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班克海尔’和‘杨妃出浴’芍药切花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处理对切花开放和衰老的影响;同时从中克隆得到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的9个关键基因PlACS、PlACO、PlACO5、PlETR1、PlERS1、PlETR2、PlEIN4、PlCTR1和PlEIN3,利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班克海尔’正常瓶插寿命长于‘杨妃出浴’,两品种均对乙烯敏感;乙烯利明显促进‘班克海尔’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抑制‘杨妃出浴’花朵开放进程,并且出现僵花、衰老萎蔫。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两种切花品种中高度保守,保守性在98%以上。qRT-PCR分析表明,瓶插12 ~ 36 h,乙烯诱导两品种中除PlEIN3外的所有基因上调。瓶插0 ~ 12 h,‘杨妃出浴’中9个基因表达量均较高,内源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较为活跃,而在24 ~ 36 h,外源乙烯使‘班克海尔’乙烯生物合成基因表达量升高,乙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量普遍高于‘杨妃出浴’。推测‘杨妃出浴’自身合成乙烯的时间较早,对乙烯的反应比‘班克海尔’更为敏感,‘班克海尔’乙烯反应类型可能为末期上升型,而‘杨妃出浴’为乙烯跃变型;两种芍药切花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以及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不同,可能与其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脱毒‘烟富3号’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脱毒对‘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影响明显,其中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含有19种香气成分,总含量为271.88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5种,总含量高97.88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测到7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丙酯、甲酸己酯、己酸己酯、丙酸丙酯、丁酸丙酯、(E)-2-己烯醛。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的香气成分为29种,总含量为1 408.77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1种,总含量高696.36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测到4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丙酯、丙酸己酯、2,3-二甲基-1-戊烯、2-甲基丁酸。综合来看,脱毒‘烟富3号’苹果香气品质优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苹果新品种‘瑞雪’及其亲本‘粉红女士’和‘富士’以及代表性栽培品种‘嘎拉’‘乔纳金’‘金冠’‘王林’等7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成熟期香气物质成分的差异,探索苹果新品种‘瑞雪’的主要香气物质成分,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解析参试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7个品种共检测出香气物质成分92种,其中:酯类53种、醛类12种、醇类6种、酮类4种、烯烃类9种以及其他类8种;参试品种共有的香气物质成分有:乙酸丁酯、丁酸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己醛、2-己烯醛、1,3-2甲基苯、ɑ-法尼烯等共10种;不同品种特征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瑞雪’(10种)、‘金冠’(10种)、‘粉红女士’(9种)、‘嘎拉’(9种)、‘王林’(8种)、‘乔纳金’(7种)、‘富士’(6种);根据7个苹果品种中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嘎拉’和‘粉红女士’,第二类为‘富士’、‘王林’和‘金冠’,第三类为‘瑞雪’和‘乔纳金’;不同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苹果香气成分可以作为苹果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之一。【结论】相较于其他品种‘,瑞雪’苹果中特征香气成分种类较多,香气物质成分中的2-甲基-丁酸己酯(15.24%)、2-己烯醛(17.65%)和ɑ-法尼烯(27.88%)相对含量较高,而2-甲基-1-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相对含量较低,这些香气物质成分可能是形成‘瑞雪’苹果独特风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温室栽培对鲜食葡萄果实单萜积累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早熟鲜食葡萄品种‘香妃’和‘早玫瑰香’为试材进行温室栽培,以露地栽培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检测葡萄果实中游离态单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来源于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单萜类化合物。两个葡萄品种单萜类化合物总含量随果实发育均呈升高趋势,且露地栽培均高于温室栽培,果实成熟期‘香妃’高于‘早玫瑰香’。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可以明显区分开温室和露地栽培下的‘早玫瑰香’,但两种栽培条件下‘香妃’的单萜化合物在成熟期愈加接近;整体趋势表现为露地栽培葡萄果实具有更丰富的柠檬烯、(Z)–别罗勒烯、(E,Z)–别罗勒烯、里那醇、β–月桂烯、异松油烯、(Z)–β–罗勒烯、cis和trans–氧化玫瑰、β–香茅醇和cis–吡喃型氧化里那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京白梨’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旨在为‘京白梨’品质评价和香气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北京市门头沟4个‘京白梨’产区的果实在自然冷凉贮藏和冷库贮藏自然后熟的果实香气成分变化。【结果】‘京白梨’果实自然冷凉贮藏后熟至最佳风味期时,可检测到29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烷类、萜类以及其他类物质。果实冷藏130 d出库后自然后熟至最佳风味期时,共检测到26种香气成分,以醛类占主要成分,其次是酯类和醇类。不同贮藏方式下在‘京白梨’果实中可检测到11种相对含量1%的香气成分,包括己醛、(E)-2-己烯醛、丁酸甲酯、己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1-己醇、1-辛醇和α-法尼烯,其中己醛和(E)-2-己烯醛对香气的贡献值最大。