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简述了我国三北地区盐碱地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野大麦的生物学特性、耐盐性及耐盐机理,阐述了野大麦的饲用价值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我国三北地区盐碱地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野大麦的生物学特性、耐盐性及耐盐机理,阐述了野大麦的饲用价值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耐盐相关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杨青川  孙彦  康俊梅 《草地学报》2005,13(3):253-256
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已深入到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及其表达特性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比较耐盐的植物,从苜蓿中分离克隆耐盐相关的基因,分析其结构与功能。不仅可以加深对耐盐分子机制的认识,而且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苜蓿盐诱导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寻求将盐碱化对植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策略势在必行。关于植物对盐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如何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也已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深入探究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的机制,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增加作物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就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的重点研究进展,综述了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盐的生理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营养元素平衡和增强抗氧化胁迫等;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包括离子转运蛋白基因、渗透调节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和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等;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最后针对今后植物适应盐逆境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五种禾本科牧草早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对多年生黑麦草、野大麦、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碱茅种子在0、21、66、110、150、200、267、334、445mmol/LNaCl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除长穗偃麦草以外,种子发芽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胚根、胚芽长及鲜于重则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种子发芽期耐盐性为长穗偃麦草>无芒雀麦、碱茅>多年生黑麦草>野大麦。在温室条件下,对多年生黑麦草、野大麦、无芒雀麦和长穗偃麦草在0、200、334、445mmol/LNaCl(对应的渗透势分别为0、-0.90、-1.95、-2.603MPa)中的幼苗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周龄时,盐胁迫使地上生物量呈线性降低,而根系生长对盐胁迫没有地上部敏感。以长穗偃麦草最耐盐,野大麦根系耐盐性较强。盐胁迫降低了溶液渗透势造成植物相对水分亏缺,地上部分含水量随着盐胁迫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但盐渍化土地严重制约着其种植范围。培育耐盐新品种是降低盐渍化土地对紫花苜蓿生长和产量影响的有效途径。笔者综述了紫花苜蓿耐盐生理、盐诱导相关基因以及耐盐性育种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紫花苜蓿耐盐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及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余玲  王彦荣 《草业学报》1999,8(1):50-57
对野大麦种子在不同温度和预处理萌发条件以及在盐(NaCl和Na2SO4)和干旱(聚乙二醇,分子量6000)胁迫下萌发能力的研究表明,野大麦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25℃变温,破除休眠的最佳方法是预先冷冻,野大麦种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对2种盐的耐盐顺序为NaCl〉Na2SO4;种子萌发期耐盐临界值为-1.34MPa(NaCl)和-1.13MPa(Na2SO4)高渗透性盐胁迫(≥-0.5MPa)下,胚  相似文献   

8.
控制Na~+进出植物根系的能力是研究植物耐盐机制的关键,但由于测量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关于植物根系Na~+内流速率受生长阶段的影响还无相关研究。该研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选取小麦与野大麦为代表材料,研究了单子叶甜土植物与单子叶盐生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下的根系Na+内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2个盐浓度处理下野大麦和小麦根系的Na~+内流速率都随生长而逐渐增大:2~3叶期,2个材料之间Na~+内流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4叶期时,浓度为25 mmol/L NaCl处理下野大麦比小麦低10%,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浓度为100 mmol/L NaCl时野大麦比小麦高19%,差异显著(P0.05)。可见,生长阶段能显著影响植物控制Na~+流入的能力,4叶期以后的野大麦比小麦吸收更多的Na~+。因此,在比较植物耐盐能力以及相关研究时应考虑生长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在盐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不同株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各株系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增高、质膜透性增大。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不同株系间存在差异。综合评价得出其耐盐性排序为:野大麦〉Y1F2-5〉Y1F2-3-Y1F2-1〉P1F2-6〉Y1F2-6-Y1F29〉Y1F2-2〉Y1F2-8〉P1F2-7〉披碱草〉Y1F2-7。  相似文献   

