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分别对胜利褐煤、生物质(沙柳)以及二者以不同比例(1∶4,5∶5,4∶1)混合后的试样在不同的CO2/N2(1∶4,5∶5,4∶1)气氛条件下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研究,并观察褐煤与沙柳在共热解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应用Coats-Redfern方法分析热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褐煤与沙柳主要热解温度段有相互重叠的部分,且存在相互作用,当V(CO2)∶V(N2)=5∶5时,褐煤与沙柳混合物在热解高温段全部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沙柳含量的增加越来越弱。当m(煤)∶m(沙柳)=5∶5时,不同CO2/N2比例气氛下热解的高温段中CO2气氛比例越大,煤与沙柳的相互促进作用越强。活化能的范围均在15~70 kJ/mol之间,且沙柳的活化能比煤的大;高温段所需的活化能较低温段的大;CO2/N2气氛比例及沙柳/煤混合比例均对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有一定的影响。当V(CO2)∶V(N2)=5∶5时,随着混合物中沙柳的增加,混合物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先增后降;当m(煤)∶m(沙柳)=5∶5时,随着CO2/N2混合气氛中CO2的增加,混合物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变化趋势也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核桃壳与煤共热解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热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热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 ~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熟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熟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方7种典型乔木叶片在空气气氛条件下,升温速度为10℃·min~(-1)的热重分析,研究了其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特征,并基于热解参数对其燃烧性进行了四维评价。结果表明:(1)综纤维素开始分解的温度为140.54~158.67℃,结束温度为372.01~389.91℃。木素开始分解温度为372.01~389.91℃,结束温度为538.63~581.32℃。(2)综纤维素热解的活化能为34.059~48.531 k J·mol~(-1),指前因子为72.012~1 966.463 min~(-1)。木素热解的活化能为31.264~54.091 k J·mol~(-1),指前因子为31.755~1 909.015 min~(-1)。除麻栗和毛竹外,木素热解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高于综纤维素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3)7种可燃物的四维燃烧性不完全一致。华山松四维燃烧性都高,麻栗都差。其他5个树种的四维燃烧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和改善沙柳原料热解产物品质,对比了热水、1%Na OH和苯-乙醇(苯醇)抽提3种预处理方法,利用热重红外分析法(TG-FT-IR)和热解气质联用(Py-GC/MS)研究了预处理对沙柳热解失重特性及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和苯醇抽提预处理降低了残炭率,促进了挥发性产物的生成,而1%Na OH抽提预处理增加了残炭率;Coats-Redfern动力学分析发现,抽提预处理沙柳低温段与一级动力学拟合较好,高温段与二级动力学拟合较好,抽提预处理降低了沙柳热解活化能,有利于沙柳热解反应的进行;经过1%Na OH抽提预处理沙柳生成了较多的酚和酮类组分,经过热水抽提预处理沙柳的醛类、酚类、酸类等物质GC含量减少而酯类、醚类GC含量增加,苯醇抽提预处理沙柳各组分GC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TG和DSC对松木屑/低密度聚乙烯(LDPE)混合物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方式对不同质量比松木屑/LDPE混合物的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松木屑和LDPE可在270~480℃温度区间共热解,且共热解行为以375℃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松木屑/LDPE质量比在10∶2以下时具有较明显的共热解行为。气-质联用(GC-MS)分析表明,提高微波功率或增加LDPE加入量均会降低共热解液相产物的产率,其产物中愈创木酚类产物的产率降幅明显;生成大量的1-羟基-2-丙酮和乙酸,约占液相产物分率50%以上。大功率微波辅助加热会增加不凝气体,且LDPE加入量的增加会促进CO、CO2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重-红外光谱(TG-FTIR)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椰壳粉的热失重、热裂解行为及其裂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在对N2和空气气氛下椰壳的TG和DTG曲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红外光谱对热解过程中气体产物进行在线检测,结果表明:N2气氛下,椰壳的最大失重峰温度(Tm)为347.8℃,固体残余量为32.0%,主要的气体产物是CO2;而空气气氛下椰壳的热解更完全,固体残余量仅为6.5%,且最大热失重温度为282.1℃,释放的气体除了CO2,还有CO、H2O和CH4等。Py-GC-MS分析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是主要的裂解产物,当温度为400℃时共检测到39种裂解产物,其中酚类化合物12种(GC含量40.0%);当温度为700℃时共检测到56种裂解产物,其中酚类化合物18种(GC含量45.8%)。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杨木刨花板进行热解,结合Coats- Redfern法分析热重曲线,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杨木刨花板的热解过程分为失水干燥、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3个阶段;升温速率的提高使热解最大失重速率增大,热解的各个阶段向高温方向横向偏移.