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PM_(2.5)污染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和区域首要的大气污染物,而包头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础基地,其PM_(2.5)污染也较严重。以实地测量和遥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PM_(2.5)浓度数据和包头市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对包头市典型城市绿地及周边道路和小区PM_(2.5)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完成了NDVI与PM_(2.5)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公园、赛汗塔拉和师院小树林PM_(2.5)浓度比周边道路和小区相对较高,儿童乐园、青山公园和八一公园院内比周边稍低或相当,而NDVI和PM_(2.5)浓度之间形成微弱的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城市绿地对PM_(2.5)起到一定消减作用,而园内湿度大、树林郁闭度高、风速小和烟尘是引起公园绿地PM_(2.5)浓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首先采用高斯烟羽模型对西安市PM2.5的扩散规律进行仿真,结果发现高压开关厂和高新西区的相互污染扩散最为严重;小寨对曲江文化集团区域也有较强的扩散作用;长安区、草滩等区域遭污染扩散的程度较低.而后结合气象因素及其它空气污染物对PM2.5浓度的影响,构造一个PM2.5演变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用13个监测点的PM2.5浓度数据对以上两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能够实现对西安PM2.5扩散规律的拟合和浓度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包头市为例,利用PM_(2.5)监测站数据、人口普查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和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模型,进行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完成了该市居民PM_(2.5)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5年包头市PM_(2.5)浓度日均值超过一、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达到>200 d和>60 d,且冬季浓度水平最高,夏季最低;东河区污染较高,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北部次之,九原区西部和昆都仑区南部浓度较低;2)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以市中心为高风险区域,周边人口较少区风险较低,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风险较高,九原区以低风险为主;城市居民分布在PM_(2.5)浓度偏高区域。该研究可为包头市大气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PM2.5污染暴露评估需要浓度空间分布数据,而稀疏的地面监测点无法满足要求.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是模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拟探讨LUR模型在中国区域尺度的适用性及精度.选取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人口密度、工业污染源、高程、气象共6类变量建立区域LUR模型模拟京津冀地区2013年PM2.5浓度空间分布.以研究区80个监测点为中心建立0.1km~10km共22个系列缓冲区,表征不同尺度下各变量对PM2.5浓度的影响.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出161个影响因子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水平,筛选出13个影响因子与PM2.5浓度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区域LUR模型.交叉验证显示模型拟合精度(R2)达到78.7%,模拟结果显示京津冀PM2.5污染南北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天津春季典型天气条件下气溶胶浓度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PM10和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数浓度资料、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晴日、霾日、降水日和沙尘日等典型天气条件下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的分布特征,并考察风和降水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天津城区PM10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94.42±164.19μg·m-3,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为57.89±37.02μg·m-3,PM2.5/PM10为0.35±0.20;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分布特征差异明显,PM2.5质量浓度在霾日和沙尘日较高,PM2.5-10质量浓度沙尘日最高,降水日最低;PN1霾日最高,晴日最低,PN1-2.5和PN2.5-10沙尘日最高,降水日最低;典型天气下后向轨迹有显著不同,来自偏南和偏西风向的气流易造成细粒子污染而形成灰霾天气,晴日以偏北气流为主,偏东气流易导致降雨;降水对清除气溶胶粗粒子和改善大气能见度作用明显,但降雨前后细粒子数浓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和田绿洲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该区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近3 a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99,达到空气质量中度污染标准,污染天数占总日数的78.1%。其中,春季空气质量最差,以严重污染为主;其次是夏季,以轻度和严重污染为主;再次是秋季和冬季,以轻度污染为主。PM10、PM2.5浓度年平均分别为332μg·m^-3和100μg·m^-3,超标率为75.7%和49.5%,其余污染物超标率在3%以下,其中PM10浓度春季最大,夏、秋季其次,冬季最小;PM2.5浓度春季最大,夏、冬季其次,秋季最小;SO2、NO2、CO浓度冬季最大,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小;O3浓度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除降水量外,AQI与其余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除平均气温与PM2.5、相对湿度与CO、降水量与SO2、PM10、O3、PM2.5无相关外,其余气象因子对污染物浓度均有显著影响;能见度与AQI和各类污染物浓度均为极显著相关。随着能见度的上升,AQI下降,在同样能见度条件下,AQI在沙尘多发期的夏半年高于沙尘少发期的冬半年;不管在沙尘多发期还是少发期,随着能见度的转好,SO2、PM10、CO、PM2.5浓度呈减少趋势,O3浓度呈增多趋势,NO2浓度无明显的规律,而且PM10、O3、PM2.5浓度夏半年高于冬半年,SO2、CO、NO2浓度冬半年高于夏半年。在沙尘天气期间,最低能见度小于1 km的浓浮尘和沙尘暴天气AQI相互接近,最低能见度在1~3. 