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硫营养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缺硫指标、缺硫症状 ;硫肥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硫营养对蛋白质、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硫甙含量、硫甙组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油菜硫营养生理和硫营养与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植物硫营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根据近年来美国硫研究所及其他机构在世界各地先后举办的关于农业中硫的学术讨论会等有关材料,对硫的植物营养功能,土壤缺硫的状况、缺硫原因,作物施硫的效果以及硫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等作了简要分析,并由此探讨了其发生动态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硫氮或硫硼配合对油菜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 1 996年进行的田间和盆栽试验表明 ,硫氮或硫硼配施可以显著增加菜籽产量 .硫氮配施比对照增产 1 0 8 2~ 3 1 4 0kg/hm2 和 5 5~ 1 9 6% ,硫硼配施比对照增产 83 4~ 2 4 8 2kg/hm2 和 6 9~2 3 1 % .施硫可以增加油菜植株体内的硫含量并改善其硫素营养 ;在缺硫土壤上施硫可以降低菜籽硫甙及芥酸含量 ,提高油酸含量 ,因此有改善菜籽品质的作用 .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农业中硫的状况及硫肥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相当面积的作物其生态环境缺硫,缺硫受气候因素中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大,年均温愈高或降雨最愈大的地区,土壤愈容易发生缺硫;缺硫还容易出现地下水位低的中低肥力田或硫肥用量不足的高产田;由花岗岩、玄武岩,砂页岩发育的土壤或质地较轻的土壤也容易发生缺硫,1978年以来,累计在南方几省17800hm^2的耕地上试验,示范、推广磷石膏,石膏,硫磺等含硫肥料,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双低油菜(Canola)硫营养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分别在油菜生长的五个自然生育期严格控制营养液供硫浓度(高S0.75mmol/L或低S0.075mmol/L),研究各生育期供硫水平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莲座期(0~35天)低S处理容易短时间内表现缺硫症状,对子粒产量与含油量有明显的影响;开花期前后充足供硫可明显提高菜籽产量。后期增加供硫浓度不仅可明显增加菜籽的硫浓度、含油量,而且菜籽的硫甙含量也显著提高。比较各生育期供硫不足与菜籽产量的关系,以莲座期与开花期的影响最大。莲座期可作为油菜硫营养的临界期,开花期为最大效率期。硫的两个吸收高峰恰与油菜生长对硫的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相吻合。生长前期供硫充足主要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茎枝重量较高但子粒产量很低,而后期供硫充足则显著促进植株的开花结果,增加角果数、角果重及子粒饱满度。前期供硫不足会使作物的花期明显延迟,中后期增加供硫浓度时还会造成植株的再次开花结果而使成熟期显著延迟。  相似文献   

6.
作物硫素营养与产品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刘勤  曹志洪 《土壤》2000,32(3):151-154,166
概述了硫素营养对豆类、谷物、油菜、牧草、蔬菜、甜菜、茶叶及烟叶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质秘而不宣伯最新进展;探讨了硫与氮、硒、钼等营养交互作用对作物品质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作物硫营养、硫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以改善产品品质,保障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
利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甙背景油菜苗期的需硫(S)量特性、植株硫甙含量及不同供S水平植株与根系的含S量差异。结果表明,对最高产量(生物量)的获得,低硫甙油菜对S素的需求量反而明显大于高硫甙油菜;植株S浓度与供S水平间呈极显著的指教相关,且品种(系)间无显著差异;根系S浓度与供S水平呈极显著相关的二次曲线型,并反映了油菜硫甙背景间的差异;植株硫甙含量与供S量呈二次回归型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高琉甙油菜植株硫甙的合成积累相对较高,而低硫甙油菜植株对硫甙的合成积累具有一定的阻抑怍用。因此,对双低油菜偏施、重施S肥,是满足其较高生理需求,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不同供硫水平下烟草硫营养及对N、P、Cl等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对不同供硫水平下烟草生长发育及硫营养吸收、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缺硫烟草生育期推迟 ,甚至不能现蕾 ;株高、茎粗、叶片长和宽、干重、根系生物量均明显低于较正常供硫植株。烟草能耐高浓度外界硫供给 ,完成生育期 ,但茎粗、叶宽显著低于正常供硫处理。随着供硫水平增加至正常 ,烟草植株全硫含量迅速升高 ,过量供硫下 ,植株继续奢侈吸收大量硫 ,含量可达到14.10g/kg。植株全硫的增加 ,极少量以氨基酸硫形态增加 ,大分子蛋白质硫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其余大多数以硫酸盐形态存在。全硫与无机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9713)。硫与氮的吸收和代谢相互促进和抑制 (r=0.6136 ) ,缺硫和过量硫均抑制植株对磷的吸收 ,而随着供硫增加体内氯含量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9.
