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尚庆  杨庆 《茶业通报》2005,27(3):99-101
2005年2月21日至3月2日,我们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赴台考察团,对台湾茶区进行了专业考察。期间,从北到南,走访了台湾大部分茶区,并重点考察了台东县鹿野茶叶旅游观光示范园茶叶加工厂、南投县鱼池乡日月红茶制造厂、南投县梅山制茶总厂、南投县竹山镇金原机工社、南投县竹山镇富山制茶厂、彰化县社头乡太华山机械厂、台中县大甲镇崴棋机械有限公司、苗栗县头份镇展传机械厂。对台湾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加工机械制造业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1台湾地区茶叶生产基本情况相对大陆茶叶生产历史而言,台湾发展茶叶生产历史较短。据史书记载,300余a…  相似文献   

2.
眼下,我们的兰花市道正处于一种低谷。造成这种低谷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台湾兰花的强有力冲击,台湾兰花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陆兰花市场,兰友们惊呼:“台湾兰花正在攻进大陆市场。”随着海峡两岸的交往,近年来一些台湾兰商开始在大陆投资建立兰花基地,将台湾兰花在这些地方进行培育,再销售大陆市场。广东顺德、四川成都、福建等养兰集中地,台湾兰商已在那里合资或独资建立兰场,他们把台湾及海外先进的养兰技术,如兰盆、植料、肥料、用药、  相似文献   

3.
一、台湾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为强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台湾生产的茶叶种类,主要有红茶、绿茶、包种、乌龙茶和花茶等。这些茶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包种、乌龙茶在市场上更是姣姣者。但是,由于台湾工业迅速发展,造成劳力紧缺,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在当前国际自由经济体系中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后期发展的红茶和绿茶贸易,受到更大影响,产品由过去占茶叶总产的75%,下降到目前的不到50%,茶园面积也明显的减少。目  相似文献   

4.
一、输出概况台湾1985年茶叶总输出量为10024.4吨,其中乌龙茶3777.6吨,占37.69%;绿茶3201.8吨,占31.94%;红茶1682.1吨,占16.78%;包种茶1362.8吨,占13.59%。与1984年比较,茶叶输出总量减少14.39%,即少出口茶叶1685.1吨。就茶类而言,仅红茶出口减少,且减少的幅度很大,达两倍多。1985年的红茶出口量仅为1984年5628.1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河红茶的风味化学特征及其不同等级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等级的河红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进行茶叶样品感官审评,测定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品质成分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河红茶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红茶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红艳明亮;不同等级河红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表现为河红贡芽(T1、T2)>河红小种(T3、T4)>河红老枞(T5)。不同等级河红茶内含成分差异显著,等级高的红茶茶多酚、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都较高,水浸出物含量较低;河红小种一级(T3)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不同等级河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β-芳樟醇、罗勒烯、2-正戊基呋喃、β-紫罗酮等,部分香气物质随等级下降而相对升高,且是河红茶呈现第二类型红茶香气的关键性物质。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等级的河红茶的风味特征差异,为河红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之后,两岸经贸往来尤其是农产品贸易迅速扩大,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向台湾出口前景看好。本文对台湾地区花卉繁殖材料进口检疫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期望能对推动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对台出口提供帮助。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以下简称防检局)负责进口花卉、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垦科技》2012,(6):64-64
红茶除了可以提神醒脑、抗癌防老、增强抵抗力外,还有杀菌除臭的功能。用泡过的红茶茶叶洗脚,可以杀死真菌,治疗脚气。同时,红茶中含有的泰拉黄素等,可去除活性氧,使脚部肌肤更滑嫩。红茶中的儿茶素具有除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5,17(3):24-25
安徽红茶产区开发名优绿茶初探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安徽红茶产区包括祁门、东至、石台、黟县、贵池等县(市),长期以来主要生产传统的工夫红茶。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的变化,红茶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低。而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相似文献   

