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三熟制稻区“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效果,1997年在临澧开展了几种旱育秧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与旱育多两大秧相比,小苗期表现出苗整齐度、茎基宽、白根数、百株干重均较优,立枯病株率较低;寄秧期秧苗分蘖增长相对较快,最高苗数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较高,增产达43%72%。  相似文献   

2.
淮北稻区应用密孔塑料软盘小苗抛寄与肥床旱育两种方式育秧,易培育适应本区高产需要的大苗壮秧。两种方式培育的秧苗在大田抛栽,不仅省工省力,且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几种早稻育秧方式生育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祥足 《作物研究》1998,12(2):21-22
1997年以湘早籼17号、湘早籼19号和威优早1号为供试品种,进行旱育秧、塑盘旱育抛栽和水秧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水秧,因而产量较高,而又以塑盘旱育抛栽的效果较好,分别比旱育秧和水秧栽培增产4%和15.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的特点旱育软盘抛寄两段新型育秧技术是将“旱育秧”、“双 (多 )两大育秧”、“软盘育秧”、“抛秧”和“两段育秧”等多种水稻育秧技术优化集成、综合配套而成。其技术特点是以适当早播为前提 ,以旱育小苗为基础 ,以小苗抛寄为纽带 ,以培育带蘖壮秧为核心 ,通过旱育健壮小苗 (早季 )或半旱育健壮小苗 (晚 )和寄秧田集约肥水管理 ,争取低节位分蘖和早发分蘖 ,达到寄秧田发足大田有效穗所需苗数的目的 ,从而缓解本田营养生长期短 ,多穗与大穗的矛盾 ,促进高产栽培技术走向轻型化。二、新型育秧方式的技术功能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献优63在湖北孝感地区种植的生育规律,分析了亩产800公斤以上的产 量构成特点,提出以旱育抛寄两段秧为基础,以叶龄进程和苗数变化为根据,定出关键叶龄期的 苗数控制目标模式,实行定量式数量化栽培管理,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方式、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栽配套技术方式相比,母本直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同步栽培技术能缩短父本秧龄,避免父本早穗,促进父本多穗大穗,增加父本花粉量,避免母本秧苗因寄插而造成的伤害,促使母本早发、多发低位蘖,增加母本库容量,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同时还能减少母本秧苗移栽花费的工时,节本增效.适用于父母本播差期(30 d以上)且父本秧龄弹性小的杂交稻组合夏秋制种.介绍了其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经过培两优288,培杂双七等组合制种盘抛栽试验示范,总结分析了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盘育抛栽的生育特点,应用效果和配套技术。利用盘育抛秧县有省工,省种,省秧田,秧苗素质好,高产等优点,提出了备足软盘,精选营养土,搞好秧床整理,均匀播种,加强秧田管理,优质抛栽等盘育抛栽技术。  相似文献   

8.
寄秧期僵苗是削弱杂交水稻两段育秧增产、增益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注意总结和推广寄秧期僵苗防治技术,取得较好成效。1985年,全县杂交水稻两段育秧面积48680亩,寄秧期僵苗面积仅36亩,不足0.l%,两段育秧比露地育秧每亩大田平均多收稻谷79公斤,增加收益20元左右。现将两段育秧寄秧期僵苗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僵苗原因 1.小苗超龄。要培育壮秧,寄栽时小苗叶龄以越小越好,但苗龄小,寄栽成活率较低,对整地的要求也高。生产上如果到2-3叶期才寄栽,这种小苗抗寒力弱,正处于从异养转入自养的过渡时期,胚乳养料已逐渐耗尽,又没有较强…  相似文献   

9.
我们地区杂交晚稻有搞两段育秧的习惯,在两段育秧中,进行了多效唑浸秧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寄秧秧苗用多效唑浸秧根后比不浸的两段秧,苗高降低10~15厘米,控长率达15~20%,单株分蘖增加3~4个,增蘖率达50~65%,亩有效穗增加1.5万,结实率提高3%,产量提高12.3%。 施用方法;在寄秧时,配制100ppm多效唑液盛在桶内,把秧根浸在多效唑药液中10~20分钟后取出寄插。一亩寄秧田约需30~35公斤药液,根据寄秧面积多少进行配药,随配随用。多效唑浸秧根效果好@陆省三$浙江省武义县农科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杂交委抛秧高产实用技术,设置了多因素试验,结果明确:杂交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量为每盘40g,适宜抛栽期为三叶一心期,适宜抛栽密度为1m^2 25穴,盘秧上泥浆前底施营养剂、1.5叶龄撇布多效唑,空穴率低,秧苗矮壮,省工易行,抛秧分蘖力旺盛,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可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形成穗多穗大兼容的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11.
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下称抛秧栽培),八十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试验成功,1992年5月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在黑龙江省海林县召开的全国水稻育秧新技术现场会上预计各地推广面积可能突破200万亩。当年晚季我省引进该项技术,在仙游、顺昌、尤溪三县试验、示范,主要结果如下。一、抛秧栽培与手插对比试验结果 1.早生快发。顺昌点调查,软盘秧白根率达87.7%,比水秧高29.7个百分点。移栽大田后没有返青过程,分蘖始期比水秧手插提早3天。仙游梅塘点观察抛秧的根部入土深  相似文献   