果实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己醛、(E)-2-己烯醛、己酸甲酯、乙酸甲酯、丁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和1-辛醇均对香气的贡献值大。与自然冷凉贮藏相比,冷藏后果实的香气成分种类减少,己醛相对含量降低,(E)-2-己烯醛、1-己醇和α-法尼烯相对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京白梨’果实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物质为主,低温贮藏改变了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果实的己醛和(E)-2-己烯醛等主要香气成分可以作为‘京白梨’品质评价和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Feihuang’)花蕾期、半开期、全开期内轮、中轮和外轮花被片为试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NIST11质谱数据库与保留指数(RI)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计算挥发物含量,通过参考资料计算主要挥发物香气强度值。结果显示,在‘飞黄’玉兰花不同发育期的内、中、外轮花被片中累计鉴定出74种挥发物,其中39种在各花被片中均存在,占检出总数的52.70%.‘飞黄’玉兰花的挥发物以萜类为主,有54种,占总数的72.98%。含量较高( 1.0μg·kg~(-1))的挥发物为β–蒎烯、β–月桂烯、香桧烯、桉叶油素、α–蒎烯、萜品油烯、d–柠檬烯、顺式–β–罗勒烯和γ–松油烯。半开期中轮花被片检出的化合物最多(61种),内轮花被片挥发物总量最高(148.40μg·kg~(-1))。挥发物主要形成于花蕾期,半开期有部分新物质产生,全开期仅有1种新物质生成。半开期挥发物含量最大,香气最为浓郁,花蕾期至半开期挥发物生成量大于释放量,挥发物逐渐积累,而半开期至全开期释放量大于生成量,含量降低。草香型、青香型和木香型是‘飞黄’玉兰花的主要香气特征,含量较高的9种萜类物质均具有明显的致香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薄皮甜瓜香气成分,旨在为薄皮甜瓜品种选育和风味评价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白玉糖’甜瓜果实香气进行分析,共鉴定出香气物质58种,其中酯类17种、醇类8种、醛类3种、酮类8种、烃类10种、酸类3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类物质6种。‘白玉糖’的香气成分主要包括乙酸苯甲酯、2,3-丁二醇二乙酸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2-苯基乙酯、2-乙基丁酸烯丙酯、α-法尼烯、(6Z)-壬烯-1-醇、(E)-壬烯醛、烯丙基甲基硫醚、甲基硫丙杂环,占香气总含量的81.52%。烯丙基甲基硫醚、甲基硫丙杂环首次在甜瓜果实中测出,推测二者对其风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中熟鲜食葡萄5个品种及其亲本果实单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中熟鲜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瑞都红玫’、‘瑞都早红’、‘瑞都红玉’、‘瑞都脆霞’及其亲本‘京秀’和‘香妃’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测定果实游离态单萜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单萜类化合物,不同品种含量差异较大,父本‘香妃’中的含量高达2 153.63μg·L~(-1),约为母本‘京秀’的150倍,‘瑞都香玉’的含量高于1 000μg·L~(-1),‘瑞都红玉’、‘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较为接近,‘瑞都脆霞’低于50μg·L~(-1)。‘香妃’和‘瑞都香玉’中单萜物质的香气值(OAVs)最大,而在‘瑞都脆霞’和‘京秀’中,所有单萜化合物的香气值都低于嗅觉阈值(OAVs1),这与多年对各个品种的感官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两种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79%,第一主成分代表变量有:(E,Z)–别罗勒烯和(Z)–别罗勒烯、里那醇、(E)–β–罗勒烯和(Z)–β–罗勒烯、柠檬烯、异松油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β–月桂烯;第二主成分代表变量有:香叶醇、香叶醛、γ–香叶醇、橙花醛、tran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香气特征主要表现为花香和果香,花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果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和香叶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旨在为提升果品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采用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混合处理后装入纳米保鲜袋中,并于低温下(7℃)贮藏,以未处理低温贮藏果实为对照,探究贮藏过程中果实基本品质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出73种香气物质,分属于单萜烯类(16种)、倍半萜烯类(22种)、醛类(11种)、醇类(6种)、酯类(4种)及其他类物质(14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是d-柠檬烯、β-月桂烯、瓦伦烯、癸醛、辛醛、β-芳樟醇。其中,醛类、醇类、单萜烯类等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贮藏7 d出现一次显著下降,并且单萜烯类物质在贮藏63 d时再次出现明显的"下降拐点",而倍半萜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贮藏3个月后,d-柠檬烯、β-月桂烯、癸醛、辛醛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瓦伦烯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β-芳樟醇含量相对稳定。保鲜剂结合保鲜袋混合处理条件下果实主要香气成分(瓦伦烯除外)在贮藏21 d内呈现出与低温贮藏下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在贮藏28 d后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结论】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结合纳米保鲜袋的保鲜措施不仅能维持夏橙在贮藏过程中的基本品质,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也能显著抑制其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发挥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露辄’和‘品丽珠’不同营养系的优点,筛选香气优良的营养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3个品种共11个营养系成熟果实和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果实、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种类分别在64~99种、105~121种,相应的果实与葡萄酒共有成分在60~88种,分为中短链脂肪酸、乙醇酯、醇类、乙酸酯、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类、其他7类。