烟草硫素营养与烟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刘勤  曹志洪 《土壤》1998,30(6):320-323,327
系统概述了烟草对硫素的吸收,运输,分配和友营养对烟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我国烟叶中硫状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未来烟草硫营养研究,烟叶生产中硫酸钾的合理平衡施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农业中的硫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本文介绍中国南方土壤缺硫情况。根据土壤硫的收、支和硫肥对作物的效应估计,中国南方在最近的将来不会出现大面积土壤缺硫。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冷浸田或砂土可能缺硫。预言随着化肥工业发展,将减少含硫肥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土壤硫素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全省834个土样有效硫分析结果,初步划出我省低硫土壤区域和土壤类型,通过讨论,旨在普及硫肥知识,提高对硫肥的认识,防患缺硫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土壤有效硫状况及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四川省 6类 32 9个土壤样品的有效硫的分析 ,结果表明缺硫及潜在性缺硫土样占总样本的 2 3 1 % .但结合田间试验 ,在四川盆地特定环境条件下 ,即使土壤耕层有效硫处于缺乏范围 ,增施硫肥对玉米、小麦、油菜产量无明显增加 ,并就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土壤硫素平衡的测算 ,预测在近期内 ,四川盆地主要农耕地不会发生大面积缺硫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壤芳基硫酸酯酶及其活性和农业措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兰  陈利军 《土壤通报》2006,37(4):792-798
硫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土壤的缺硫现象日益严重,土壤硫营养逐渐成为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限制因子。土壤芳基硫酸酯酶能酶促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在硫素的生物化学循环和植物的硫营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反映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本文在阐述土壤芳基硫酸酯酶的重要作用、来源、存在方式等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该酶对农业技术措施的响应的研究,为不同农业管理制度下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硫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缺硫会阻碍植物生长发育,研究外源谷胱甘肽 (GSH) 对缺硫胁迫下小白菜GSH代谢的影响,为利用外源GSH减轻缺硫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设正常供硫并喷施蒸馏水对照 (CK)、缺硫喷施蒸馏水(H2O)、缺硫喷施25 mg/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和缺硫喷施25 mg/L的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4个处理。喷施处理在缺硫培养17 天时进行,在喷施处理后0、2、4、8、24 h,取样测定小白菜GSH合成关键基因BcGSH1表达量;在喷施处理0、24、48、72 h后,取样测定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γ-ECs) 活性、内源GSH和GSSG含量及GSH还原酶 (GR)、GSH过氧化物酶 (GPx) 和GSH硫转移酶 (GST) 活性。  【结果】  与CK相比,缺硫显著降低了小白菜BcGSH1表达量、GSH含量及γ-ECs、GR和GST活性,提高了GPx活性;外源喷施GSH能够显著提高缺硫胁迫下小白菜BcGSH1表达量、GSH含量及γ-ECs、GR、GPx和GST活性;外源喷施GSSG后,缺硫胁迫下小白菜GSH含量、GSSG含量和γ-ECs活性仅短暂上升,GR和GST活性显著增强,GPx活性最终减弱。  【结论】  缺硫胁迫下,小白菜能够吸收外源喷施的GSH和GSSG,并诱导GSH合成酶活性增强,外源喷施GSH还会诱导细胞内GSH代谢3个关键酶GR、GPx和GST活性增强,显著缓解缺硫胁迫对小白菜造成的损伤;而外源喷施GSSG则诱导GR和GST活性增强,GPx活性降低,维持细胞不被继续氧化,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缺硫胁迫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沙田柚配施钾及不同形态镁、硫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钾肥及不同形态的镁、硫肥配施对沙田柚的营养生长、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大大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在土壤含钾、硫较丰富,镁含量中等的情况下,施用镁、硫肥配施仍然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柚果品质;配施碳酸镁及硫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于硫钾镁肥。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硫素现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集黑龙江省29个市、县,发育于5种母质的8种土壤类型143个耕层土样,分析测试其全硫、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全硫含量平均值为511.90mg/kg,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26.27mg/kg。