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田禾村商品化小蚕共育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大对小蚕共育点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小蚕专用桑园、提高共育户共育技术水平、培育新的共育点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扩大田禾村商品化小蚕共育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江俊益 《四川蚕业》2011,39(1):42-44
<正>小蚕共育把一家一户进行的小蚕饲养集中起来,交给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共育户统一完成,以减少蚕感病机会和增强体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单产质量的目的,是一项对行业和农户都有利的好措施,但生产中推广却十分困难。我市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推广小蚕共育,1952  相似文献   

4.
陶积阳 《广西蚕业》2003,40(3):35-37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俗语言简意赅说明了养好小蚕在养蚕生产中的重要性。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但这项措施在一些原蚕基地或老蚕区却未能推广,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而且已经习惯了各家各户独自饲养小蚕的模式。2002年上半年,我总站在武鸣、郊区两个原蚕点各进行了两批小蚕共育,共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张种产茧量、种茧质量、公斤茧制种量都有很大提高。实践证明,原蚕点只要全面推广实施小蚕共育,原蚕点的种茧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1原蚕点实施小蚕共育的必要性1.1原蚕点原蚕由各家各户饲养,由于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结果造成种茧质…  相似文献   

5.
杨昌旭 《广西蚕业》2002,39(2):29-30
小蚕共育技术是我县近年全面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经几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养蚕经济效益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和接受。为使这项新技术更完善 ,笔者认为有必要更进一步地规范共育设施和饲养技术标准 ,使小蚕共育质量不断提高。1 物色好“小蚕共育员”是提高共育质量的基础小蚕共育操作员简称小蚕共育员是一个园区范围蚕农的技术骨干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蚕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因此 ,物色和选定好小蚕共育员意义十分重大。1 .1 小蚕共育员及共育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小蚕共育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小蚕共育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小蚕共育产业化趋势、小蚕共育经营请工难、小蚕共育投入成本上升、共育劳动生产条件改善、共育叶质恶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小蚕共育面临全新的发展生存环境,对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重点和创新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是稳定和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小蚕共育中,必须牢牢抓住"消毒防病、良桑给饲、环境调节、技术操作"四大关键技术,同时把安全生产始终贯穿于全过程,确保小蚕共育安全、优质,达到头数足、发育齐、无蚕病.本文就小蚕共育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技术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蚕共育是稳定和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对充分发挥蚕品种的优良性状,控制蚕期发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蚕共育期间,必须牢牢抓住“消毒防病、良桑给饲、环境调节、技术操作”四大关键技术,同时把安全生产始终贯穿于全过程,确保小蚕共育安全、优质,达到头数足、发育齐、无蚕病.本就小蚕共育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小蚕养得好,对不良环境和病原菌的抵抗力就会增强,是以后蚕茧丰收的关键.笔者从蚕室、蚕具的准备、小蚕共育的眠起处理、小蚕饲育等方面介绍了小蚕共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安镇周庄村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联户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技术参考。按照"共育养小蚕,十天眠三眠"的目标要求,在共育之前把好消毒关,共育过程中控制好温湿度,做到良桑饱蚕,超前做好扩座和匀座工作,达到省工、省料、省桑叶,蚕好、茧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