5 km的浮尘和扬沙天气AQI相互接近,当最低能见度大于3.5 km时,浮尘天气的AQI高于扬沙天气的AQI;PM10、PM2.5浓度随着最低能见度升高而变小,其他污染物浓度虽然随着最低能见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别,但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春季沙尘气溶胶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兰州市2005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和色度随时间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有大风时,沙尘浓度较高,红度、黄度也高,相应地污染物比例就小,明度就高;有降水、阴天和多云天气时,空气中沙尘和污染物少,明度高,而沙尘和污染物的比例变化比较小,所以红度和黄度也高;无降水且风速小时,污染物比例大,则明度低,相应地沙尘比例小,红度、黄度也低。本文还分析计算了沙尘暴发生时沙尘粒径的分布、PM10和PM2.5的质量分数以及PM2.5在PM10中的比重;粗细粒子比重不同说明沙尘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空气污染是对健康有重要危害的环境问题,利用2014—2021年逐日AQI以及PM2.5、PM10、SO2、NO2、O3(8 h)(臭氧8 h滑动平均)和CO的质量浓度,分析山谷城市兰州的空气污染年际变化特征、月季变化特征并重点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持续性特征。结果发现冬季短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长时间中度和重度持续污染过程次数最多,春季短时间中度和重度持续污染过程次数最多,夏季无中度和重度持续污染过程,秋季与冬季长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较多。持续性污染过程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污染物,因季节、长短持续时间和等级不同而不同,冬季轻度、中度持续污染过程和短时间重度持续污染过程,起主要影响的污染物为PM2.5,长时间重度持续污染过程为PM2.5和PM10;春季持续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夏季轻度持续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O3(8 h);秋季短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而长时间轻度持续污染过程分别为PM10、PM2.5和NO2。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与雾霾天气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正常秩序.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综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利用西安市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数据,分析PM2.5与其影响因素动态关系,探讨其它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PM2.5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PM2.5与其影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是稳定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气温的正向变动会引起PM2.5浓度增加,风速和降水量的正向变动则会引起PM2.5浓度降低.建议将综合治理与专项治理措施相结合,保持政策持续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研究——以北京元大都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在2005年9月对公园内不同绿地类型及其旁边道路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晨8:00—14:00,不同类型绿地微生物浓度呈下降趋势,14:00—18:00略有升高;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远远低于绿地旁边道路空气微生物浓度,与道路微生物浓度差异显著;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大部分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无显著差异,说明树木种类可能对绿地内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通过评价,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污染大都处在清洁和较清洁的范围之内,而道路则处在轻微污染和污染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兰州市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8年夏秋、冬季在兰州市一交通主干道附近使用大气采样仪采集了32个样品。结果表明: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状况严重,超标率分别为32.3~167.7%和23.1~480%;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的PM2.5占PM10的比例范围从62.10~77.41%,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目前对于PM2.5的相关控制标准尚处于论证、试点研究阶段,使得对它的控制越发困难,应当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冬季BC类气溶胶的日变化、小时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平均为6.55μg/m3,日较差较大,与API、PM10、PM2.5、PM1.0、NOx的日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C质量浓度的小时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这与机动车排放污染、居民活动和冬季采暖燃煤等相关联;BC质量浓度出现频率主要在2~9μg/m3,占所有观测的60%;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国外某些城市,与国内同类大城市的观测结果比较,其浓度相对较低;冬季从北、西北方向过来的气团易造成BC高污染;风速大于1.0 m/s时,BC质量浓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接近50%,当风速超过2 m/s时,风速与BC质量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工作日BC质量浓度略高于周末,周末BC质量浓度曲线比工作日推迟1 h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环境监测的污染物浓度数据、NCEP/NCAR 0. 5°×0. 5°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6日先后影响了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强沙尘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受影响城市的PM10日平均浓度相对月平均浓度增长了2~10倍,PM2. 5日平均浓度相对月平均浓度增长了5~8倍。强沙尘暴爆发期间颗粒物浓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PM10浓度值较PM2. 5浓度值增幅更加明显,表明沙尘暴裹挟了大量的粗颗粒污染物;相反,沙尘暴发生期间,SO2、CO和NO2三种气态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沙尘暴对气态污染物有一定的扩散效应,而对O3浓度变化无显著影响。此外,沙尘暴爆发期间能见度低值区、PM10浓度高值区以及3 h正变压区的位置基本一致,都位于地面冷锋的后部地区,这为沙尘暴及其污染预报和预防提供了天气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公园绿地降温效应及相关性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Landsat 8 TIRS热红外数据,使用传输方程法反演天津市中心城区14个典型公园绿地地表温度,在SPSS 22中对绿地的多圆缓冲区进行降温范围、绿化面积、水体面积和若干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公园绿地对周边热环境有明显的降温效应,降温范围与降温幅度拟合曲线近似对数方程式。