缺硫和潜在缺硫(有效硫含量<16mg/kg)土壤以风砂土和盐碱土居多,其次是黑土、黑钙土,而草甸土硫素含量丰富。缺硫面积最大的是黑土。按母质划分,发育于砂质沉积物的土壤100%缺硫,其次是发育于河湖冲积物和沉积物土壤,缺硫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土壤有效硫是作物硫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省域范围耕地土壤有效硫基础数据和硫肥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地统计学特征分析和新的土壤有效硫分级指标统计为手段,研究全省土壤有效硫时空变化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现状,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硫养分丰缺状况及供给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安徽省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采集农田0—20 cm耕层土样34.5万个。通过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的地统计学分析,按照本省耕地土壤有效硫新的丰缺分级标准,即极缺 (< 10.0 mg/kg)、缺乏 (10 ~16 mg/kg)、较缺乏 (16~22 mg/kg)、中等 (22~34 mg/kg) 和丰富 (> 34 mg/kg) 五级,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指标对应分析,进行省域耕地土壤有效硫丰缺现状和时空分布研究。 【结果】 1) 全省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范围在0.10 ~101.90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99 mg/kg,中位数为21.00 mg/kg。2) 全省耕地土壤缺硫概率较大。有效硫含量处于极缺 (< 10 mg/kg)、缺乏 (10 ~16 mg/kg) 与较缺乏 (16 ~22 mg/kg) 水平的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3.76%、20.91%和18.43%。3) 省域总体缺硫状况由东向西递增、南北向中间趋减。按不同农业区域比较,淮北平原的宿州、亳州和阜阳市缺硫最严重,其次是皖南山区,又以黄山市、铜陵市土壤缺硫较严重。4) 土壤类型和时空变化上,以棕壤、黄潮土、粗骨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和砂浆黑土等缺硫最为严重。与20年前研究分析比较,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和皖西农区缺硫趋势减弱,而皖南山区土壤缺硫状况明显加重。目前,棕壤、砂姜黑土和黄棕壤缺硫频率和风险增大,而黄潮土、黄褐土和灰潮土缺硫频率降低。 【结论】 省域耕地缺硫 (< 22 mg/kg) 面积约311.19 × 104 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10%。针对棕壤、砂浆黑土、黄潮土、红壤等九类土壤缺硫比率高 (39.67% ~56.89%之间) 的现状,应推荐含硫化肥或补施硫肥,降低作物缺硫风险。   相似文献   

18.
硫胁迫对油菜超微结构及超细胞水平硫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结合油菜缺硫症状的形态表现特征,进行了硫胁迫条件下油菜营养与生殖器官超微结构及超细胞水平硫素分布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硫胁迫导致油菜叶片皱缩,叶脉聚集、扭曲、隆起,气孔张开、变形,叶肉细胞叶绿体基粒片层松弛、肿胀,淀粉积累;花瓣细胞质发育不良,细胞内含物颗粒呈聚集状;柱头细胞器排列不规则,质膜呈断续状,细胞壁松弛、增厚;花粉粒发育不全,形状不规则,多呈扁瘪、畸形,纹饰不整齐,条脊不规则,穿孔大小不均,花粉壁发育不完善,淀粉粒出现积累并呈复合状。缺硫还显著降低油菜超细胞水平的硫素分布,尤其对叶绿体、生物膜及线粒体等的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供硫水平对花生叶片硫素含量与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供硫水平对花生不同叶龄叶片的硫酸盐、谷胱甘肽和蛋白态硫含量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谷胱甘肽含量随叶龄增大而减少,硫酸盐含量却相反。当硫素供应充足时,幼叶谷胱甘肽含量占总硫 4.6%,蛋白态硫含量占 91%,其余以硫酸盐形式存在;中龄叶及老叶的硫酸盐含量占总硫的60%~80%,而谷胱甘肽含量不到1%。当硫素供应不足时,幼叶和中龄叶含硫化合物总量减少,尤其是硫酸盐。因此,在缺硫时,谷胱甘肽不是植株硫的主要来源,且低氮加重缺硫症状发生。不同叶龄叶片对缺硫反应不同,幼叶对缺硫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娟  江长胜  郝庆菊  袁雪 《土壤》2012,44(2):267-273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1990 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 0 ~ 60 cm 土壤,应用等质量计算方法,探讨了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和垄作翻耕(LF)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0 ~ 60 cm 深度内,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垂直递减规律,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硫含量及储量为 LM>SH>DP>LF,有效硫含量及储量为 LM>DP>LF>SH。长期垄作免耕提高了土壤全硫及有效硫的含量和储量,与对照 DP 处理相比,LM 处理全硫与有效硫含量分别增加了 20.80% 和 1.31%,储量分别增加了 19.54% 和 5.36%。耕作层(0 ~ 20 cm),DP、SH、LM、LF 处理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分别为 27.15、13.45、31.43 和 24.01 mg/kg,DP、LF 以及 LM 处理为硫不缺或硫丰足,而 SH 处理为缺硫土壤(土壤有效硫含量<16 mg/kg)。对缺硫土壤,应重视硫肥的施用,以促进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