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日龄SPF雏鸡接种呼肠病毒NAU-8902株后,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关节炎、心肌炎、肠炎、肾炎、脾肿大、法氏囊萎缩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与其他毒株不同的是,NAU-8902还能引起大部分组织的出血性变化。从人工接种雏鸡的跗关节、肝脏、脾脏、空肠、肾脏、法氏囊等回收到接种的病毒,其中以跗关节和脾脏内含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GC902株可引起10日龄SPF鸡胚肝脏坏死和脾脏明显肿大及较高的死亡率。接种2周龄SPF雏鸡,同时设标准I型强毒CJ801株和标准变异株强毒1084A株接种对照,该毒株接种后第3天才出现法氏囊粘膜浆膜出血、个别黄化、质硬等病变,且于第4天法氏囊明显萎缩变小,至接种后20天法氏囊仍严重萎缩;接种后第2天引起脾脏显著肿大,于第12天时大小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表明,该GC902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与标准变异株基本一致,仅有一定的差异,但明显不同于标准I型强毒株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五苓散加减方对雏鸡法氏囊疫苗免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过程的作用,试验使用鸡胚确定法氏囊病毒(IBOV)的半数感染量(EID_(50)),选取11日龄雏鸡540只,随机分为6组(A组用五苓散加减方饮水给药3 d,第4天接种疫苗;B组用五苓散加减方饮水给药3 d,不接种疫苗;C组在接种疫苗后第2天用五苓散加减方连续饮水3 d;D组在接种疫苗同时用五苓散加减方饮水3 d;E组接种疫苗,不饮用五苓散加减方;F组人工感染病毒,不免疫、不饮用五苓散加减方。第19日龄人工滴鼻接种100EID_(50)的IBDV病毒液),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在攻毒前和攻毒后每组随机抽取5只雏鸡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试验期为18 d,试验结束测定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指数。结果表明:五苓散加减方在免疫前中后使用比不使用组法氏囊抗体效价提高,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也相应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降低。说明五苓散加减方可有效提高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接种小鼠红细胞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中浆细胞、ANAE^+T细胞、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不同日龄鸡的免疫病理、免疫反应和法氏囊、脾、胸腺占体重比,将其分别接种15日龄和30日龄无特殊病原体(SPF)鸡,通过临床观察、PCR、ELISPOT,进行法氏囊病理损伤、IFN-γ表达水平、抗体消长规律,法氏囊、脾及胸腺占体重比研究。另外,将其分别接种15日龄鸡胚和1日龄SPF鸡,检测致病力。在接种3 d、5 d后,SPF鸡的法氏囊、盲肠淋巴结和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检测到病毒的目的基因,IFN-γ表达差异显著;在接种后7~28 d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各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在接种后22 d,胸腺、法氏囊与体重之比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在56 d内,脾脏和体重比逐渐升高。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鸡在接种后3 d、5 d,法氏囊、脾、盲肠淋巴结等组织IFN-γ表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鸡胚接种病毒引起的损伤比雏鸡接种损伤更严重,为后期评价免疫水平和疫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凝抑制抗体(HI)滴度;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B细胞增殖反应;胸腺、脾脏细胞因子IL-2、IFN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感染CAV雏鸡Lasota疫苗免疫后,其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减少,HI抗体滴度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抗体生成细胞数量降低及T、B细胞增殖反应减弱,胸腺、脾脏IL-2及TNF诱生活性降低,表明其细胞免疫和体流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均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运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通过泄殖腔和鼻腔接种 1,8,15,30 日龄雏鸡,通过尿囊腔接种8, 13,18 日龄鸡胚,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了接毒后不同时间法氏囊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胚胎发育时期和雏鸡发育时期法氏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I B D V 感染后12~48 h,雏鸡法氏囊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淋巴滤泡髓质部及皮质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排空,形成腺管样结构或囊状空泡: 接毒后72~144 h,法氏囊淋巴滤泡淋巴细胞坏死排空,淋巴滤泡萎缩,网状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胚胎发育时期,法氏囊粘膜上皮肿胀变性,法氏囊淋巴滤泡形成延迟或不完整,淋巴滤泡内淋巴细胞缺乏或空虚,说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对法氏囊造成严重的组织学危害,从而导致法氏囊生长发育阻滞,组织学形态和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通过泄殖腔、鼻腔和尿囊腔接种雏鸡和鸡胚后不同时间法氏囊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12~48小时,雏鸡法囊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淋巴滤泡髓质部及皮质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排空,形成腺管样结构或囊状空泡,接毒后72~144小时,法氏囊淋巴滤泡淋巴细胞坏死排空,淋巴滤泡萎缩,网状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胚胎发育时期,法氏囊粘膜上皮肿胀变性,法氏囊淋巴滤泡形成延迟或不完整,淋巴滤泡内淋巴细胞缺乏或空虚。探讨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胚胎发育时期的雏鸡发育时期法氏囊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Mx蛋白是由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在多种脊椎动物中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分子。为探究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鸡抗病毒基因Mx m RNA在法氏囊和脾脏中的表达变化,采用IBDV感染雏鸡70只,分别于感染后0、24、72、120、168、192 h随机选取6只,收集法氏囊和脾脏,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IBD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鸡Mx m 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雏鸡感染IBDV后,法氏囊和脾脏中Mx m 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之间几乎无变化;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法氏囊和脾脏中Mx m RNA表达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法氏囊和脾脏分别在72和24 h Mx表达量达到最高,是对照组的66.13和25.40倍。