12.
1996~1999年,选用湘早籼19号等供试材料,在湖南安化等地进行了软盘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壮秧营养剂培育水稻秧苗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干物质增加,苗期病害减少,成秧率增加,抛栽大田后能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产量,施用壮秧营养剂是水稻抛秧、旱育秧、水育秧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在山区和平丘区的中稻和一季稻上进行无盘早育抛(栽)秧试验。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无盘早育抛(栽)秧栽培水稻,可达到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及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育秧方式对杂交早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水稻软盘秧、旱秧和湿润秧秧苗素质及其生育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了软盘秧和旱秧高产的原因及不利高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引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前四年侧重于旱育秧的播种量,移栽叶龄、密植规格、秧床培育、丛括本数、适宜播期、氮肥施用等方面研究。1997年,侧重旱育抛栽、秧床除草、技术体系、再生稻旱育、制种旱育、旱秧避害、秧床控水、优化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设在长汀县农科所,供试组合为协优64,进行旱育秧与湿润秧二大技术对比。从育秧到大田管理,两种育秧方式均按各自的栽培特点与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在水管上,旱育秧前期以露为主,排灌结合;湿润秧前期寸水护苗…  相似文献   

16.
抛秧再生稻的特点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了抛秧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于3月15日至3月30日采用软盘旱育秧,3~4叶抛栽,可以获得较高的两季产量,效益显著,且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可因地制宜在劳力较为紧张的双季稻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根部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平和县抛秧稻技术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3a5季,其具有省秧地,省工,省种,丰产早熟等优点,优势已被充分肯定和实践证明,也深受示范区粮农欢迎和接受,1998年,文峰镇黄井村67hm2抛秧...  相似文献   

18.
抛秧种稻是利用塑料软盘育成带土重力秧苗抛栽大田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 1 998年上杭县蛟洋乡开始引入该技术试种 ,近几年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克服湿润育秧的不利因素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种稻效益 ,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塑料软盘育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笔者 2 0 0 2年在蛟洋村坑头地段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栽培与塑料软盘育秧栽培对比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材料早稻组合汕优 77,晚稻组合汕优 89。1 2 试验处理选择土壤肥力均匀一致、中等肥力水平的田块作试验田。试验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栽插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两种形式。2 试验结…  相似文献   

19.
钵苗超稀摆栽是一项水稻轻简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钵形塑料软盘育苗抛栽是我国水稻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这一栽培方法具有省力节本、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据各地试验和调查,一般每公顷增产稻谷45O~750kg,降低生产费用120o~1500元,减少生产用工45个左右,深受稻农欢迎。近年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1996年已达15O多万hm’,1997年超过26O多万hm’,有的县、乡,抛栽面积已占水田总面积的SO%以上。如辽宁盘锦地区1996年抛栽面积已占水稻总面积的79.5%。实践证明:钵亩抛栽,虽具有栽浅、秧壮、植伤轻、分尊快等优势,但也存在秧苗分布不匀和部分平躺倒伏等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扬…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早季,在安海镇芹柄村进行杂交早稻抛秧试验,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杂交早稻组合汕优016。 (二)供试材料采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农业实验厂出产的育秧软盘,每片460孔穴,亩需50片。秧田管理采用湿润育秧。 (三)试验方法:试验地为砂壤土,没软盘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手插、常规秧手插三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0.02亩。3/18播种,7/21成熟,全生育期12.5天。抛秧田亩抛2.04万丛,基本苗8.42万苗;盘秧手插田亩插1.98万丛,基本苗8.1万苗;常规手插田亩插1.96万丛,基本苗8.08万苗。大田施肥灌溉等田管均按常规管理。结果与分析 (一)秧苗素质考查杂交早稻软盘育秧,秧苗株高19.4厘米,比常规秧矮4.7厘米,单株绿叶数12片,单株带蘖数为2.82蘖,白根数为15.9条,茎基宽0.52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