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茉莉花双瓣品的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茉莉花双瓣品种药壁发育为基本型,中层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时期逐渐解体,绒毡层是异常细胞绒毡层,解体迟,不利于小孢子发育,药室内壁纤维层加厚不明显。小孢子从减数分裂中期1开始走向败育,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正常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形。雄配子体发育大多为不正常,其发育早期有花粉管萌发的异常现象。空瘪、异形花粉多,正常与不正常比例为100:324。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三个萌发孔。  相似文献   

2.
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Ⅱ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茉莉花双瓣品种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与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同期,且发育基本正常,其胚珠是具单珠被的厚珠心弯生胚珠,为多细菌孢原组织,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大孢子基本呈直线排列,近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熟胚整为正常的8核胚囊。  相似文献   

3.
1.亚麻花药由4个药室构成。腺质绒毡层发达。常具双核,成熟时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两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常为一纵列,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圆球状,具3萌发孔;2.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内珠被后期继续分裂增厚,并具珠被绒毡层。珠心组织不发达,孢原细胞有时多个,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合点端的珠心组织常形成带状的吸器结构;3.雌雄配子体发育时序性有差异,一般雄配子体先于雌配子体,但两者近同步成熟。  相似文献   

4.
亚麻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明珠  李桂琴 《中国麻作》1994,16(2):1-2,32T2
1.亚麻花药由4个药室构成。腺质绒毡层发达,常具双核,成熟时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两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常为一纵列,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圆球状,具3萌发孔;2.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内珠被后期继续分裂增厚,并具珠被绒毡层。珠心组织不发达,孢原细胞有时多个,胚囊发良属单孢子蓼型。合点端的珠心组织常形成带状的吸器结构;3.雌雄配子体发育时序性有差异,一般雄配子体先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杏李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花药壁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类型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4)部分花药囊内单核居中期的小孢子存在胞质不规则过度收缩、绒毡层离散脱落的异常现象,部分二核花粉粒细胞质稀薄,该现象可能会导致花粉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花蒿是当今优良抗疟药青蒿素的药源植物。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黄花蒿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过程。黄花蒿花药为4室结构;横切面呈蝴蝶状排列;花药壁发育为典型单子叶型;花药壁中层在花药发育的较早期解体,其绒毡层由腺质型绒毡细胞组成,在花粉成熟前绒毡层细胞原位解体;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同步相差1~2个细胞周期,其细胞质分裂则为同时型;经2次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花药开裂前的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含1个营养细胞和1个具2个细胞核的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7.
以A2V4/B2V4为材料,对A2类型雄性不育系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的变化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粱A2V4 CMS的染色体行为,在前期Ⅰ至中期Ⅰ无任何异常现象,从后期Ⅰ开始,染色体行为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同源染色体在走向两极时出现滞后或部分不分离、或在后期Ⅱ姐妹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细胞内染色体多倍化,以致形成两极染色体数目不等、在一个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团或核、三分体和“T”型、直线型排列的四分体;花药发育过程中也有大量异常现象,药室的绒毡层细胞不形成或提前解体,药室内的花粉母细胞不发育或小孢子液泡化,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出现巨型化而挤满整个药室或绒毡层细胞虽发育正常,但花粉母细胞发育异常,在造孢细胞时期即开始出现变形现象,随后发生粘连退化,绝大部分花粉母细胞不能完成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而形成四分体,所有这些异常现象最终导致小孢子退化。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 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半薄切片及薄切片技术, 对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 与正常水稻品种IR36 的花粉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 培矮64S 与IR36 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从减数分裂开始, 培矮64S 的雄性性细胞出现一些异常变化, 并最终发育至二胞花粉早期败育。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1) 减数分裂前期,约半数的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出现异常, 游离核糖体稀少, 并具有不发育线粒体和大量泡状内质网。这类异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在随后的发育中逐渐液泡化并最终解体。(2) 早期小孢子形成之后, 几乎所有小孢子外壁均发育异常, 表层与里层之间界限不清, 缺少中间透明带, 同时内壁没有形成。但是, 在花粉发育的整个过程中, 培矮64S 与IR36 绒毡层的发育和降解过程基本相似。据此认为, 培矮64S 的花粉败育可能是由小孢子母细胞或花粉外壁的异常发育造成的, 而不是由绒毡层发育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对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ASDOR05-01的雄配子体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每一份试验材料中均存在着正常雄配子体和异常雄配子体,而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ASDOR05-01表现出更弱的有性生殖能力.在3份试验材料中,正常雄配子体的发育特征基本相似,没有表现出因试验材料的种类不同所呈现出的明显差异.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ASDOR05-01在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了5种不正常的分裂现象,即部分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在分裂中期形成了三极纺锤体、形成异常的二分体、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出现了分裂不同步现象、形成异常的四分体.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败育现象可能是导致其结实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和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指出了三种类型大豆具有相同的胚胎学发育特征,这些特征如下:1.雄性孢原为表皮下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为正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单核,属分泌型绒毡层。2.单室子房;弯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珠亚表皮下多孢原;多数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少数为“T”字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有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短命。3.大孢子发生较小孢子发生稍晚,但发育速度较快,后期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4.自花授粉;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5.胚的发育属柳叶菜型;核型胚乳,胚乳发育中后期胚囊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胚珠合点端具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11.
水稻 (Oryza sativa L.)花粉及花药壁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水稻花粉及其花药壁层的发育过程,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伴随核内染色体变化的同时细胞质发生了“改组”现象,主要表现为核糖体分布密度的规律性变化,这标志着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2) 小孢子外壁的发育始于四分体晚期,最早表现在四分孢子质膜上沉积了少量的壁物质。随后沉积增多,至小孢子早期即形成初生外壁。此后外壁发育迅速,到小孢子晚期外壁已基本发育完成。(3)小孢子中期,小孢子细胞核的双层核膜局部分开,并逐渐扩张成一个“大泡”。核膜扩张在这一时期是一种普遍现象。(4)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之初,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内质网极少;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绒毡层胞质浓缩,细胞内出现“空腔”,内质网丰富;到了小孢子中期,仍有较多堆叠的内质网,此后逐渐消失。表明内质网在绒毡层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物质合成及运输作用。(5)花粉完全成熟时,花药中层细胞的壁以及绒毡层的外切向壁紧贴在一起,形成了一叠合的“壁”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李金珠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42-45,T00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荔枝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具腺质绒毡层。成熟花粉为两细胞型。花粉粒扁球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具三沟孔。花粉壁务内外两层,表面具条纹状纹饰。花粉粒发育过程中,常出现退化现象,在低产的植株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的花粉发育,包括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生两个环节。前者是指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幼小的单核花粉(小孢子)(图版Ⅰ,1~8;图版Ⅱ,9~14);后者是指单核花粉通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三核的成熟的花粉(雄配子体)(图版Ⅲ,15~20)。  相似文献   