除‘赤霞珠’685醇类、191醛类,其余营养系葡萄酒中每类香气浓度均高于果实。果实和葡萄酒中超过阈值的香气成分分别有5种和15种,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营养系同一香气气味活性值(OAV值)不同,从而导致其香气特征的差异。‘赤霞珠’685、169和‘梅鹿辄’348果实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高于其他营养系,与花香、甜香味OAV值最大一致;170果实中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OAV值显著高于191,与其植物味OAV值最高一致,且TDNOAV值最高,与其化学味OAV值最高一致。‘品丽珠’c214果实中IBMP>327>409,赋予c214植物味OAV值>327>409,3个营养系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趋势与焦糖味、花香味一致。与其他营养系相比,‘赤霞珠’170、338葡萄酒中较高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醛和β-大马士酮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梅鹿辄’181葡萄酒中较高的辛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品丽珠’c214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OAV值最高,与酒水果味OAV值最高一致,327中IBMP和癸醛OAV值较高,赋予酒植物味高于c214。【结论】根据果实香气特征,‘赤霞珠’685、169、‘品丽珠’327和‘梅鹿辄’348相对较好,根据葡萄酒香气特征‘赤霞珠’338、170、‘梅鹿辄’181和‘品丽珠’409较好。根据其香气特点及市场需要,可进行营养系筛选或酿造工艺改良。  相似文献   

11.
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玫瑰品种盛开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玫瑰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差异。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酚类、酮类、烷烃、酸类和醚类共9大类。其中,苯乙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其乙酸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是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玫瑰品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丰花玫瑰花瓣中香茅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单瓣白玫瑰和重瓣红玫瑰中橙花醇、香叶醇、橙花醛、香叶醛,以及β–蒎烯和顺式β–罗勒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5种玫瑰聚为两组,一组为紫枝玫瑰和日本四季玫瑰,另一组为重瓣红玫瑰、单瓣白玫瑰和丰花玫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李和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李(Prunus salicina)‘绥李3号’、樱桃李(P. cerasifera)‘红果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蜜思李’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果实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蜜思李’、‘绥李3号’和‘红果樱桃李’分别检测出58、53和29种香气成分,且‘蜜思李’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绥李3号’主要香气物质是醛类,‘红果樱桃李’为醇类,‘蜜思李’为酯类;γ–十二内酯和γ–癸内酯是‘蜜思李’特有香气物质;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蜜思李’和‘红果樱桃李’分别划为“酯香型”李和“醇香型”李类型。  相似文献   

13.
芍药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引种的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二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2)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素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瓣中色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红色减退,彩度变小,颜色由红紫(N57A)变为淡紫红色(75C)。从其花瓣中共检出6种花青苷,4种黄酮苷和15种黄酮醇苷。其中两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两种黄酮苷(木犀草素–7–没食子酰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阿拉伯糖苷)和13种黄酮醇苷在芍药中属首次报道。分析结果表明其花青苷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约占总花青苷含量(total anthocyanins content,TA)的93.93%;其花黄素(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的主要成分是山奈酚–3–葡萄糖苷,占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es content,TF)的48.78%。不同的开花阶段,从露色期到松瓣期TA含量略增加,松瓣期后开始降低,TF则先略减少后增加。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与花色变化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三个山茶花种(品种) 香气成分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红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香神’、物种攸县油茶的鲜花香气成分进行了GC /MS分析, 鉴定了‘克瑞墨大牡丹’香气成分37种, ‘香神’香气27种, 攸县油茶34种, 主要以醇、醛、酯、烯、烷及芳樟醇氧化物为主。‘克瑞墨大牡丹’芳樟醇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它成分, ‘香神’以壬醛和芳樟醇含量最高, 而攸县油茶却以顺- 芳樟醇氧化物Ⅱ和苯乙醇占优势。两个品种在开花前期醇类含量较高, 后期酯类成分含量增加, 攸县油茶在开花前期醇类物质含量高, 越到后期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5.
