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魏氏梭菌病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羊主要是发生毒血症,如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等。通常在气候寒冷的秋冬和初春时节发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当羊感到寒冷、过于饥饿或者采食腐败的饲草而导致抵抗力降低时,则容易出现发病。病菌分泌的毒素会导致羊的消化道黏膜发炎、坏死,并造成中毒性休克,死亡率较高。现概述羊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  相似文献   

2.
羊恶性水肿病主要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急性、创伤性传染病,经口感染腐败梭菌时称快疫,是常见病,经创伤感染腐败梭菌时称恶性水肿,较少见。1病因分析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为腐败梭菌,其次A型魏氏梭菌也可感染致病。病菌由伤口进入受伤组织中,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繁殖产生毒素,损害血管引起局  相似文献   

3.
杨三省 《中国养羊》1996,16(3):44-44
羊梭菌病是羊的一类主要传染性疾病,它是由梭菌属的几种主要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叫“羊快疫”,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叫“羊肠毒血症”,也叫“软肾病”或“类快疫”,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叫“羊猝疽”,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痢(以上B、C、D三型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杆菌)。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原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抗力降低时容易诱发此病。1 梭菌病的主要特点除羔痢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外,羊梭菌病主要发生于2~24月龄、膘情壮肥的年轻绵…  相似文献   

4.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前后的仔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兔魏氏梭菌病也称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以消化道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泻下大量水样粪便和脱水死亡为特征。在临床中,常见两者混合感染。现将一起兔大肠杆菌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例兔大肠杆菌病与魏氏梭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前后仔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兔魏氏梭菌病也称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以消化道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排大量水样粪便和脱水死亡为特征。在临床中,常见二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根据羊魏氏梭菌A、B、C、D、E型共有的α毒素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羊魏氏梭菌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扩增条带大小为255 bp,最低核酸检测量A型为0.39 ng/L、B型为0.62 ng/L、C型为0.52 ng/L、D型为0.87 ng/L、E型为0.92 ng/L,而对羊大肠杆菌、羊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PCR方法对5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PCR检测结果高于细菌学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羊魏氏梭菌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山羊魏氏梭菌病是A、B、C、D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对养羊业危害极大,必须积极防治,予以控制和消灭.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至今,应用"牛四防"(牛梭状芽孢杆菌疫苗,含灭活的气肿疽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A、B、C、D 4种血清型的类毒素以及腐败梭菌类毒素)在奶牛生产中进行定期预防和协同治疗消化道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魏氏梭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可感染多种动物,以导致犊牛肠毒血症、绵羊羔痢疾、仔猪坏死性肠炎以及兔肠炎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菌通常感染2月龄~10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牛、羊,在其消化道产生大量原毒素,经胰蛋白酶激活变为毒素,从而进入血液,引发的疾病发生非常突然,与家畜"猝死症"有密切联系.病理变化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突出特征,反刍动物以瓣胃、肠管最为明显.目前,已成功研制出浓缩氢氧化铝灭活苗、类毒素疫苗来控制此病.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对魏氏梭菌分型,病原、毒素及抗毒素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一、羊梭菌病的流行特点羊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季节交替时发病概率会明显上升,尤其是天气剧变时更容易诱发本病。当羊采食饲料或者饮水中含有诺维氏梭菌、魏氏梭菌、腐败梭菌等病原菌,就会引起感染。病原菌进入体内后寄生在消化道时,初期繁殖速度较慢,产的毒素量也较少,对羊的正常生长、发育、繁殖不会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1梭菌病
  羊梭菌病是侵害绵羊的急性传染病,山羊少见,主要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梭菌性痢疾。羊快疫的病原菌为腐败梭菌,此病以皱胃黏膜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羊肠毒血症的病原菌为D型魏氏梭菌,以肾脏软化为特征。羊猝狙的病原菌为C型魏氏梭菌,以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羔羊痢疾的病原菌为B型魏氏梭菌,以剧烈腹泻和小肠黏膜发生溃疡为特征。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主要侵害6个月至2岁半之间的绵羊,发病多见肥胖的绵羊,羔羊梭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5日龄的羔羊发病较多。羊梭菌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秋冬和初春气候聚变、阴雨连绵之际易引发。病羊治愈率不高,可试用强心剂、肠道消炎药、抗生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羔羊痢疾可用羔羊痢疾高免血清治疗。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8月,青海省同德县某乡藏系棉羊猝死,经对其中两只症状典型病死着羊病料分离培养,分离到数株疑似魏氏梭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检查、纯培养物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证实致病力较强的两株为C型魏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均大于500小白鼠MLD。  相似文献   

13.
李天芝  于新友 《猪业科学》2019,36(1):104-106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各品种不同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可达10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猪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氏梭菌(CL.welchri),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根据其形成的毒素及对动物的病原性,可分为A、B、C、D、E、F六型。其中A型引起人和动物的气性坏疽,B、C、D型引起肠毒血症(主要为D型),C型引起羊猝疽及仔猪红痢等。牛、羊一旦感染了D型产气荚膜杆菌,最急性的往往来不及治疗,或夜晚死于  相似文献   

15.
奶牛魏氏梭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奶牛魏氏梭菌病病原及临床症状 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而引起的。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血管出血为特征。大、小奶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亡率可达70%~10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为主:  相似文献   

16.
牛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奶牛.水牛和黄牛都会发生。此病全年四季都可流行.秋、冬季多发.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可以在土壤中生长.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牛肠道.在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一般遵循强心补液、  相似文献   

17.
D型魏氏梭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各种动物的肠毒血症或坏死性肠炎,D型魏氏梭菌病包括牛、羔羊、绵羊、山羊以及灰鼠的肠毒血症等。D型魏氏梭菌所产的毒素是引起动物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D型魏氏梭菌毒素的结构、功能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羊魏氏梭菌病有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等,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主发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腐败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厌氧性大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病羊血液及脏器涂片,可见单个或2~5个菌体相连的粗大杆菌,有时则呈无关节的长丝状,这种特征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氏梭菌病,又称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病原: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梭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的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A型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稍钝圆,无鞭  相似文献   

20.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或兔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以急性下痢为特征的家兔消化道疾病。 魏氏梭菌有6个菌型,可分泌12种毒素。家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我国1979年才发现)或E型及其所产生的外毒毒所引起的。该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肠道、粪便及土壤中,在正常情况下,增殖缓慢,产毒量少。当气候和饲料突变,动物胃肠道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