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某鸡场病鸡的组织病料中分离出4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株,根据已报道的巴氏杆菌特异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动物接种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4个菌株均扩增出一条1200bp左右的DNA带,与预期的大小一致。生化试验结果也与巴氏杆菌的理化特征吻合。说明本试验所设计的引物在鉴定巴氏杆菌病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该病诊断的可靠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巴氏杆菌菌株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都对先锋噻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穆阳区域的养鸭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鸭疫巴氏杆菌病对养鸭业威胁很大,它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病症之一。现将鸭疫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病变、治疗以及在预防上应采取措施作一叙述,为养鸭业主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丹 《福建农业》2007,(9):27-27
近年来,阳头养鸭业发展较快,但鸭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其中鸭疫巴氏杆菌病对养鸭业威胁很大,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鸭疫  相似文献   

4.
鸭疫巴氏杆菌防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西部分地区的鸭群中分离到12株鸭疫巴氏杆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定其中11株属鸭疫巴氏杆菌血清1型,另1株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等药物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成的灭活菌苗免疫当地小鸭,免疫保护率可达98.3%。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养鸭场雏鸭异常死亡的病因,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药敏试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药敏试验发现对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呈现良好的敏感性。确诊该养鸭场雏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可根据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高,适时用药可控制死亡,耐过鸭生产性能下降,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10月中旬,本地一养鸭专业户周某饲养的1 200只肉鸭发生鸭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巴氏杆菌又称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5年4月,在本镇泗洲村一朱姓家饲养的建湖杂交麻鸭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综合分析,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2006~2009年湖北省规模化养鸭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79个养鸭户和养鸭场182 850只鸭的主要疾病流行情况。成年鸭主要疾病有禽流感、鸭瘟、副粘病毒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等,调查36群成年鸭共83 200只,其中发病26 890只,发病率32.3%;死亡6 737只,病死率25.1%;对产蛋鸭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雏鸭的主要疾病有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调查43群雏鸭共99 650只,其中发病19 720只,发病率19.8%;死亡5 541只,病死率28.1%。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7株禽流感病毒、3株副粘病毒和3株鸭肝炎病毒;分离到1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36株大肠杆菌、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蒋成砚  谢昆  魏静萍  田婷  起晓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0-14322
[目的]分离、鉴定竹鼠多杀性巴氏杆菌并探讨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从红河州某竹鼠养殖场采集患病竹鼠病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青霉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而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结论]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鸭疫里氏杆菌是导致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感染家鸭、野鸭、雏鹅、火鸡和野鸡及多种其他鸟类。该病是一种接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目前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高,是危害养鸭业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利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鸭巴氏杆菌病疫苗的方法,本试验从泰州地区疑似巴氏杆菌病的病死鸭中分离出巴氏杆菌,经鉴定合格后作为菌种。用马丁肉汤培养后获得菌液,甲醛灭活,加油佐剂制成鸭巴氏杆菌油佐剂灭活苗。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效力检验中,免疫接种剂量为1 m L时,免疫保护率为100%,表明本次所制备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导致山东某鹅场种鹅发病的病原.从病死鹅肝脏、心脏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PCR和致病性试验等进行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109 CFU/mL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接种11日龄健康雏鸭后,该分离菌株对11日龄健康雏鸭的LD50为10-4.5 CFU/mL.死亡雏鸭的剖检病变与病死鹅类似,并分离出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十二指肠绒毛断裂、脱落、肝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断裂为特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较敏感.山东某鹅场中发病病原经分离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RA)与Wautersiella falsenii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对贵州安顺某鸭场1月龄疑似RA感染的4只病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16SrR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鸭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采食量少、神经症状明显、卧地不起、拉灰白色水便;病鸭心脏、肝脏和脾脏有纤维素性病变,并伴有心包积液;无菌分离出GZRA2019和GZWF2019革兰氏阴性杆菌株,分别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W.Falsenii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和头孢哌酮3种抗生素敏感;W.Falsenii杆菌对头孢他啶、青霉素、头孢氨苄等10种抗生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和头孢哌酮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该养鸭场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和W.Falsenii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药敏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安徽省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对鸭疫巴氏杆菌和鸭源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很强,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济宁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和生化试验,得到大肠杆菌和里默氏杆菌各20株,并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鸭里默氏杆菌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20份病料中分离到84株鸭里氏杆菌疑似病株,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里氏杆菌.培养特性试验表明,TSA平板是鸭里氏杆菌的良好候选培养基;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后均能复制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危害8周龄以下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对养鸭业威胁较大,是引起养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病原。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色阴性菌,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瑞氏染色呈两端浓染,印度墨汁染色可见细菌的荚膜。到目前为止,本菌共发现12个血清型。本菌在形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鸭疫巴氏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安徽省的不同发病鸭场分离到 6株鸭疫巴氏杆菌 ,经常规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这 6株细菌属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氯霉素、庆大霉素对这几株细菌高敏 ,土霉素、卡那霉素中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