枇杷花开放过程挥发性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艳  鲁周民  樊美丽  白卫东 《园艺学报》2013,40(11):2245-225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 分析技术,对花蕾期、露白期、初放期和盛开期的枇杷 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鉴定,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84、90、69 和73 种,各占总挥发性 物质的93.84%、97.74%、92.56%和92.67%,都含有酮类、酸类、酯类、醛类、烃类、醇类和其他少量化 合物。从花蕾到盛开过程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醛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呈快速下 降趋势,烃类和酮类先上升后下降。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二–(2–苯乙基)– 草酸酯、苯甲醛、甲氧基苯甲醛、反式二己烯醛、苯乙醇、十三烷、二十一烷等成分是枇杷花香的主要 赋香物质,它们在枇杷花开放不同阶段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5.03%、59%、72.68%和 70.71%。枇杷花从露白期到初放期具有较丰富的香气组成,应以此时为较佳的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16.
沈植国  孙萌  袁德义  程建明  丁鑫  尚忠海 《园艺学报》2020,47(12):2349-236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对蜡梅科6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共有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药用价值较高的山蜡梅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蜡梅‘鸿运’(Chimonanthus praecox‘Hongyun’)、‘金玉’(Ch. praecox ‘Jinyu’)和‘鄢陵素心’(Ch. praecox‘Yanlingsuxin’),山蜡梅(Ch. nitens)、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及美国蜡梅(Ca. floridus)嫩梢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47、48、44、44、48和46种,共包含141种成分;蜡梅科6种植物共有挥发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物质为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与山蜡梅共有挥发成分分别为15、18、10、14和20种;PCA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单独为一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为一类,山蜡梅和美国蜡梅为一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与山蜡梅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表明:桉叶油醇、对薄荷–1(7),3–二烯为主要差异成分。以上结果表明,6个蜡梅科植物资源嫩梢挥发性成分组成丰富,但种(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瓤色小型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黄瓤色、粉红瓤色和大红瓤色的不同瓤色西瓜品种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不同瓤色西瓜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23种醛类、15种醇类、9种烯类、10种酮类、6种酯类,这5类物质占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82.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7.42%~91.43%,为西瓜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2)两个黄瓤色西瓜品种的酯类物质和稀类物质明显高于两个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而酮类物质明显低于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3)3种不同瓤色西瓜品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西瓜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及西瓜品质育种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百合品种染色体倍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分析了45个从荷兰引进的百合品种的染色体倍性,包括21个亚洲百合、3个麝香百合、7个东方百合、8个LA杂交品种、2个LO杂交品种、4个OT杂交品种。在21个亚洲百合中,12个品种(‘Eleganza’、‘Monte Negro’、‘Renoir’、‘Black Bird’、‘Butter Pixie’、‘Orange Matrix’、‘Petit Brigitte’、‘Pink Pixie’、‘Lollypop’、‘Red Latin’、‘Marrakech’和‘Pollyanna’)为二倍体(2n = 2x = 24),5个品种(‘Navona’、‘Orange Pixie’、‘Elodie’、‘Vermeer’和‘Lyon’)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品种(‘Brunello’、‘Tresor’、‘Val di Sole’和‘Detroit’)为四倍体(2n = 4x = 48);3个麝香百合品种(‘White Heaven’、‘Gelria’和‘White Fox’)为二倍体(2n = 2x = 24);7个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Sorbonne’、‘Maru’、‘Dynamite’、‘Dordogne’、‘Montezuma’和‘Miss Lucy’)为二倍体(2n = 2x = 24);8个LA杂交品种(‘Brindis’、‘Courier’、‘Pavia’、‘Advantage’、‘Mestre’、‘Mombasa’、‘Pirandello’和‘Serrada’)为三倍体(2n = 3x = 36);两个LO杂交品种(‘Triumphator’和‘White Triumph’)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OT杂交品种中‘Yelloween’和‘Red Dutch’为二倍体(2n = 2x = 24),‘Conca D’Or’和‘Golden City’为三倍体(2n = 3x = 36)。该结果表明,组内杂交品种(亚洲百合、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中,除亚洲百合中有5个三倍体和4个四倍体品种外,其余22个为二倍体品种,因而多数组内杂交品种为二倍体品种;而组间杂交品种(LA、OT和LO),只有OT中2个品种为二倍体,其余12个皆为三倍体。  相似文献   

19.
高清华  田书华  杨静  段可  张丽勍  邹小花 《园艺学报》2018,45(Z2):2741-2742
‘申琪’是以‘红颜’为母本、‘章姬’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株形半开张,长势强旺,早熟稳产,果实长圆锥形或长窄楔形、整齐度好,第Ⅰ、Ⅱ级序果单果平均质量26.0 g,果形指数1.53;果面鲜红、富光泽,果肉浅红色,肉细、汁液多、适口性佳,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 13.0%。较抗草莓炭疽病,中抗灰霉病;繁苗易,适合上海及长江流域地区促成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