结果表明,法氏囊和脾脏中Mx的转录水平随着IBDV在法氏囊中的增殖而迅速升高,而IBDV减少后Mx的转录水平下降;脾脏中Mx对IBDV感染的转录水平变化比法氏囊更为快速。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对蛋雏鸡和麻花肉雏鸡于14日龄同时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设空白对照组(均不免疫禽流感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和免疫对照组(只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进行法氏囊病理变化观察和血清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均可对蛋雏鸡和麻花肉雏鸡引起法氏囊炎性反应,但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好的理想免疫毒株,试验对6种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活疫苗中等毒力毒株(IBDV-CE、IBDV-M65、IBDV-V877、IBDV-NF8、IBDV-L、IBDV-B87)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6个毒种分离繁殖后,分别接种SPF鸡胚测定其对鸡胚的毒力和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再分别接种雏鸡测定毒株的安全性、对鸡新城疫病毒的免疫抑制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接种IBDV-CE株、IBDV-M65株的雏鸡法氏囊出现萎缩,接种IBDV-NF8株的雏鸡法氏囊稍萎缩,接种IBDV-L株的雏鸡出现肾脏出血,接种IBDV-B87株和IBDV-V877株的雏鸡法氏囊及肌肉组织无异常变化;6种毒株对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7年12月,桂林某养殖公司放养的广西龙胜凤鸡连续多批次出现单侧或者双侧跛行、站立不稳、食欲减退、羽毛蓬乱等症状,共造成鸡群20%的发病率和1%~2%的死亡率。剖检发现病变主要发生在鸡跗关节以下,从跗关节沿肌腱向下剪开,可见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法氏囊萎缩。无菌取鸡的病变关节处液体及其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并用其法氏囊组织研磨液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支原体分离检测呈阴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检测呈阳性。根据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确诊该鸡群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而继发的细菌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后,70 年代末新发现的又一禽的免疫抑制病,该病除引起雏鸡一定数量死亡之外,临床经过雏鸡生长发育迟缓,体重降低,并对其它病原(如 M D V、 I B D V、腺病毒等)的易感性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可导致某些禽病疫苗免疫失败,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项研究对1 日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C I A V)雏鸡接种新城疫( N D)疫苗和新城疫强毒(v N D V)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的 Ig G、 Ig M、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免疫保护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 1 日龄感染 C I A V 雏鸡 N D 疫苗免疫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和细胞免疫中枢器官胸腺的 Ig G、 Ig M 、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低于未感染 C I A V 的免疫对照雏鸡。其中,感染雏鸡 Ig G 抗体生成细胞于免疫后7~28 d,在法氏囊和胸腺髓质及脾脏红髓和白髓区明显低于未感染 C I A V 的免疫对照雏鸡, Ig M 生成细胞分别于免疫后7~28 d、7 d 或14 d 明显降低;而 Ig A生成细胞于免疫后28 d,仅在法氏囊髓质 区明显减少,表明 C I A V 感染雏鸡免疫器官对 N D 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给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紫锥菊、黄芪合剂,连续灌服7d,21日龄时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来观察雏鸡血液转氨酶活性及脾脏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攻毒后4d和攻毒后11d时用药组与攻毒对照组相比,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1d时Ast/Alt比值极显著低于攻毒对照组(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在感染后14d,高剂量组活性极显著高于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21d后各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紫锥菊、黄芪合剂在雏鸡感染IBDV后12d前后一段时间可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促进脾脏N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 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此病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 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对养鸡业危 害巨大.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病毒的作用机制.采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的雏鸡作为模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给药途径,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试验鸡的器官病理变化和脾脏、法氏囊的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组的器官病变程度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法氏囊和脾脏的超微结构病变轻于病毒对照组,说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体内可以通过保护机体免疫器官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SPF雏鸡腹腔接种0.1ml鸡贫血因子(CAA)82—2株或口服10~(3.5)EID_(50)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GBF—1株,或在14、21或28日龄时间同时接种上述病毒。在第2个试验中,1日龄雏鸡皮下接种2200Pfu的火鸡疱疹病毒(HVT)H_2株;7日龄时,对接种的和未接种的雏鸡腹腔攻击2700Pfu的马立克氏病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此病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对养鸡业危害巨大。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