10.
海滨雀稗(Paspalums vaginatium)作为最耐盐的暖季型草坪草,具有耐盐性强、景观效果佳、耐粗放管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尔夫球场、足球场和景观绿地的建植中,在盐碱地的植物修复改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海滨雀稗的耐盐性极强,但品种间的耐盐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耐盐机理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盐胁迫下的形态学、离子吸收、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影响等方面,对关键耐盐基因在耐盐调控中的研究较少。海滨雀稗的耐寒性和耐旱性相对较差,且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严重限制了海滨雀稗在我国北方干旱盐碱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就海滨雀稗的耐逆性评价及耐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海滨雀稗耐逆机理研究和耐逆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借鉴,以期为农作物的耐盐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11.
牧草研究牧草耐盐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牧草组织耐盐突变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突变体材料的选择、变异的来源、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的筛选、耐盐性鉴定、细胞分化、耐盐愈伤组织的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耐盐性鉴定等一系列培养筛选耐盐植株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牧草耐盐性、培育耐盐牧草新品种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同时对今后牧草耐盐突变体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耐盐突变体对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等研究方向进行阐述,并为其他抗性育种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盐胁迫下应激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掌握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对提高植物抗盐性和培育耐盐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大量的诱导基因及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近些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关这些机制的分子生物学解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分析了前人的研究,从植物盐胁迫早期信号的传导过程、基因表达与调控,盐诱导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我们还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培育和种植耐盐胁迫的作物品种有利于对盐渍化土地的开发利用。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已被证实与作物的耐盐性有关。将克隆的桑树Ma NHX1基因和拟南芥焦磷酸酶基因AVP1分别转入拟南芥植株,筛选获得转基因株系MN和AV,并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后筛选获得共表达2个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MNV,用于探究Ma NHX1和AVP1共表达增强植株耐盐性的机制,确证Ma NHX1基因在盐胁迫适应性调节中的功能。在200 mmol/L Na Cl胁迫条件下,共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株系MNV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高出20.69%,含水率高出5.89%,脯氨酸含量高出28.42%,而丙二醛含量的增幅下降7.73%。研究结果表明:超表达耐盐性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可以通过维持细胞膜稳定性、降低膜损伤和透性伤害等机制应对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宋志钢  刘颖  刘瑞  卢少云 《草地学报》2023,(10):2938-2948
盐生植物海雀稗(Paspalums vaginatium)是一种极其耐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从海雀稗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对盐胁迫响应的PvCIPK9基因,克隆了PvCIPK9基因CDS序列全长,并对其表达模式、启动子元件等进行分析。为研究PvCIPK9基因的耐盐功能,构建了PvCIPK9过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获得过表达PvCIPK9的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对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表型显著优于野生型,转基因拟南芥在盐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及相对生长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此外,盐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初步说明过表达PvCIPK9基因增强了拟南芥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本研究为深入解析海雀稗PvCIPK9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59份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耐盐性鉴定和指标筛选,从而为紫花苜蓿耐盐育种、耐盐机制以及耐盐基因克隆等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本试验采用220 mmol·L-1的NaCl溶液对不同来源的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进行盐胁迫,测定紫花苜蓿萌发期8个相关指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耐盐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各指标对照组与处理组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长、根芽比、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耐盐系数全部分布在0~0.4范围内且分布频率均为100%,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较高;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萌芽指数在主成分分析中具有较高载荷;发芽率、萌芽指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与耐盐性度量值(D值)和加权耐盐系数(Weight salt resistance coefficient,WSC)关联度均较大;根据D值、综合耐盐系数(B值)和WSC值得出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综合评价中依据B值、WSC值耐盐性程度排前10的种质编号为:38,46,20,54,43,56,48,41,19,32,依据D值耐盐性程度排前10的种质编号为:38,46,54,43,20,19,56,32,41,48。聚类分析将59份种质材料划分为5类,根据类群中D值大小可认为38号材料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27,29,47号材料耐盐能力极弱。综上可知,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可作为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紫花苜蓿萌发期耐盐性强的种质材料有‘爱开夏’、‘WL903’、‘WL404HQ’、‘东德’、‘康赛’,盐性弱的种质材料有‘敖汉’、‘金皇后’、‘挑战者’。  相似文献   

16.
《草业科学》2012,29(1)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耐盐分子机制,为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通过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克隆了新牧一号杂花苜蓿(M.varia Xinmu-1)的MvP5CS基因,MvPSCS全长2148bp,Genbank登录号为:EU371644。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盐胁迫下MvPSCS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说明MvP5CS与苜蓿的耐盐性相关。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MePSCS基因成功转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盐胁迫下转MvP5CS基因T1代烟草萌发率和根长均高于非转基因烟草.表明新牧一号首蓿P5CS基因能够据高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刘卓  徐安凯 《牧草与饲料》2009,3(4):15-18,30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紫花苜蓿在耐盐生理、耐盐性鉴定、耐盐品种选育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耐盐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紫花苜蓿耐盐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东北盐生草甸五种习见牧草苗期抗盐碱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的盐碱生态逆境下,研究了碱蓬、虎尾草、碱茅、野大麦、羊草等5种东北盐生草甸的习见牧草对盐碱胁迫的抗性特点。结果发现这些植物对盐碱逆境的适应方式存在三个类型。一、碱蓬是以御性为主,以吸收大量盐分形成盐泡贮存于液泡中;二、虎尾草是以御胁变性为主,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大量无机离子Na~+进行渗透调节;三、碱茅、野大麦和羊草是以耐胁变性为主,主要在细胞内合成大量脯氨酸等有机溶质进行渗透调节。采用干物质生产胁强敏感度/屈服点胁强作为指标来衡量抗盐碱性强弱,其结果为碱蓬>虎尾草>碱茅>野大麦>羊草。据此,建议在生产上以碱茅和野大麦作为改良东北盐生草场的首选牧草。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耐盐性中等,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产量和种植受到土壤盐渍化的限制。因此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意义。为此,以龙牧801紫花苜蓿(M.sativa‘Longmu 801’)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9个盐胁迫蛋白质组筛选出的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对9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表明这9个基因均在紫花苜蓿盐胁迫应答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处理1h时,G6PI、ABP19a、Trx-h1、PR bet 1、FBPA、6PGDH和ALDH这7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NaCl胁迫浓度处理的紫花苜蓿中均显著上调,RRM和GDPD在NaCl处理2h后开始上调。除G6PI基因,其他8个基因在0.4%NaCl处理下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2%和0.8%NaCl处理。这些基因参与糖代谢、信号转导和胁迫响应。以上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耐盐性极其复杂,涉及到多基因的表达和代谢通路的调控。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研究并了解紫花苜蓿的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促进紫花苜蓿耐盐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北方优良耐盐牧草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后播种,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从85%降至72%,幼苗带菌率显著降低(P0.05),由100%降至12%;杀菌剂处理可降低野大麦的株高、分蘖,但对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杀菌剂处理后野大麦的C、N、P含量较蒸馏水浸种对照分别显著降低了4.87%、10.99%、13.50%(P0.05)。因此,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为去除野大麦种传内生真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