14.
粳稻台中65花药培养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粳稻台中65作研究材料,采用活体小孢子观察及塑料半薄切片观察,对水稻花药培养下小孢子的发育命运及药壁组织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离体培养下小孢子发育类型可划分为四类:正常形态小孢子、脱分化小孢子、淀粉积累小孢子和液泡化小孢子。明确了脱分化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其显著特点是:核位置改变,细胞质重组。离体培养下花药壁发育特点为绒毡层首先降解,随后中层细胞膨大。预冷处理会抑制药壁绒毡层降解,同时促进中层细胞膨大,药壁此种变化有助于小孢子脱分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稻花粉发育过程及其分期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以籼稻品种IR36为材料,采用塑料半薄切片技术、新鲜花药整体观察及游离的雄性细胞观察方法,对水稻花粉发育全过程及其药壁组织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将这一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并证实了花粉自然发育过程中不存在收缩期。在这一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出现3种明显不同的发育形态,这些形态特点对于判断花粉发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敖成齐 《茶叶科学》2004,24(1):37-40
毛叶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属葱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派罗宁B-黄色组分诱导孢粉素产生荧光的特异性,观察了水稻M 101品种以及它的无花粉型胞核雄性不育(GMS)突变体Ⅰ-15系花药绒毡层解体过程中孢粉素的行为。M-101品种花药绒毡层的解体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小孢子发育期,绒毡层主要分泌孢粉素;在花粉发育期,绒毡层主要降解非孢粉素物质。Ⅰ-15系花药绒毡层的解体过程虽然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现象,但绒毡层解体的起始时间和阶段顺序性与M-101品种相似。对绒毡层解体过程孢粉素行为的有关事态及其与花粉发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等植物花药绒毡层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懿星  李莉  陈光辉 《作物研究》2009,23(5):287-289
高等植物花药形态发育完成后,小孢子母细胞被四层二倍体的壁细胞,即表皮层、内皮层、中层和绒毡层所围绕。作为花药壁的最内层,绒毡层直接与发育中的配子体相互作用。本文通过绒毡层发育的各时期的形态结构改变及物质的变化来阐述绒毡层对花粉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阐述绒毡层发育相关的特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认识了绒毡层的功能及其与花药发育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等植物花药形态发育完成后,小孢子母细胞被四层二倍体的壁细胞,即表皮层、内皮层、中层和绒毡层所围绕.作为花药壁的最内层,绒毡层直接与发育中的配子体相互作用.本文通过绒毡层发育的各时期的形态结构改变及物质的变化来阐述绒毡层对花粉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阐述绒毡层发育相关的特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认识了绒毡层的功能及其与花药发育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具体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温敏不育系A731和其同型保持系731B为供试材料,采用花粉粒制片和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药形态特征及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均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保持系731B的花药和小孢子发育正常,只有极少数后期发育不正常;不育系A731花粉不育类型为典败和圆败;单核期小孢子可正常形成核,二核期正常形成营养核和精核,但有些营养核不清晰,三核期花粉粒染色后精核呈圆形,不能形成梭形精子;二核期花药中绒毡层提前解离侵入药室,造成小孢子败育。表明该温敏不育系的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到三核期,推测二核期是其雄性败育发生的关键时期,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结构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