9.
红茶制造中香气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茶制造中,由于某些工序上的技术不同,所制茶的品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传统红茶与 C.T.C 红茶,从香气上看,传统红茶比 C.T.C 红茶的香气更高,C.T.C 红茶往往带有一种青草气;从香气成分看,传统红茶比 C.T.C 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更多,特别是象沉香醇及其氧化产物等具有花香的香气物质,在 C.T.C 红茶中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豫南茶区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促进茶农增收,研制、生产信阳红茶。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和发酵等是信阳红茶的高效采制技术,生产出的信阳红茶色、香、味俱全,适合信阳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区辽阔,茶树品种资源异常丰富。宝岛台湾就是我国重要的茶区之一,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茶树资源,种类繁多,所产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蜚声中外,远销各地,是仅次于甘蔗的第二大宗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包括台湾优质水果、花卉、茶叶及农产加工制品等台湾农特产品陆续出现在大陆各地,台湾农特产品开始风靡内陆市场,亲自品尝过的民众皆报以好评。这可从2009年9月在南京首次举办的"台湾名品交  相似文献   

13.
读1999年10期《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广东中山肖嘉先生《泛滥的台湾椰子》一文,感到肖文对台湾棕榈科植物的命名存在诸多误会,实质反映了海峡两岸交流的不足。台湾与大陆民族、文化同源,都是炎黄子孙,但毕竟因为50年隔阂,产生不少生疏,尤其在对一些新事物、新科技的表述上,词语差别较明显,如大陆所称的“电子计算机”、“激光”,台湾则称“电脑”、“镭射”,这不是命名混乱,而是缺  相似文献   

14.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台湾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以来,成功推动了台湾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目前,中国大陆也处在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相似的农业发展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当前大陆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我们本次研究的主题。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科学分析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典型模式,优秀的管理理念以及大陆相似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根据大陆农业发展的国情,我们认识到:休闲农业是一种理想的农业转型模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强调农业资源的特色。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科学推广休闲农业,必将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东蔬菜》2005,(2):44-45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珍稀菌类品种,现今我国台湾和大陆部分地区已开始大面积生产。鲍鱼菇组织致密。煮而不烂。较耐贮藏,适于罐头加工,产品销往东南亚、法国及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系、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系和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共同主办、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协办的“两岸三地食品生物技术研讨会暨博士生论坛”将于2006年8月25日-26日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举行。会议将邀请来自我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的食品科学高等学术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相关行业学会和企业参会,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曲奇产品的营养功能性,改善膳食结构及风味,以燕麦粉及红茶等为原辅料,制备红茶燕麦曲奇饼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茶燕麦曲奇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品最佳制备工艺为:小麦粉与燕麦粉质量比为5.5∶1,红茶粉添加量4.6%(以小麦粉与燕麦粉总质量计,以下同),木糖醇添加量15%,黄油添加量36%,脱脂乳粉添加量12%,面火温度180℃,底火温度160℃,烘烤时间22 min。质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燕麦粉及红茶粉后,曲奇饼干的硬度、咀嚼性及脆性增加,黏着性和弹性降低。按照最佳工艺制作的曲奇口感酥脆,具有燕麦香气及红茶香,研究结果可为该产品市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之后,两岸经贸往来尤其是农产品贸易迅速扩大,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向台湾出口前景看好.本文对台湾地区花卉繁殖材料进口检疫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期望能对推动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对台出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其实,唇柱苣苔属植物在大陆内地的观赏应用仪限于极少数苦苣苔科植物爱好者,与台湾、香港已成气候的市场需求相距甚远。迄今国内市场上仅见少数由山民、药农采集的下山植株,未见有人工繁殖栽培的个体进入花市。  相似文献   

20.
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质量认证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台湾目前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卫生署和经济部标准检验局等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以及台湾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质量认证体系,并阐述了台湾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对中国大陆的启示。了解台湾食品安全相关现状,对于落实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增进海峡两岸食品安全沟通与互信,保障两岸人民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