格较高,养殖效益较好,目前已成为江浙沪一带养殖的特色名优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静水条件下,测定了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等4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重为(1.61±0.57)g的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乌塘鳢鱼精巢的形态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中华乌塘鳢鱼精巢的形态结构.中华乌塘鳢鱼精巢分为两部分,前段为生精部,线形;后段为贮精囊,末端1cm区域有薄膜状结构.中华乌塘鳢鱼精巢生精部为小叶型结构,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  相似文献   

19.
葛氏鲈塘鳢是一种小型的淡水鱼,又被称为老头、还阳鱼,主要生长在我国图们江、黑龙江为主的辽河水系中,可以说葛氏鲈塘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土著鱼,而在与北方地区相接壤的朝鲜,俄罗斯等地区也有生长。但受我国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对葛氏鲈塘鳢的养殖研究一直处于初始阶段,只有在生物学上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从而无法为我国葛氏鲈塘鳢养殖提供科学的指导。为此,文章对葛氏鲈塘鳢工厂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的深入的研究,以为我国葛氏鲈塘鳢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 塘 鳢 俗 称乌 草 包 、 草 婆 鱼 、 土 布 鱼,其 肉味 鲜 美 。 沙 塘 鳢 商 品 鱼 历 来依 靠 天 然 水域 捕 捞 ,我 国 南 北 方 均有 分 布 ,长 江 中 下 游 及 其 附 属 水域 中常 见 。目 前野 生数 量 不多 而 且分 散。上海 等 长江 中下 游 城市 沙 塘 鳢 市 价 大 体 稳 定 在 46元 公/ 斤 。 随着 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 提 高 ,仅 靠 捕 捞远 不 能 满 足市 场 需 求 ,人 工繁 殖苗 种和 成 体养 殖势 在 必行 。现 将 沙塘 鳢的 特 征特 性简 介 如下 。 1. 形 态 特 征 沙 塘 鳢 成 体 体 长 基 本 在 5  ̄ 18 厘 米 , 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