快速热解阶段的反应机理满足D3模型,热解的活化能(E) 107.24 kJ/mol;5、10和20℃/min 3种速率下的指前因子(A)值分别为2.09×105、6.57×105和3.22×105 s-1.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分析(TG-DTG)对废轮胎和生物质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原料配比、升温速率及粒度对热解的影响,并采用HSC计算模拟软件对热解气体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废轮胎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主要分为干燥阶段(20~200℃)、气化裂解阶段(200~500℃)和二次裂解阶段(500~800℃) 3个阶段。废轮胎掺混比例由100%下降至0时,热解初始温度由358.0℃下降至288.5℃,热解终止温度由473.0℃下降至361.6℃。随着升温速率和原料粒度的增加,废轮胎热解反应的最大失重速率增大,热解终温逐渐升高,反应向高温方向移动。采用Coats-Redfern法得到的废轮胎与生物质共热解阶段(250~500℃)活化能为18.61~40.86 k J/mol,生物质掺混比例增加时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减小。HSC计算模拟发现:热解过程气体产物主要为H_2、CO、CH_4和CO_2,随着废轮胎掺混比例下降,H_2、CO和CO_2产量增加,CH_4产量减小。通过可燃性气体总量与CO_2产量比值及热解特性分析发现:废轮胎掺混比例控制在40%~60%时获取的可燃性气体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营养土配比及切根比例对乳源木莲容器苗生长的影响,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并在当年年底分别对容器苗的出苗率、苗高、一级侧根数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500 mg/L、切根长度比例为1/5、V(吲哚丁酸钾)∶V(萘乙酸钠)=1∶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乳源木莲容器苗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沙棘种植是新热点,干旱区沙棘栽培在瘠薄立地条件下水肥管理的科学性意义重大。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施N量为9.26kg/667 m2,最佳氮磷钾施用比例为N:P2O5∶K2O=1∶0.52∶0.41。最佳灌水量为156m3/667m2。  相似文献   

12.
3种不同复合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肥料品种开展杉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肥料Ⅰ(N∶P_2O_5:K_2O=12∶12∶6)最有利于林分胸径生长,肥料Ⅲ(N∶P_2O_5∶K_2O=16∶16∶16)最有利于林分树高生长,肥料Ⅱ(N∶P_2O_5∶K_2O=15∶9∶6)介于二者之间。肥料Ⅰ在施用45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08 m、8.60 cm;肥料Ⅱ在施用45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62 cm、8.28 cm;肥料Ⅲ在施用40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达最高值,分别为4.70 m、7.60 cm。当施肥量均为300 g/株时,肥料Ⅲ树高净生长量显著高于肥料Ⅰ和肥料Ⅱ,肥料Ⅰ的胸径净生长量高于肥料Ⅱ和肥料Ⅲ。  相似文献   

13.
《福建林业科技》2016,(1):80-83
以沙柳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ZT、NAA组合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ZT、NAA组合,沙柳幼芽高生长最佳培养基为1/2 WPM+ZT 1.0 mg·L~(-1)+NAA 0.1 mg·L~(-1),沙柳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ZT0.1 mg·L~(-1)+NAA 2.0 mg·L~(-1)。在参试的MS、WPM、B5、DCR、White 5种培养基中,最适合沙柳幼芽茎段诱导及生根的培养基为WPM,叶片较绿,根较长,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对南岭栲进行不同营养基质配比及不同间隔期追肥营养袋育苗试验,分别对当年成苗率、一年生苗高、一级侧根数、一级侧枝数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以V(腐殖质土)∶V(黄心土)∶V(火烧土)=20∶50∶30为基质每间隔10 d追肥一次的营养袋,成苗率、平均苗高和一级侧枝数最高,成苗率92. 6%,平均苗高48 cm,平均每株一级侧枝数4. 8枝;一级侧根数最高的为V(腐殖质土)∶V(黄心土)∶V(火烧土)=20∶50∶30为基质每间隔20 d追肥一次的营养袋,平均每株一级侧根数6. 2条。综合表明,南岭栲优质营养袋苗的培育以A3B1组合为最佳,即V(腐殖质土)∶V(黄心土)∶V(火烧土)=20∶50∶30为基质在5-8月每间隔10 d追肥一次。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重-微分热重技术测得盐酸石蒜碱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曲线,协同使用Achar 法和Coats- Redfern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动力学处理,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石蒜碱的贮存期.盐酸石蒜碱晶体在154.9 ~233.9℃失去一分子H2O和一分子HCl转为石蒜碱,第二步分解(233.9~309.2℃)和第三步分解前半部分(α0.2-0.7,309.2~407.9℃)的机理都是化学反应控制,对应的函数名称是反应级数方程,反应级数n=2;第三步分解后半部分(α0.8-1.0,407.9~467.5℃)时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控制机制,符合Avrami- Erofeev方程.经Gaussian模拟和热重数据结合分析,晶体在第二步分解时,失去1分子CO2;第三步分解分两个阶段完成,首先失去1分子CO2和1分子NH3,然后再释放出一分子的CH4;根据第二步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推断,在室温25℃下,石蒜碱的贮存期为3a.  相似文献   

16.