(2)各公园内部温度在10.994℃(水上公园)至20.978℃(珠江公园)之间,相差近10℃,水体和绿化面积越大,内部温度越低。各公园30m降温幅度在0.38℃(月牙湾公园)至1.91℃(珠江公园),相差1.53℃,水体和绿化占比越大,各公园30m降温幅度越小。各公园在极限降温范围内的降温幅度在1.913℃(珠江公园)至5.964℃(水上公园)之间,相差近4℃。(3)影响公园绿地的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为公园面积、水体面积、绿地面积。(4)公园绿地LSI值范围在1.0至14.0之间,相差13,其与公园温度相关性表明水体形状越集聚,降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雷达、环境监测站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数据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果,对2021年3月15日-22日西宁一次强沙尘污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受偏东风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甘肃境内沙尘传输,随高度降低,偏东气流对西宁的影响逐渐加大。根据污染特征及天气条件将此次过程分为污染前、沙尘输入和混合污染三个阶段。污染前受蒙古气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但青海省境内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沙尘输入阶段高压底部偏东风携大量沙尘堆积在高原东侧,并在河湟谷地东风回流作用下输送至西宁及周边区域。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1337μg/m3,小时浓度最高达2030μg/m3,PM2.5/PM10比值范围为0.20~0.24。气溶胶粒子主要集中在近地面1km范围内,雷达消光系数大于0.3km-1,最大退偏振比达到1。混合污染阶段上游污染物浓度降低,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384μg/m3,退偏振比降至0.3-0.7...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中部地区受大陆沙尘事件的影响共计8个案例,本研究於台中市中兴大学测站量测PM2.5与PM2.5-10化学成分及气胶的粒径分布。大陆沙尘事件期间,PM2.5-10质量浓度平均为44.7μg/m3,为平常22.5μg/m3的2.0倍,而PM2.5质量浓度则为平日的0.8倍。由微粒粒径之分析结果显示,大陆沙尘事件期间所带来的沙尘微粒,主要介於1.8~3.2μm。在化学组成方面,PM2.5-10中之地壳元素Mg、Ti、K、Fe、Al的浓度分别为平日的2.8、2.4、2.3、2.2及1.2倍,海盐气胶Cl-及Na+浓度亦为平日的2.5及2.0倍,NO3-、SO4=、EC及OC之浓度则为平日的1.6、1.4、1.2及1.2倍,显示经远程传输的沙尘微粒主要带来尘土矿物及海盐气胶外,硝酸盐、硫酸盐及碳微粒浓度,在沙尘事件日期间亦有些微的增加。藉由HYSPRIT模式推估72小时逆推气流,分析不同沙尘远程传输路径对中部地区悬浮微粒物理化学特性之影响,结果发现2月11日12日,沙尘源地为内蒙古西侧,气团经由大陆沿海高污染地区传输至台湾,粗微粒中硫酸盐微粒之质量比例分别为5.4%,明显高於大陆沙尘事件日平均值(3.7%)。3月19日及4月19日的两波沙尘暴,沙尘源地均为内蒙古西侧沙漠及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经由海洋传输至台湾地区,导致PM2.5-10海盐气胶质量比例分别为7及9%,高於非海洋传输大陆沙尘事件日时的4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4年2月21~26日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的持续性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和浩特市霾天气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个别时段主要污染物为PM10。呼和浩特市PM2.5浓度变化有双峰型特点,最大值出现在午夜,最小值出现在早晨,午后一般会出现次大值。PM10浓度在00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在00时前后,PM10浓度会出现第二个峰值,与最大值相当。PM10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早晨,有的在傍晚。稳定的天气系统为霾的发生、维持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呼和浩特市持续性霾的气象条件是:地面风速小于4m/s、地面到850hpa出现逆温及较小的温度露点差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冷池(Persistent Cold Air Pools,PCAPs)在山谷城市长时间聚集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身体健康。本文使用2013年1月—2023年11月的探空数据和空气质量逐日数据,计算并统计分析了兰州山谷PCAPs发生特点,以及PCAPs强度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PCAPs事件期间存在沙尘气溶胶污染时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2013—2023年期间一共发生59次PCAPs事件,共计持续197 d。PCAPs期间的山谷热亏缺与PM2.5浓度比非PCAPs期间分别高4.4 J·m-2和52.59μg·m-3。PCAPs期间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SO2浓度、NO2浓度、CO浓度、PM10浓度增长分别为70.37%、144.3%、84.3%、156%、73.15%,而O3浓度下降60.89%。在PCAPs期间并且无沙尘气溶胶时,PM2.5  相似文献   

19.
对2017年乌鲁木齐市的气象参数及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运用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研究了乌鲁木齐市PM2.5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超标污染物主要为PM2.5和PM10,除O3外各污染物的浓度均是采暖期高于非采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沧州冬、春季PM10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0年12月~2011年5月采用TEOM1400a对沧州环境空气中ρ(PM10)进行连续在线观测,分析了ρ(PM10)主要特征,比较了冬、春季ρ(PM10)与风速、气压、温度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运用HYSPLIT v4.9模式,分析了冬、春季不同气团轨迹特征。结果表明:沧州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ρ(PM10)为171.3±104.6μg·m-3,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质量浓度限值(150μg·m-3)约14%;ρ(PM10)冬季高于春季,双休日高于工作日;冬、春季、双休日和工作日ρ(PM10)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平均风速、气压和温度是影响ρ(PM10)的主要气象因素,冬季ρ(PM10)与风速呈负相关,而春季呈正相关,冬、春季ρ(PM10)与气压均为负相关,与温度均为正相关;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西北偏北气流表现为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南部气流和西北气流输送是造成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