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永  张会永 《北方牧业》2005,(10):13-13,14
<正> 集约化养殖户与个体养殖户的猪群,一旦发生疑似猪瘟、猪丹毒、猪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肺疫、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多种瘟疫,往往表现高热症状,但因这些疫病在临床上很难通过肉眼分辨清楚,即使将病猪待检病料送往动物传染病诊断化验室,也需3~30天才能检测出可能是哪几种传染病原的疑似结果,等搞清病原,病猪群有可能存亡难卜。一、许多养殖场通用的做法应用猪用抗多病免疫球蛋白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在临床上还要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机理,使用合理时才  相似文献   

2.
周晓峰  高嵌 《北方牧业》2005,(18):16-16
<正> 集约化养殖户与个体养殖户的猪群,一旦发生疑似猪瘟、猪丹毒、猪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肺疫、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多种瘟疫时,往往表现高热症状,但因这些疫病在临床上很难通过肉眼分辨清楚,即使将病猪待检病料送往动物传染病诊断化验室,也需3~30天才能检测出可能是哪几种传染病原的疑  相似文献   

3.
猪"无名高热"现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8月份,我国江西、安徽、江苏、湖南、湖北等地育肥猪、繁殖猪群先后发生了一种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躯体全部或局部毛孔出血、局部皮肤皮下瘀血为特征,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的疫病,有人称为“猪无名高热症”。1临床特征此次疫病的明显特征是:①主要发生于养殖场和散养猪群,规模饲养场很少发生;②主要发生于育肥猪群和繁殖母猪群,尤其是购买仔猪育肥猪群和饲喂饭店下脚料的猪群多发,自繁自养猪群较少发生,但与鸡混养的猪群也有疫病发生的报告,但临床症状不完全相同。按照临床症状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1高热加出血型多发于繁殖…  相似文献   

4.
集约化养殖户与个体养殖户的猪群,一旦发生疑似猪瘟、猪丹毒、猪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肺疫.猪伪狂犬病等多种瘟疫时.往往表现高热症状.但因这些疫病在临床上很难通过肉眼分辨清楚,即使将病猪待检病料送往动物传染病诊断化验室,也需3~30天才能检测出可能是哪几种传染病原的疑似结果.等搞清病原.病猪群有可能存亡难卜。  相似文献   

5.
章红兵 《中国猪业》2022,17(2):24-26
摘要:降本增效是养猪生产中永恒的主题。猪场降本措施和做法有很多,但控制猪群疫病是根本。本文分别从烈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亚健康状态和亚临床状态等4种常见猪群异常状态对养猪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疫病是影响养猪业最大的成本。指出通过控制和净化疫病,保持猪群高健康度是降本增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猪群感染疫病不仅影响养殖户经济收入,对猪肉制品安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猪群疫病的防控得到了重视,猪群疫病成为研究重点。不同疫病在病发特点、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不同,需要掌握这些特征,制定适合的防控措施才能实现健康养殖。1猪群疫病发病特征1.1疫病类型诸多据调查显示,我国动物传染性疫病达到上百种,一类疫病包含口蹄疫、猪瘟。二类疫病如狂犬病、魏氏梭菌病,10种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群饲养密度的加大,流通领域的活跃,生猪疫病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在疫病类型上,新发疫病不断增加,许多猪病往往是多病因和多因素引起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而且发病症状非典型化,隐性感染增多,单凭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不易确诊,而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有时还需时日.另一方面,在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虽然有些疫病目前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菌)苗,但还有不少疫病尚无疫(菌)苗可供利用;有些疫病虽有疫(菌)苗可防,但实际应用还有问题.猪群发病后由于猪体组织器官受损,免疫机能下降,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无效.因此集约化猪场疫病的防制,应树立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体保健的观念.根据猪场周边疫病流行的特点,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药物预防方案,筛选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药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以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2001-2008年湖南省猪群疫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8年来接诊的1424个场次不完全诊断的临床猪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近年来猪群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结果显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是湖南省猪群的主要传染病;猪群疫病高发期可能是每年的6—9月;病例多集中在饲养量大和交通比较方便的区域;多重感染病例多,其中,猪圆环病毒2型的多重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推进,一些新的养殖问题开始呈现,尤以猪病发生率上升较为突出。猪疫病频繁发生会直接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益,也不利益肉类市场的稳定。因此,必须认真探究猪疫病的控制措施。1疫病原因1.1未科学引种目前,大部分养猪户在为提升养殖效益,多以外地引种的方式扩大猪群规模。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专业技能素养等较低,常存在违规引种现象,如未进行疫病检疫即引入;  相似文献   