核桃壳热解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核桃壳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预热解、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分解等4个阶段;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缓慢分解阶段的失重率分别为55%和32%左右,它们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根据一级反应由Coats-Redfern方法计算核桃壳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缓慢分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7和17.3 kJ/mol。实验结果还表明加热速率越大,热解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7.
韩雄飞 《绿色科技》2013,(1):175-178
对马尾松这一树种进行了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措施和不同抚育措施等3种营林措施对针叶养分的含量特点的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养分即N、P、K、Ca、Mg五大元素与树木胸径(D1.3),树高(H),单株材积(V单)及林分的每公顷材积(Vha)等生长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施何种肥料,只要树林生长正常,则5大营养元素在针叶中的含量是成比例递增的。该比例为N∶K∶Ca∶Mg∶P=3∶2∶2∶2∶1。在各种不同抚育措施的林分采样分析,得出各种林分的针叶所含五大营养元素分别与各林分的树高生长量间的线性性相关关系不明显。且算得五大营养元素的含量比例为N∶K∶Ca∶Mg∶P=4∶2∶2∶1∶1。从五种不同密度的林分进行采样分析,在林分高度较小或很小的情况下,针叶中所含五大营养元素的含量排序为NCaKMgP,比例关系为N∶K∶Ca∶Mg∶P=4∶2∶3∶1∶1。而在林分密度较大或很大时,五大营养元素的含量排序则是NKCAMGP,比例关系为N∶K∶Ca∶Mg∶P=4∶3∶2∶1∶1。同时分析五大营养元素分别在生长量指标间关系得出:Ca多对树体胸径D1.3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对单株材积V单的生长却有显著促进作用。树高与各营养元素间相关关系不显著(该结果与本文前面所得结果一致)。P、K对总体林分蓄积生长有较大促进作用,N对各生长量指标均无突出直接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鲜生物质催化热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TG/DTG/DTA技术考察了新鲜小麦秸秆(WS)和玉米秸秆(CS)以K2CO3、Na2CO3、ZnCl2和CaO为催化剂时的热解特性,分析了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新鲜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优于存放一定时间的生物质;加入催化剂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在不同温度区间重新分配,主要热解区间向低温推移,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产率增加;其中CaO对于提高热解挥发分产率最有利;K2CO3和Na2CO3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一致;随着K2CO3用量增加,热解挥发分产率增加,起始热解温度向高温推移,主要热解区间温度降低,K2CO3用量为10%~15%时对生物质的热解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库布其沙漠沙柳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模型,探究不同建模因子下的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变化,以期探究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最优形式。[方法]选取6种沙柳生长因子,并根据与生物量相关性大小加入输入变量,从而组成6组不同输入变量,输入变量包含因子数量逐步增加(1~6种)。对比BP神经网络沙柳生物量模型不同输入变量所拟合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佳输入变量,并在最优输入变量的基础上,确定BP神经网络隐层数量,经过反复训练,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模型最优结构,即输入层节点数(Nin)∶隐层节点数(Nh)∶输出层节点数(Nout)为:4∶9∶1。其中训练数据R2=0.97,RMSE=0.67,MAE=0.50;测试数据R2=0.96,RMSE=1.10,MAE=0.77。[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随着输入变量中输入因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现其R2、RMSE、MAE所表现出的模型性能逐渐...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利用茶梗废弃物,采用同步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研究了茶梗的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茶梗样品的TG-DTG-DTA曲线中,茶梗的热失重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主分解反应发生在第三、四阶段,在4种不同的升温速率(10、15、20和25 K/min)下,这两个阶段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55.12%和28.48%,且均表现为放热过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第四阶段分解反应向高温区域移动。采用Kissinger法、FWO峰值转化率近似相等法、FWO等转化率法分别计算了茶梗的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Kissinger法和FWO峰值转化率近似相等法更适用于动力学参数的求解,两种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66.53和642.80 kJ/mol;Kissinger法计算得到的指前因子对数值lnA=145.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