10.
朱粟丰  乔忠 《养猪》1996,(2):38-39
集约化养猪场的群体药物预防和治疗朱粟丰,乔忠,曹日亮(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太原,030032)集约化养猪生产,只有努力做到猪群健康无病,才能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猪群无病主要是指对群发病的控制。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对所有疫病都能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引起生猪腹泻的疫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但最主要疫病是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最近几年,该类疾病在各养猪场流行越来越严重,并呈现混合感染趋势,很难从临床症状上区别开来,不仅给许多养猪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到生猪生产和后续猪肉供应。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危害十分严重的动物A类传染病,规模饲养场一旦发病,可给饲养场主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上主要是以成猪烂嘴、烂蹄,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生长速度缓慢等症状为特征;在防控上,要强化口蹄疫免疫,做好生物安全防范,防止疫病转播,猪场一旦发病,要切实做好发病猪群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免疫失败 (Vaccination failure)就是进行了免疫 , 但猪群或猪只不能获得抵抗感染的足够保护力 , 仍然发生相应的亚临床型疾病、甚至临床型疾病 . 免疫后 , 猪群或猪只抗体水平或细胞免疫水平不能达标 , 保持持续性感染带毒状态 , 都属于免疫失败 . 疫苗保护应以保护亚临床感染为标准 , 保护率 >80% , 疫病就不会流行 . 接种疫苗的猪群仍发病有多种原因 : ①某些因素造成疫苗免疫失效 ; ②接种时猪群处于该病的潜伏期 ; ③猪群生理状况不佳 , 使它对疫苗注射无应答或应答过度 ; ④猪只受过致病力较强的感染因子作用 (Straw等 , 1999). 现就我国猪场常见的免疫失败分析如下 :  相似文献   

14.
猪萎缩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猪出现鼻炎、鼻甲骨和鼻梁变形为主要症状。猪感染该种致病菌后,通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大量死亡,但会对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降低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增强了对其它病原的易感性。猪传染性萎缩鼻炎属于国家二类动物疫病,发病后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猪群净化工作,以提高治疗针对性,避免猪群反复感染该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集约化的程度和饲养的密度越来越大,给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同时在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病”和疑难病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病等。科学的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停留在猪体表存活的病原体、消灭疫病源头的好办法,也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所产生缺陷的重要补充。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的消毒  相似文献   

16.
对2016年中国猪群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开展调查,对猪群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16年中国整体范围内猪群疫病趋于平稳,流行强度明显降低。根据2016年猪群疫病流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法,目的在于对2017年疫病预防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猪场猪群数量多,饲养密度高,品种优良(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外来猪种为主),其饲养管理、疫病防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猪场规模大小不一、条件好坏不同以及所处的位置差异,各猪场采取的饲养管理方法、疫病防制措施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基本一致。本文以...  相似文献   

18.
猪群无名高热病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猪群不断发生新的疫病,如:猪增生性肠炎、猪圆环病毒病、猪副黏病毒感染等。现结合猪群发病特点谈谈猪群高热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我国猪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猪群疫病有以下特点:一是腹泻病成为影响猪群的重要疫病,二是多重感染非常普遍,三是圆环病毒感染居高不下,四是繁殖障碍仍然严重影响猪群,据此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使用疫苗和兽药等疫病防控的具体措施,并期望猪伪狂犬病能成为下一个净化的疫病。  相似文献   

20.
集约化养殖户与个体养殖户的猪群,一旦发生疑似猪瘟、猪丹毒、猪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肺疫、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多种瘟疫时,往往表现高热症状,但因这些疫病在临床上很难通过肉眼分辨清楚,即使将病猪待检病料送往动物传染病诊断化验室,也需3~30天才能检测出可能是哪几种传染病原的疑似结果,等搞清病原,病猪群有可能存亡难卜,应用猪用抗多病免疫球蛋白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在临床上还要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机理,使用合理时才能真正发挥免疫球蛋白的可靠性能。同时也要掌握如何才能使病猪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在48小时左右保持最高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